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表面活性剂在分离分析领域中的应用

  • 导演叫我趴下脸着地
    2020/09/30
  • 私聊

红外光谱(IR)

  • 表面活性剂在分离分析领域中的应用



    表面活性剂也称为去垢剂,是一类可以通过少量添加而显著改变溶液界面的物质。表面活性剂通常具有亲水性基团部分和疏水性基团部分,其中亲水性基团通常为羧酸基、磺酸基或硫酸基等;疏水性基团通常为非极性的烷烃链,长度通常超过8个碳原子。表面活性剂一般可为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等[50,51]。近年来,多种新型的表面活性剂,如脂肽型表面活性剂、氟化型表面活性剂、三脚架型表面活性剂、麦芽糖-新戊二糖(MNG)两亲体型表面活性剂等[52-55]被广泛报道

    例如,Nouri-Sorkhabi[56]采用表面活性剂胆酸钠处理人血红蛋白质中的磷脂样品,采用31P NMR分析,作者发现采用胆酸钠处理可以得到准确定量的磷脂(SPH, ether-PE, lyso-PE, alkylacyl-PE, diacyl-PE, PS, PCsm, PCp),且回收率明显高于传统的特定溶剂提取方法(传统方法需要根据不同的磷脂来选择溶剂)。凭借该方法简单、准确、快速等优点,可以应用到其它细胞提取磷脂的检测,具有很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Brown等[57]采用一种可光解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4-己基苯磺酸钠(Azo)用于蛋白质样品的研究分析(图1-7)。研究发现Azo可以有效地溶解蛋白质,而其性能可与传统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相媲美。Azo的主要优势在于其在质谱分析前可经光分解,不会干扰质谱分析。并且Azo合成简单,可代替SDS应用于SDS-PAGE分析。




    Hutchison等[58]采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n-十二烷基-β-麦芽糖苷(β-DDMB)溶解膜蛋白质样品。作者分别将β-DDMB和常用表面活性剂MNG、DM、DPC、DDM应用于大肠杆菌二酰基甘油激酶DAGK)溶解,结果显示β-DDMB比上述表面活性剂具有更高的溶解效率。进一步将β-DDMB用于人源蛋白质的核磁共振研究,其光谱效率优于常用表面活性剂TDPC(O-(四癸酰磷酰)胆碱)。显示出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β-DDMB作为核磁共振介质良好的潜力。
举报帖子

执行举报

点赞用户
好友列表
加载中...
正在为您切换请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