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因合同评审不全面造成的损失应该有谁来承担?

  • 石头雨
    2022/10/10
    状元秀
  • 私聊

实验室认可/资质认定

0
投票
  • 前言

    原始记录的审核在体系运行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为了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每个检测岗位或者检测小组往往会安排两个人进行,这是一种互相监督也是一种减少风险的有效措施。审核人员签字就是数据结果准确性的标志。而有时候因为客户急需结果而导致审核变成一种形式,这种情况下出具的数据需要承担责任吗?这还的从某实验室经历的一次质量事故说起。

    话说某实验室接了一批大订单,检测项目也比较齐全,因为不同的检测所用的时间不同,如果客户统一等检测报告的话很有可能会因为产品有不合格项再处理而导致交货日期延误。所以,为了保证结果出示的及时性客户要求当检测过程中出现不合格时及时通知他们,可以使产品边测试边处理,这样会为按期交货争取到一定时间。当然,产品全部合格是最理想的了。可是,麻烦就在这里检测过程中还真的发现了这批产品的拉伸强力不合格,奇怪的是经过复测后仍然不合格,于是审核员想都没想就在原始记录上签了字,因为毕竟这个检测是他跟着的,相信检测没有问题应该是产品的问题。于是,检测员将这种情况报告给了质量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很负责的将不合格结果及产品描述通知给了客户。客户听到有不合格项,立马通知车间进行了处理,懂生产的人都知道处理一批产品公司消耗的成本是很大的,没办法有不合格项目即使花费再大也要保住订单啊。最终经过二次送检,产品总算全部合格了。大货也顺利发货了。可是,就在订单完成后的大约三个月,客户找到了实验室,说他们的产品在商超抽检后,质监局检测的强力结果比我们的结果整整差了将近一倍,相同的产品,为什么结果相差这么大,而且差不多是一倍?带着这个疑问,实验室展开了调查,甚至拿出来第一次和第二次的样品进行了对比,这一对比才发现原来实验室做条样法拉伸强力测试时选择的样品有效宽度是25mm,而质监局测试都是有效宽度选择的是50mm。这一情况在委托检验时既没有明确标注,也没有在报告结果时向客户说明。最后,客户不依不饶非得让实验室承担一部分他们处理产品的损失,可是这笔费用也是不少的,为了维持好客户经过协商实验室还是免了客户的一大部分检测费用,并承诺后期的送检费用可以按照半折来核算,这才免除了一次客户投诉的危机。



    结束语

    经过这次危机,实验室才发现一个合同的执行要靠全体人员的责任,合同评审有遗漏,检测员有疑问、审核员麻痹大意、出示报告前的结果违规透露等造成了这次事故,所以,每个人都应该承担起自己相应的责任才行。
    +关注 私聊
  • 承之

    第1楼2022/10/10

    应助达人

    标准要求的有效宽度是多少呢?

0
  • 该帖子已被版主-状元秀加5积分,加2经验;加分理由:鼓励
    +关注 私聊
  • 石头雨

    第2楼2022/10/10

    应助达人

    50或25都可以。关键是合同评审时没有明确。

0
    +关注 私聊
  • Ins_974e39f9

    第3楼2022/10/10

    每个人都应该承担起自己相应的责任。

0
    +关注 私聊
  • Ins_147c683c

    第4楼2022/10/10

    这个一般在合同评审时就应该明确,要不然就会出现这种偏差。

    石头雨(baby073125) 发表:50或25都可以。关键是合同评审时没有明确。

0
    +关注 私聊
  • 咕咕

    第5楼2022/10/10

    这个在告诉人家结果时就应该说明了。

0
    +关注 私聊
  • hou1210

    第6楼2022/10/10

    应助达人

    以我说双方都有责任。

0
    +关注 私聊
  • xinye1210

    第7楼2022/10/10

    以我看及时等到报告出示也不一定能发现这个问题

0
    +关注 私聊
  • Ins_77ec0856

    第8楼2022/10/10

    但是有发现的机会

    xinye1210(xinye1210) 发表:以我看及时等到报告出示也不一定能发现这个问题

0
    +关注 私聊
  • Ins_6b96c456

    第9楼2022/10/10

    谢谢分享,学习了

0
0
查看更多
举报帖子

执行举报

点赞用户
好友列表
加载中...
正在为您切换请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