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关注 私聊
  • shadowsheep

    第22楼2012/07/13

    学习了,谢谢LZ和各位

0
0
    +关注 私聊
  • yellow47

    第24楼2012/12/03

    这个图应该有些年头了,右边的口应该不是气路入口,目测应该是校正液入口

    zhufangwei(zhufangwei) 发表:帮忙解答一下图中的问题

0
    +关注 私聊
  • 冷山1987

    第25楼2012/12/25

    不错的学习知识

0
    +关注 私聊
  • xyshark

    第26楼2014/09/05

    神贴啊,图文并茂!

0
0
    +关注 私聊
  • joon

    第28楼2014/09/23

    感谢楼主。各个公司都有自己的专利的吧

0
    +关注 私聊
  • 湛蓝守护

    第29楼2014/09/28

    目前我知道的所有的液质ESI源都是要加热的,分两种,一种就是和喷雾针同轴的加热和出气(waters巨大的加热盘,安捷伦的外部加热好气体然后通过管路导入到与喷雾针同轴的一个零件喷出,岛津的加热盘也是很大的在喷雾针上面,Ionics的也外部加热后通过管路通到ESI源喷针同轴喷出),一种就是不同轴的(只有AB的两个加热出气方向成V字行对喷),这路气在不同的厂家名字有不同,有的叫去溶剂气,有的叫峭气,目的都是快速蒸发喷出的样品中的溶剂,提高离子化效率。 在ESI源进入质谱传输杆这个过程一般可以叫离子通道或者真空接口,在ESI源去溶剂气作用下产生了很多离子,同样还有一些没有来得及离子化的液体小颗粒都会进入离子通道,不同的厂家采用的离子通道结构有不同,但都是要加热的,有两个作用可以进一步去溶剂进入的小液滴从而离子化,还可以清洁离子通道提高抗污染能力,安捷伦的是加热的进样毛细管,AB的是orifice,waters的Z-spay专利就不用多说了,ionics的M型离子通道也是加热且是他们的专利。气帘气和反吹气的作用是一样的,只是不同厂家的不同叫法,都是加在离子通道最前面的锥口,用来吹走小液滴的。

    风之彩(juju11) 发表:楼主的这个话题我也曾经考虑过,我们想到一起去了,呵呵

    其实很多公司在设计离子源是目标都是一样的,把杂质去除的同时尽量提高雾化效率、离子传输效率等,来提高样品的灵敏度。

    为了去除杂质,净化样品,很多公司的都把喷雾针和样品入口(一级锥孔)设计成一定的角度,大多是90度的,如Waters、AB等,也有特殊角度的,如岛津、Finnigan的。更有的,在样品入口后面再拐弯的,以进一步净化样品,典型的如Waters的Z-Spray和Agilent的M-Spray。这样做的确能去除中性基团和杂质,但是同样的也损失了灵敏度,降低了离子传输的效率,仪器公司又不得不研制新的技术来弥补损失,比如Waters的T-wave技术。其他去除杂质的方法还有就是用气体,比如AB的气帘气,Agilent的反吹气,Finnigan的吹扫气等。

    样品雾化就是靠气体和温度,气体的就不多说了,每家公司都差不多,现在来谈谈加热,Waters的仪器以及Thermo的大部分仪器都可以加热离子源框架,或者离子传输管,所以不再加热气体。但是,AB的Turbo源、Thermo的H-ESI源,都是在喷针旁边在用氮气流加热,为的是提高离子化效率。Agilent/Bruker的仪器对喷针不加热,但是它的离子传输管不能直接用电路加热,所以在传输管外侧就用热氮气流加热。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加热气体的设计,会导致仪器耗气量急剧增加(气体加热了以后挥发更快)。所以,凡是采用加热氮气设计的,耗气量会比不采用的大很多。

    为了提高样品的传输效率,基本所有的质谱公司在主质量分析器前面总会有一些预六级杆、预八级杆、RF透镜等来聚焦样品的,从而来提高样品灵敏度。

2
    +关注 私聊
  • fox_tail

    第30楼2014/10/29

    谢谢,总结的非常好!

0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