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治污攻坚迎来新的KPI,有何变化?如何考核?

  • Insm_68f50e17
    2024/04/09
  • 私聊

事件聚焦

  • 20237月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指出,今后5年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时期

    为推动美丽中国目标逐步变为现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大会召开后不到半年时间印发。

    《意见》就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本着可行可达的原则,在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以及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领域提出了新目标。

    如果说202111月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是对十四五规划中污染防治行动的落实,那《意见》无疑是进一步推进。

    其中,就定了今后5的重要时间节点:2027年。

    持续深入有量化更具体

    持续改善环境质量,离不开深入开展污染防治行动。无论是2025年还是2027年的主要目标,都列举了很多数据。

    看“战场”。蓝天保卫战是攻坚战的重中之重,2027年的任务聚焦全国细颗粒物平均浓度,定到“28微克/立方米以下”,并要求“各地级及以上城市力争达标”。而2025年的任务是相较于2020年(33微克/立方米)下降10%。可以说,治理大气污染就是剑指“每一微克”,越来越需要“精治”。

    令人眼前一亮的是,《意见》首次提出了美丽河湖、美丽海湾的建成率,到2027年达到40%左右,符合碧水保卫战要促进人水和谐的定位。净土保卫战重在强化污染风险管控,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意见》明确到2027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4%以上,这比2025年的目标提高了至少1%十四五时期,全国要推进100个左右地级及以上城市开展无废城市建设,而到了2027年,全国无废城市建设比例将达到60%

    看成效。除了2027年,《意见》也锚定了2035年的关键时间点。不同于此前的定性描述,首次出现了2035年的定量描述,如全国细颗粒物浓度下降到25微克/立方米以下”“地下水国控点位类水比例达到80%以上。美丽河湖、美丽海湾、无废城市是美丽中国在水、海洋、固体废物生态环境领域的集中体现和重要载体。到2035年,这三项美丽中国建设的生动实践将会基本建成实现全覆盖

    看亮点。除了前述的新提法,在《意见》中,依然能发现不少新任务。如适时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普查,要知道首次普查自20054月至201312月,历时8年之久,基本摸清了我国土壤污染的真实家底。此外,还要制定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环境风险管理法规,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已逐步从雾霾”“黑臭等感官指标治理,向隐藏在天蓝水清背后、具有更加长期、隐蔽性危害的新污染物治理阶段发展。

    显然,目标定了,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方向也就明晰了。

    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如何让人民群众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意见》吹响了新一轮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冲锋号

    纵观从2025年到2027年的时间线,污染攻坚战不光要求更高,任务也更新,充分体现了以更高标准打几个漂亮的标志性战役,一步一个台阶,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高标准来自好基础。巩固拓展十三五时期污染防治攻坚成果,十四五时期的污染防治攻坚战也是稳扎稳打,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也在继续下降。

    类似案例比比皆是——

    前几天,媒体报道了一个好消息。北京市的细颗粒物平均浓度实现连续三年稳定达标。从2013年至2023年,北京的空气质量整体保持改善趋势,实属不易。面对迈入“2字头的硬骨头,真正实现北京奇迹,也必须锲而不舍、久久为功。

    高标准离不开好措施。针对十四五提出的污染防治攻坚战目标,《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文件的出台,都是指导推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关键举措和重要依据。为什么会这么说?

    在《意见》中,我们不难发现,一大部分任务都有上述文件的影子,正是以贯之的持续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目标逐一完成,才能验证方式方法的有效性,并制定更高的标准和目标。

    目标除了2027年,还有2035年的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金南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到2035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以此为参照,生态环境质量水平也要总体与之相适应,达到或超过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是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的重要参照。

    中等发达国家或者发达国家的历史同期,细颗粒物浓度大多在20—25微克/立方米。王金南认为,这也是到2035年,全国细颗粒物浓度下降到25微克/立方米以下的原因。

    十四五十六五,十年任务不寻常。如何完成?就要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展广度,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谁考核建设成效?

    不难发现,污染防治攻坚战是当前建设美丽中国的重中之重,也是抓手机制。美丽中国也是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目标愿景,也是形象表达。

    美丽中国建设不论如何丰满,都离不开考核评价这一最骨感的设计。《意见》也明确,将研究建立美丽中国建设成效考核指标体系

    具体的考核工作,则继续由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领导小组牵头组织。

    记者此前在地方调研时,一些党政领导干部表示,在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上,从上到下都不敢懈怠和马虎。一旦考核结果不合格,则面临被约谈风险。

    考核所依据的,正式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20年出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措施》。

    就在202312月,河南省便对环境空气质量排名连续两个月排在后十五名的8县()开展约谈,要求相关地方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强化责任担当,迅速扭转被动落后局面。

    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关系到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能否如期实现、高质量完成。站在重要的时间节点上,考核也面临新调整,适时将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过渡到美丽中国建设成效考核

    一些受访专家认为,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大背景下,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和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是相互促进的,特别是降碳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考核过渡势在必行。

    如何实现制度机制有效衔接,便成为下一阶段的重要工作。

    可以预见,美丽中国建设成效考核会在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基础上更加系统、科学、全面,将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提供强大政治保障。

    [来源:中国环境网]


举报帖子

执行举报

点赞用户
好友列表
加载中...
正在为您切换请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