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探究水质中悬浮物与浊度的关系

  • lvyan900430
    2023/10/03
    万华宁波质检技师团队
  • 私聊

水质检测

  • 探究水质悬浮物与浊度的关系

    吕炎 刘翔 张艳 朱湘鸿

    万华化学(宁波)有限公司,浙江省 宁波市 315812




    摘要:本文通过实验探究水质中悬浮物与浊度之间的关系,结合Minitab软件性分析发现,水质样品浊度与悬浮物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同时对水质悬浮物测定光度法进行探究,实验显示光度法可以用于水质悬浮物的测定,且数据准确性有保障,但光度法会受到样品中组分干扰,造成悬浮物测定数据存在波动。

    关键词悬浮物 浊度 Minitab软件 光度法 线性正相关




    1、背景

    水质中悬浮物和浊度衡量水污染程度的指标之一悬浮颗粒是造成水浑浊的主要原因。水体中的悬浮物浮在水中,影响水中植物的光合作用,从而导致水中溶解氧不足,进而导致水中好氧微生物对水体的自净能力,水体营养过剩,则会导致水体进一步富营养化,可能造成蓝藻大面积爆发,鱼类大面积死亡,导致水体恶化。因此,测定水悬浮物和浊度对改善水环境有重要意义

    水质中浑浊度主要由水中悬浮固体等造成,因此浊度与悬浮物间可能存在一定的联系。同时水质悬浮物测定国标方法重量法,但目前很多光学仪器推出光学法测定水质悬浮物,但光学仪器测定受到多种因素干扰,因此需要探究光学法测定悬浮的可行性,同时需要研究悬浮物光学法与浊度质检的关系

    2水质悬浮物测定方法介绍

    2.1水质悬浮物介绍

    悬浮物是指悬浮在水体中、无法通过0.45微米滤纸或过滤器的有机和无机颗粒物。水中的悬浮物质是颗粒直径约在0.1μm-100μm之间的微粒。肉眼可见。这些微粒主要是由泥沙、粘土、原生动物、藻类、细菌、病毒、以及高分子 有机物等组成,常常悬浮在水流之中。有机类大多数是碎屑颗粒,它们是由碳水化合物 、蛋白质、类脂物等所组成。无机类主要包括陆源矿物碎屑(如石英、长石、碳酸盐和粘土)、水生矿物(如沉淀的海绿石和钙十字石等硅酸盐类、碳)。



    2.2水质中悬浮物测定重量法(GB11901-1989

    水质中悬浮物测定重量法主要采用抽滤装置水质中的不可残渣通过孔径0.45μm的滤膜,截留在滤膜上并于103~105℃烘干至恒重的固体物质,采用天平称取截留下的固体物质重量,通过对应公式计算即为水质中悬浮物含量。



    2.3水质中悬浮物测定光学法

    光学法测量原理是基于复合的红外吸收散射光处理工艺,测量悬浮固体物质检测器接收是在90°和120°的角度上的散色光强度

    哈希DR6000分光光度仪具备水质悬浮物光学法测定条件,仪器在810nm波长下进行测定,测定范围为0-750mg/L



    3、水质中浊度测定方法介绍

    水质中浊度测定主要采用浊度计法完成,主要有透射光式、散射光式和透射散射光式等方式。其原理为,当光线照射到液面上,入射光强、透射光强、散射光强相互之间比值和水样浊度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关系,通过测定透射光强、散射光强和入射光强,或透射光强和散射光强的比值来测定水样的浊度。



    3.1透射光式浊度测量法

    光源(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束射入水样,水样中的浊度物质会使光的强度衰减,此光穿过待测液体并被光敏晶体管接收转换,得到的电信号驱动仪器的后置电路,指示出液体的浑浊程度。光强的衰减程度与水样的浊度之间的关系如下表示:



    式中:

    I—透射光发光强度,cd;

    I0—入射光发光强度,cd;

    K—比例常数;

    d—浊度, NTU;

    l—水样透过深度,mm。



    3.2散射光式浊度测量法

    光束射入水样时,由于水样中浊度物质使光产生散射,通过测量与入射光垂直方向的散射光强度,即可测出水样中的浊度,与入射光成90°方向散射光强度符合雷莱公式:



    式中:

    I—散射光强度,cd;

    K—系数常数

    N—单位容积的微粒数,NA

    V—微粒体积,L·mol-1

    λ—入射光波长,nm;

    I0—入射光强度,cd。

    在一定条件下,系数常数K′与单位容积微粒的总数成正比,即与浊度成正比:



    式中:

    K′—系数常数;

    T—水浊度,NTU。

    在入射光I0 不变的情况下,散射光强度I与浊度成正比,浊度测量转化为散射光强度的测量。光源与光电接收器件集成在密封的探头中,使得入射光经过水中颗粒的散射,被与它成90°角的光电接收器件接收后,可测出水样的浊度。



    3.3透射光-散射光比较测量法

    当光源发出的发光强度为I0 的光通过水样时,由于水样中悬浮固体和杂质的吸收和散射作用,使穿过水样的透射光发光强度减弱到IT,发光强度的减弱符合朗伯-比耳定律,公式如下:



    式中:

    IT—透射光发光强度,cd;

    I0—入射光发光强度,cd;

    τ—与发光强度无关的衰减系数;

    L—透射光程,mm。

    水样颗粒物质与光相互作用时,产生的散射光发光强度及其在空间的分布与微粒直径大小、微粒折射率、入射光发光强度等诸多因素有关。利用瑞利散射原理和米氏散射原理,散射光与入射光的关系式为:



    式中:

    IS—散射光发光强度,cd;

    α—与散射函数有关的系数;

    N—水样中含有的颗粒个数,与浊度成正比,mol

    l—散射光程,mm。

    同时测量投射于水样光束的透射光和散射光强度,再按这两者光强度比值测量其浊度大小:



    上式可见,浊度与α以及散射透射光程比有关,而α和l/L都是被精确固定的,消除了由于LED光源老化以及不稳定对浊度测量的影响,有效地提高了测量准确度。测量仪器由光源、光电检测设备以及电子放大与计算机数据处理、控制系统等组成。光源发出的光通过测量水样,到达光电检测设备后被接受而转化为电信号,同时测量水样中的样品在光照下产生散射,散射光被与入射光线成90°放置的另一光电检测器接受并转化为电信号。两信号经电子放大后进入电子处理系统,两信号分别随样品浊度增加分别减小和增大,系统将两信号进行计算得到样品的浊度。



    3.4浊度测定方法适用性介绍

    1) 透射光式浊度测量法原理简单,测量低浊度水样时,大部分光都直接透射,微小的浊度变化引起的透射光变化小,所以透射光方法不适合测量低浊度;而水样中浓度较高的杂质和微粒能使透射光信号衰减更加明显,其适用于测量高浊度水样。

    2) 散射光式浊度测量法:对于低浊度水样,光对微粒的散射作用更加明显,并且在此范围内散射光曲线线性较透射光好,散射光式浊度测量法在低浊度测量时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灵敏度。当液体的浊度超过一定界限时,会发生多次散射现象,使散射光强度迅速下降,因此不适用于高浊度液体。

    3) 透射光-散射光比较测量法能同时测量投射于水样光束的透射光和散射光强度,再按两者光强度比值测量其浊度大小,其理论基于朗伯-比耳定律和散射定律,消除光源老化对测量准确度的影响能有效提高测量准确度。 但是散射光和透射光之比不具有严格的线性关系,只是在一定的浊度范围内有近似线性的关系,浊度的测量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



    4水质悬浮物测定光学法可行性探究

    水质中悬浮物测定重量法为目前悬浮物测定国标方法,因此本实验以重量法测定数据为参考,对光学法测定数据进行评价判断。

    4.1 水质悬浮物光学法与重量法实验

    现场采集多点位雨排口样品,采用水质悬浮物重量法及光度法(哈希DR6000分光光度计)完成水质悬浮物的测定及数据统计

    4.1.1水质悬浮物光学法与重量法实验数据统计



    部分实验数据汇总如下(共完成52组数据统计)

    表1:雨水井样品悬浮物光学法与重量法实验数据(部分)统计表

    序号

    重量法/mg/L

    光度法/mg/L

    相对偏差/%

    外观描述

    1

    16

    15

    3.23

    无色透明

    2

    4

    4

    0.00

    无色透明

    3

    22

    23

    -2.22

    微黄微混

    4

    27

    40

    -19.40

    微黄微混无沉淀

    5

    11

    11

    0.00

    无色透明

    6

    35

    47

    -14.63

    微黄微混无沉淀

    7

    10

    11

    -4.76

    无色透明

    8

    61

    98

    -23.27

    微黄微混无沉淀

    9

    66

    91

    -15.92

    微黄微混无沉淀

    10

    21

    11

    31.25

    无色透明,底部有少量泥沙沉淀

    11

    269

    123

    37.24

    微黄微混有沉淀

    12

    12

    13

    -4.00

    无色透明

    13

    42

    18

    40.00

    无色透明,底部有少量泥沙沉淀

    14

    6

    3

    33.33

    无色透明

    15

    32

    40

    11.11

    微黄有絮状沉淀

    16

    7

    9

    12.50

    无色透明

    4.1.2 数据分析

    结合Minitab软件对以上汇总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如下

    1: 雨排口样品悬浮物测定方法配对t检验诊断报告

    2: 雨排口样品悬浮物测定方法配对t检验汇总报告

    4.1.3 实验结论分析



    1) 结合上述数据及图2的分析汇总报告可知,悬浮物重量法分析和光度法分析数据之间无显著差异,光度法可以用于水质悬浮物的测定,且数据准确性有保障;

    2) 结合图1分析,从分析报告中可以看出有几组数据存在异常,结合原始数据及对应样品性状分析,数据差异大主要受到水质中沉淀物干扰,分光法受到水质性状干扰明显。

    5水质悬浮物与浊度的关系探究

    水质中浊度目前主要采用浊度计进行分析,实验室采用散射光式测定法分析浊度,且上文中也介绍到水质悬浮物光度法也是采用光散射原理,收集90°和120°散射光完成分析,两种方法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因此通过实验探究两方法之间的关系。



    5.1 雨排口样品悬浮物光学法浊度实验数据统计

    5.1.1 雨排口数据统计

    采用雨排口样品进行分析,收集悬浮物计浊度数据后进行分析讨论,共完成59组数据,部分数据如下:

    表2:雨水井样品悬浮物(光学法)与浊度实验数据(部分)统计表

    序号

    悬浮物(光度法)/mg/L

    浊度/NTU

    1

    216

    160

    2

    63

    39.5

    3

    9

    7.5

    4

    156

    117

    5

    47

    32.9

    6

    125

    82.2

    7

    14

    11.1

    8

    15

    7.47

    9

    4

    2.06

    10

    23

    20.9

    11

    40

    29.9

    12

    11

    6.66

    13

    47

    33

    14

    11

    7.3

    15

    98

    60.4

    16

    91

    57.9

    5.1.2 数据分析



    结合Minitab软件对以上汇总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如下

    3雨水井样品中悬浮物(光度法)与浊度关系回归预测报告

    4雨水井样品中悬浮物(光度法)与浊度关系汇总报告



    5.1.3 实验结论分析

    1) 结合Minitab软件分析可知,水质中悬浮物(光度法)与浊度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正相关;

    2) 图4可知,两方法间存在显著线性关系,但相关性系数值相对偏小,初步怀疑雨排口样品中悬浮物种类来源复杂,干扰水质浊度测定数据

    5.2 污泥样品悬浮物光学法浊度实验数据统计

    本实验采用水处理过程中的生物污泥样品,按比例依次稀释配制不同浓度梯度的实验样品,保障样品中悬浮物种类单一,进行实验测定样品中悬浮物(光度法)与浊度的关系。

    5.2.1 雨排口数据统计



    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如下:

    3污泥样品悬浮物光学法浊度实验数据统计

    序号

    悬浮物(光度法)/mg/L

    浊度/NTU

    1

    9

    3.24

    2

    10

    3.87

    3

    21

    7.64

    4

    30

    11.8

    5

    41

    14.7

    6

    49

    17.8

    7

    71

    25.2

    8

    79

    28

    9

    100

    35.2

    10

    125

    43.4

    5.2.2 数据分析



    结合Minitab软件对以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如下

    5污泥样品中悬浮物(光度法)与浊度关系预测模型

    6污泥样品中悬浮物(光度法)与浊度关系汇总报告



    5.2.3 实验结论分析

    上述实验采用生物污泥样品梯度稀释后所得实验数据显示,在控制悬浮物来源后,样品的悬浮物(光度法)与浊度之间成线性正相关。

    5.3 影响水质浊度测定的因素分析

    查阅相关资料,有以下多种因素造成水质浊度的测定偏差,同时悬浮物的光度法测定原理与浊度原理相似,同样会受到以下因素干扰。

    1) 悬浮颗粒物粒径大小的影响:在浊度测量中,水样中的泥砂的粒径大小对浊度影响明显,自然水域中泥砂的粒径尺度为0.2μm~500μm ,泥与砂的比例不同,对测定结果影响不同。主要表现在粒径大的砂沉降速度快,测量值变化大难以准确记录结果,使测量的精密度较差。

    2) 泥砂颜色的影响:泥砂的颜色发生变化会降低测量的准确性,白色的方解石反射光很强,黑色的磁铁矿吸收红外光,红色对浊度测定有影响。泥砂的黄色和绿色对测定结果影响很小。

    3) 气泡的影响:气泡发散红外光,水样中气泡对测量结果产生负影响。气泡对高浓度样品影响很小,对低浓度样品影响较大。在摇匀样品时应避免剧烈振荡,测定时,应静置一会儿让气泡散完。

    6.实验总结

    水质中浊度测定与悬浮物(光度法)测定均为光学仪器法,且测定原理均采用光的散射作用,测定过程中主要受到水中悬浮颗粒粒径大小、泥沙颜色计样品中气泡等影响,导致测定结果存在一定的偏差

    悬浮物重量法分析和光度法分析数据之间无显著差异,光度法可以用于水质悬浮物的测定,且数据准确性有保障

    水质中悬浮物(光度法)与浊度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正相关, 保障样品中悬浮物种类单一, 样品的悬浮物(光度法)与浊度之间成线性正相关

    7.参考文献

    [1]哈希浊度仪2100N说明书.

    [2]哈希DR6000分光光度计说明书.

    [3]哈希TSS Portable手持式浊度和悬浮物测定仪用户操作手册》(HJ/T 44-1999).



    [4]水质悬浮物的测定 重量法》(GB 11901-1989).
举报帖子

执行举报

点赞用户
好友列表
加载中...
正在为您切换请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