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求助】关于ESI Z Spray Sources

  • intruments
    2009/10/15
  • 私聊

同位素及其它无机质谱

  • 向大家请教一下,ESI中的Z型喷雾设计,就是从毛细管喷出后,不直接与检测器相对,而是经过sampling cone,isolation valve再进入检测器。这种Z型的设计和原来的直线型设计相比有什么好处?
    比较急!多谢多谢!
    +关注 私聊
  • huanyu7504

    第1楼2009/10/15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
    1 ESI电离产生的离子实际上是靠电场力吸进锥孔里的,不是喷雾推进去的、也不是真空抽进去的。所以锥孔电压(或毛细管接口电压)是ESI电离中最重要的参数之一。
    2 ESI电离过程包括一个喷雾过程,也就是说,产生的离子和液滴是喷成一个圆锥散开的。
    除了最早的ESI设计之外,现在商品化的ESI-MS机器,喷雾毛细管和真空接口(不论是锥孔-waters\ABI还是毛细管接口agilent\Varian\Thermo)之间都有接近垂直的角度(垂直是agilent的专利,其他公司的一般在70-90度之间)。这是因为,按照以上说的两点,即使把喷雾毛细管正对着真空接口,也未必会有最大的离子转移效率,反而会引入太多的中性液滴(液滴是真空抽进去)到质谱真空腔中,污染质谱的真空腔和检测器,而且极大加重了真空泵的负载。

    下面再说Waters的Z转角设计,这个是Waters的专利。前面说了,从喷雾毛细管到真空接口,离子已经转了一个接近90度的角度,甩掉了大部分同行的中性液滴,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中性液滴被真空抽进了锥孔里,Waters的设计是让离子再转一个90度进二级锥孔-这也是靠电场牵引,从而清除掉绝大部分中性液滴,既保护了质谱的真空腔和检测器,同时也降低了仪器的背景信号。
    其它公司采用别的技术来除掉中性液滴,比如ABI公司的气帘气。
    另外,Z字转角只是一个示意性的说法,在实际一起上,这两个转弯的设计是,向下-转向左-转向里,不是在一个平面里转的。
    优点:除了上面说的之外,Waters在一级锥孔后设了一个真空锁,这样清洗一级锥孔时就不用降真空了,大大节约了维护时间。

    缺点:由于离子形成是喷雾状态,离子的空间分散是比较大的,多转一个弯带来较多的离子传输损失,降低了仪器的绝对响应值。

0
    +关注 私聊
  • gosome

    第2楼2009/10/15

    Z型相对于直喷的主要优势就在于减少离子源的污染
    让大量的中性噪音(溶剂等)不能够进入质谱
    从而提高信噪比
    当然啦,Z型离子源经过这么多个拐角
    也有一些离子不能够顺利进去质谱

0
    +关注 私聊
  • gosome

    第3楼2009/10/15

    沙发回答的很详细啊

0
    +关注 私聊
  • huanyu7504

    第4楼2009/10/15

    补充一下,我前面说的一级锥孔就是sampling cone, 二级锥孔叫extraction cone, isolation valve就是我说的真空锁。

    另外,上一贴有个错别字,在实际一起中,一起是"仪器"

    intruments 发表:向大家请教一下,ESI中的Z型喷雾设计,就是从毛细管喷出后,不直接与检测器相对,而是经过sampling cone,isolation valve再进入检测器。这种Z型的设计和原来的直线型设计相比有什么好处?
    比较急!多谢多谢!

0
    +关注 私聊
  • intruments

    第5楼2009/10/18

    多谢多谢!很详细呀,学到了不少。

0
    +关注 私聊
  • intruments

    第6楼2009/10/18

    为什么每次想要结贴,都出错呢,都说贴子已删除

0
    +关注 私聊
  • happy_horse1126

    第7楼2009/10/29

    Waters炒概念的东西,拐弯之后离子传输效率肯定下降的。

0
举报帖子

执行举报

点赞用户
好友列表
加载中...
正在为您切换请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