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聚氨酯系列浊度分析的方法优化-近红外法

近红外光谱(NIR)

  • 聚氨酯类型浊度的开发

    前言: 浊度由试液中是微粒对光的散射而产生.散射光的强度在空间各个方向上相同,且入射光光强一定时,散射光的光强与微粒密度成正比,即是浑浊度成正比.为了避开入射光,透射光对散射光强测量的影响,实验在垂直于入射方向上测量散射光的强度.这与荧光的实验测量方式相同。浊度的大小会增大罐体摩擦,时间长会存在极大安全影响。

    现阶段我们实验室还是采用浊度仪分析,分析过程中会使用丙酮及二氯甲烷溶解,对人体伤害极大,后灵感突现,浊度仪原理也是光学原理,因为样品易凝结在方法设定的时候将样品池温度设定在55℃,通过扫描样品谱图发现谱图有规律,就进行数据收集,收集数据30组以上,建立模型,谱图如下:



    根据谱图的叠加,发现在1100-1600nm间谱图的稳定性最佳,重叠性最好,即选定了1100-1600nm作为样品的扫描波长,然后根据模型建立的操作,一步一操作,拉好模型,并以校正因子16为基准点,最优化模型,得到最优状态,具体如下图



    接下来我将建好的模型应用到数据分析中,通过一段时间的数据比对,发现他的稳定性还是很好的,且误差值很小,可以接受,说明这个方法是具有可行性的。对比数据如下图



    虽然现阶段我们实验室还在处于数据对比阶段,暂时还未投用,但是从趋势看后期肯定投用,这可以大大降低有毒有害物质的接触,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符合降本增效的公司理念。
举报帖子

执行举报

点赞用户
好友列表
加载中...
正在为您切换请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