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实验室信息化(LIMS),方法论先行(原创)

实验室管理/LIMS

  • 如今,我们可喜的发现继ERP之后,LIMS已经逐渐被中国企业用户了解、认识,并在部分企业中得到实际的应用。

      然而,我们也不能不承认,在又一次的信息化热潮中,仍旧存在现实的现象:用户买而不用,用而不爽,用而不忠!

      这种现象的存在,原因是多方面的。

      今天,我们仅从方法论的角度来阐述、来求解,希望对LIMS的涉及者:产品公司、咨询公司、实施公司等相关公司企业的管理、咨询、开发、实施、服务等人员有所助益。



    做好项目管理,必须抓住两个点,一是目标,二是细节。

    一、目标

      成功是以目标为导向的。企业的信息化,需要目标明确。也就是我们需要回答为什么(Why)?

      就如同我们自己去做一件事,需要具有明确的目的。否则,就会不知道路在那里,就会走弯路,就会半途而费,就会无功而返。

      企业信息化有了明确的目标,我们就可以细分目标,形成具有可操做性的一系列步骤、一系列环节来最终实现我们的最终目标。

      我们已经明确了Why?那么我们如何继续呢,我们来继续回答问题,即:
      1、做什么(What)?
      2、怎么做(How)?
      3、由谁做(Who)?

      要实现目标,我们需要去做什么?需要立项、需要组建团队、需要进行调研、需要进行技术与产品的选型、需要进行招标... ...等等。
      我们需要做的事情很多,但是要讲究多而不乱:指定负责人、制定做事流程与规章制度。

      二、细节

      1、调研、选型中需要务实

      随着行业信息化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企业知道了信息化建设前期调研的重要性。每个企业在准备上LIMS的时候,都会着手进行项目调研与选型。这是信息化建设中的一个进步。

      但是不可否认,在调研选型过程中,调研人员很容易就走上了寻求LIMS产品功能大而全的路。这里有着多方面的因素:

      首先,LIMS软件已经不那么陌生,已经有很多的不同产品充斥在市场上,功能或多或少或好或坏,于是在各类厂商演示中,眼睛就会容易花,思路也就容易紊乱。

      其次,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大部分是第一次上LIMS,因此对产品的使用概念比较模糊,为了避免失误,选择大而全的产品或许更稳妥。

      按理说,寻求LIMS产品功能大而全并不是件坏事,但是每个项目都有资金、人力的限制,有了这些限制,盲目地追求产品功能大而全就会带来问题。

      首先我们来看看资金限制导致的问题:
      中国有句老话,“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功能大而全的产品必然价格高,是否买的起呢?
      在寻求大而全的主张下,买的起上,买不起想办法也要上!于是,最容易想到就是通过压低价格来搞定,反正现在是买方市场,不怕没有卖的主!
      可是LIMS产品公司也要生存,在更低价格下为了谋求生存谋求发展,硬着头皮也是有人去接的。而心情是不爽的,不爽就带来隐患。
      于是我们在软件项目实施中经常看到这种现象:某些软件公司,最终没有完成全部功能就不在服务了,甚至项目刚刚进展到一点点就退出了。那么,看看目前实施了LIMS软件的企业存在这种现象的有多少呢?

      其次我们来看看人力限制导致的问题:
      既然是进行信息化建设,其实施效果的好坏受着使用人员信息化水平的约束。
      功能大而全的LIMS产品,一般而言,其使用、维护的复杂性相对要高,企业如果没有足够信息化水平的人员,势必容易导致出现囫囵吞枣、消化不良的现象,那么实施效果也就会打大折扣,出现用而不爽之后果。

      所以企业信息化,需要找适合自己的鞋,而不能贪大。

      2、企业信息化不仅仅是信息中心人员的参与,更重要的是业务人员的参与。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我们常常看到一种现象:信息中心的CIO做为项目的发起人,在需求、实施过程中,信息中心的人员起着主导的作用。

      这是一种误区,因为我们的真正用户其实往往并不是企业的信息中心人员,而是其它业务部门的一线业务人员。在信息中心为主导的项目建设下,我们经常遇到:按照需求我们提供了软件,然而到了业务人员操作的时候却是怨声载道,为什么?因为我们的提供的软件并没有满足一线业务人员的需求,或者功能不完善、或者功能易用性差,换句话说我们的需求存在问题。

    3、免疫大忽悠

    《未完》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我的博客
    ————————————————
    我的博客:LIMS中国
    http://limsofchina.blog.sohu.com/
    +关注 私聊
  • drizlle

    第1楼2006/12/06

    有道理,期待下文

0
    +关注 私聊
  • qianxinhua

    第2楼2006/12/08

    挺好的!下文什么时候有??

0
    +关注 私聊
  • terribo

    第3楼2006/12/10

    3、免疫大忽悠

    赵本山的《卖拐》小品风靡全球华人,据说是讽刺当时的李洪志李大忽悠的。其实中国各种场合都存在着大忽悠。

    IT业也不可免。

    在软件公司经常遇到有趣的现象:
    项目通过竞标拿了下来,在公司就要走落地程序,需求、研发、实施、服务。。。可是在需求、研发、实施过程中,客户提出来的需求,真正做事的人员发现目前技术或者软件产品本身根本实现不了。可客户说在某某场合你们的某某人曾经说这些需求是一点问题没有,完全可以解决!
    这是市场人员与技术人员的矛盾所在。在软件公司内部也会经常因于此,市场与研发产生摩擦。
    大家都知道,市场人员是冲锋陷阵的,只要能拿项目就是有业绩就可以拿奖金,于是经常不则手段,大话漫天飞;而实际中他是不管实施、服务的,于是就造成了同一个公司言行前后不一的现象。

    因此,预防被市场人员忽悠是有必要的。那么如何有效的免疫大忽悠呢?

    首先,作好前期准备,把LIMS的一些思想搞清楚,落实自己的实际功能需求,如果自己的实际需求都搞不清楚,那么被忽悠肯定无商量。

    其次,了解一些项目管理。对项目管理了解了,那么通过询问你可以发现竞标公司的项目管理能力是否有问题。现代的信息化是个系统工程,没有良好的项目管理经验者,想完成一个系统工程,一个字,难!
    这个我们可以拿日本来说话,日本是个技术尖端性国家,火箭的各项技术都具备,可是他们的火箭总是不能顺利的上天,为什么?因为他们没有学会如何实施系统性工程。而中国各项技术未必先进、一流,却可以在火箭上天这一领域处于前列。
    就好比现在的很多代理国外LIMS产品的公司,打着国外知名产品旗号拿到了不少单子,但是却实施成功的没有几家,为什么?那么可以从项目管理上找找原因。外来的和尚未必会念经,更何况它的弟子了!

    再次,了解一些当前的先进IT技术,这个可以通过朋友等关系了解,未必要了解透彻。

    如此后,在选型过程中多与技术人员探讨,而不要一味听取市场人员的。一般来说和用户交流的技术人员都代表着一个公司的技术和项目管理的水平,如果通过接触,你自然能分辨该公司水平的十之八久。

    <未完>

0
0
举报帖子

执行举报

点赞用户
好友列表
加载中...
正在为您切换请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