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工作场所二硫化碳方法验证日记

  • chounu
    2012/10/18
    色谱
  • 私聊

气体检测

  • 之前,在论坛上发过此贴,是自己去年的实验经历与心得,有几位版友建议参加原创大赛,我有重新整理了一下,与大家分享,欢迎指正。

    检测依据:GBZ/T 160.33-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硫化物》8 二硫化碳的二乙胺分光光度法

    实验用品:
    溶剂解析瓶

    溶剂解析型活性炭管
    标准液本实验用的是苯中的二硫化碳,询问了标物中心及标准样品研究所均没有,所以只能自配,一时没有找到高纯的二硫化碳只有分析纯的,当时想先试试,看试一下,看显色过程是否正常,而且标准纯度超过95%,应该影响不大,没想到给自己挖了一个大坑,


    2011.8.11

    1.标液配制:称0.1564克分析纯二硫化碳,置于事先加入约10毫升苯的50毫升容量瓶中,用苯定容。此溶液浓度为3.128毫克/毫升。

    2.标准工作液:取此溶液0.80mL用苯定容至50毫升,此溶液浓度为50.05微克/毫升。

    按标准要求试验不显色。

    分析原因:标准中写硫酸铜未注明是无水硫酸铜还是五水硫酸铜,可能是铜离子含量低,在溶液中加固体五水硫酸铜,仍不显色。加入分析纯二硫化碳后立即显色,加入上述3.128毫克/毫升的溶液也显色。分析可能是标准溶液配制有问题重新配制后仍不显色。

    重新配制显色液,仍不显色。


    2011.8.24

    最后落实原因:所用分析纯二硫化碳试剂分层,换成环保专用二硫化碳后实验现象正常标准曲线:

    比色波长435nm 1cm比色皿




    标准中曲线第一个非零浓度点二硫化碳浓度为5微克,按照GBZ2.1-2007限值要求,限值点按实验操作含量为3微克,感觉不合理,我们想可以有两个途径:第一是减少解析液总体积,标准要求用5毫升苯解析,取0.5毫升检测,我们可以用2毫升解析,取5毫升检测,标准曲线不变,第二是用5毫升解析,取1毫升解析液检测,标准曲线工作液浓度由50微克/毫升变为25毫克/毫升,体积由0.5毫升变为1毫升。首先,我们采用解析液为2毫升苯的方法测定解析效率。


    2011.8.26二硫化碳解吸率实验

    配制浓度为10000微克每毫升的二硫化碳标准溶液,分别取3微升、6微升、10微升加入溶剂解析性活性炭吸附管中(将标准溶液自活性炭吸附管进气端注入,同时另一端以30ml/min流量抽气5min后封闭2端静置过夜)。用2ml苯解析后,取0.5毫升分析,同时将相应体积的二硫化碳标液注入2毫升苯中,混匀后,取0.5毫升分析。

    10微升点:1.前段吸光度0.173 后段吸光度0.007

    2. 前段吸光度0.207 后段吸光度0.006

    6 微升点:1.前段吸光度0.066 后段吸光度0.004

    2. 前段吸光度0.108 后段吸光度0.006

    3微升点:1.前段吸光度0.044 后段吸光度0.006

    2. 前段吸光度0.035 后段吸光度0.007

    未经吸附的标准液:10微升点吸光度0.311 0.327 解吸率:59.56%

    6 微升点吸光度 0.161 0.168 解吸率:51.79%

    3 微升点吸光度 0.080 0.081 解吸率:49.69%

    2011.8.27二硫化碳解吸率实验

    改变条件用60ml/min流量抽气5分钟

    10微升点:1.前段吸光度0.208 后段吸光度0.038 标液吸光度0.291 0.354

    2. 前段吸光度0.216 后段吸光度0.029

    6 微升点:1.前段吸光度0.115 后段吸光度0.027 标液吸光度0.181 0.178

    2. 前段吸光度0.106 后段吸光度0.038

    检测昨日吸附管棉花,吸光度0.090有棉花毛干扰测定但目视有明显颜色,比吸光度0.03的深 解析率:10微升点76.12% 6微升点77.16%

    2毫升苯中加6微升标液直接检测与加入活性炭平衡后检测结果比较

    直接做吸光度0.166 0.165

    加入热解析型活性炭管活性炭 0.118 0.128 解吸率 75.5%

    加入溶剂解析型活性炭管活性炭 0.090 0.088 解析率 54.6%
    标准上平均解析效率89%上述解析效率偏低
    改用5毫升解析液实验


    改成5毫升解析液(将活性炭加入标准液平衡后测得)

    每管中加3微升标液 标液吸光度 0.067 0.067 解析后 0.056 0.054 解吸率 82.09%

    每管中加6微升标液 标液吸光度 0.146 0.143 解析后 0.136 0.130 解吸率 92.36%

    每管中加9微升标液 标液吸光度 0.236 0.231 解析后 0.202 0.195 解吸率85.02%

    解吸率平均值 86.49 %
    最后实验条件绘制的曲线




    总结:

    1. 制作样品管时当抽气流量为30ml/min时会造成部分二硫化碳留在玻璃棉中,当抽气流量为60ml/min时会造成穿透,穿透的原因可能是活性炭吸附管的负载不大,检测样品时有类似现象。

    2. 解析液体积减小会影响解析效率,由于标准方法标准曲线第一点高于标准限值不合理,第一方案是减小解析液体积,但是造成解析率降低,后解析液体积不变,由取0.5ml检测改为取1毫升检测标准工作液浓度相应的由50微克/毫升改为25毫克每毫升,标准曲线上的浓度点不变,取工作液体积增加一倍。

  • 该帖子已被版主-叮呀叮当响加5积分,加2经验;加分理由:鼓励原创
    +关注 私聊
  • yuduoling

    第1楼2012/10/18

    分层了对实验结果影响挺大的

0
    +关注 私聊
  • 灿烂的笑容

    第2楼2012/10/18

    数据以表格形式上传会更好

0
    +关注 私聊
  • 玲儿响叮当

    第3楼2012/10/18

    总结的不错,只是照片清晰度不高

1
    +关注 私聊
  • 水源守护者

    第4楼2012/10/18

    总结的不错哦,不过貌似和我们做的方法有所差异。CS2太毒

0
    +关注 私聊
  • zsj201204

    第5楼2012/10/18

    看懂总结的第二点了,都是为了同一个目的。

0
    +关注 私聊
  • fancygirlm

    第6楼2012/10/23

    二硫化碳不是分层吧,是水封。取下层应该没问题

0
    +关注 私聊
  • 幻男人

    第7楼2012/10/24

    分析纯有的达不到要求

0
0
    +关注 私聊
  • cheryka

    第9楼2013/04/27

    学习,现在刚开始接触

0
    +关注 私聊
  • hualixia217685

    第10楼2013/12/13

    你好,想问下显色液怎么配制的呢?显色液有颜色么?

0
查看更多
举报帖子

执行举报

点赞用户
好友列表
加载中...
正在为您切换请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