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tleduck 发表:
以吾见,楼主的楼主的实验存在以下几个不够合理的地方:
1、首先:上述苯系物均属于比较挥发性苯系物,进样方式应该采用顶空进样或者吹扫捕集,如果直接进样的话会出现稳定性较差的情况,因为进样瓶垫会因为针扎过而导致挥发,从而导致结果不易控制。
2、进样:应该采用稀释样品然后进相同体积的样品,因为不管是自动进样还是手动进样进样针都很难保证“0.2ul、0.4ul、0.6ul、0.8ul、1.0ul”的线性很好,如果是手动进样的话就会更差;相反如果是一定体积的重现性就会好的多,并且通过稀释样品还可以加入内标,采用内标法测定,从而克服进样量带来的误差。
3、楼主说的“进样器温度250℃”是不是笔误,应该指的进样口温度吧,这个温度用的也是不低的,应该在200-220之间就可以了,当然这个应该不是主要问题。
4、分流比:用到20以上更好一些。因为你的灵敏度是没有问题的,用20以上AFC控制更准确一些。
5、升温程序应该是可以的,不知道你用的是什么柱子,不管是什么柱子,只要可以分开,温度可以升的更快一些的。
6、样主用的检测器是不是FID,FID的空气与氢气比例不知道楼主用的多少,这个比例是可以优化的,一般3:1较好,不同仪器也不尽相同。
基于以上意见的优化做法有两种做法可以选择:
1、将样品标准打入水中(包括标准和盲样),顶空或者吹扫进样。
2、用甲醇稀释样品(也可以同时加入内标),然后将每个瓶盖好,只用一次,然后进样。
仪器条件:进样口温度220度;分流比20到50之间选择;升温随意调整,只要分的开;优化空气与氢气比例。以上属于个人见解,供楼主参考!
说的很全面学习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