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私聊
  • chuanbo

    第71楼2008/11/20

    论坛看到这样命题的帖子让我很激动,我能感觉到朋友们对国产质谱的期待,同时大家对于国产质谱面临的挑战也分析的相当准确!理论和产业化之间的路很长。
    研发制造上的困难:
    1 质量分析器的加工的精度和装配精度,至少要到微米(μm)级别。
    2 真空系统:高性能分子泵,可靠的真空电气接头。
    3 稳定的电子系统,特别是信号的发生系统。
    4 功能全面的软件操作系统。
    销售服务上的困难:
    1 专业的人才队伍,既有电子、机械方面的基础,也了解化学分析方面的知识。
    2 建立一个完善的配件、耗材供应体系。
    3 一个高水平的应用研究团队,解决用户应用上的问题。
    非常赞同“风之彩”的分析, “研发、制造、销售到售后服务,那是一个庞大的系统。”需要一个或更多有魄力、有眼光、有责任感的企业去做“傻瓜”。
    我可以向朋友们透露: 中国确实有这些一群甘于寂寞、乐于挑战的年轻人在默默奋斗,他们把最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中国的质谱产业。
    希望在国产质谱面世的时候,朋友们能够支持它!关怀它!给它完善功能、优化性能、建立服务体系的时间,给它成长的机会! 因为它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质谱!

0
  • 该帖子已被版主-jiangkezhi加3积分,加2经验;加分理由:积极参加讨论
    +关注 私聊
  • 广东海风

    第72楼2008/11/28

    理论可能不是那么麻烦,但制造时的精度非常重要,可是提高精度难度是很大的.任重而道远.

0
    +关注 私聊
  • zyrs218

    第73楼2008/11/28

    目前质谱面临的状况应该是整个分析仪器行业面临的整体状况。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我们在某些中低端领域有了些产品,但其实还是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多方面的原因:技术积累、理论积累、资金投入、政策支持!

0
    +关注 私聊
  • 人 学无止境

    第74楼2008/11/28

    中国在理论研究上和别人差的不太多,尤其在科研尖端领域应该是很不错的。可是制造和加工技术太烂了,在很多材料加工比如高纯半导体提纯、特种钢材等使用技术领域和国外差距太大。很多设备知道原理、结构,但苦于没有合格的材料,只能受制于人。
    中国引进技术的机制还是有些问题,日本不允许引进成套技术,要求技术人员对引进技术进行改进,而我们都引进别人成套快淘汰的技术。自己的技术人员就不用动脑筋。结果是技术研发能力越来越差。看看目前在分析领域的状况,很能说明问题。看看别人的仪器都发展到什么水平了,我们还在初步阶段徘徊。技术含量低,制造粗糙。一点也不好用。

0
  • 该帖子已被版主-jiangkezhi加2积分,加2经验;加分理由:积极参加讨论
    +关注 私聊
  • Samsh

    第75楼2008/12/10

    中国研究的深度不低,但是制造的能力太差,很多东西不能精细化生产

0
    +关注 私聊
  • piery2006

    第76楼2008/12/10

    看大家的意思还是要发展仪器制造业,看来更需要优秀的技术人员做制造啊.

0
    +关注 私聊
  • qfdy0403

    第77楼2008/12/16

    国家还是应该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啊,鼓励创新
    原子弹都能造出来,还有什么搞不定啊
    支持国产

0
    +关注 私聊
  • yyh0228

    第78楼2008/12/17

    看看现在高端仪器,都是国外品牌,看了让人伤心 我个人认为现在的问题是国家支持程度,另外希望把我国的装备业也搞起来(看看这些国产的玻璃器皿,让人惭愧!!!),支持国产

0
    +关注 私聊
  • katyyoung

    第79楼2009/03/09

    估计还是很难的,质谱而言,agilent挖了AB的一个team,做出来的东西虽然外观和AB相似,功能还是很有差距的(同时在用AB,Thermo和agilent的三重四级杆,觉得还是很有发言权的),那么从0开始的国产质谱更加任重道远。

0
    +关注 私聊
  • ace003

    第80楼2009/03/11

    说的好啊!还需要复合人才,就是什么都懂,但不必精通的那种,非常重要.

    melu 发表: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1)必需拥有基本技能:所有的新学生都要进行AutoCAD等软件以及仪器或器件的技能培训,让其掌握独立设计仪器或器件的技能;
    (2)“灌输”前沿问题:开始阶段从来不让学生查文献,相关文献资料为其准备好,并把相关前沿科学问题给学生讲清楚,让学生以最短的时间去进入课题;
    (3)举行激励原则:学生也是需要激励的,不能把第一批做出科研贡献的学生给忘记了;
    (4)注重团队意识:让学生在团队中接受熏陶与锻炼,团队综合实力以及内部思想碰撞对一个学生的成长很重要。
    (5)重视师生交流,并研究:实验室专门设有会议讨论室,方便互相沟通。
    (6)鼓励创新实践:宽容失败、鼓励创新,在实践中去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不要说做的和别人一样好,而一定要做的比别人好。
    以上意见供参考,总而言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0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