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私聊
  • 老鱼

    第61楼2009/04/29

    四十七、关于宝塔和明珠
       我家乡位于西北,在市里面有一座十二层的六角塔。始建于宋朝,但是经过地震火灾文化大革命这些天灾人祸之后,现在的塔应该是后来修建的。因为它位于城市的西边,大家都叫它“西塔”。我小的时候这个塔和塔下面的一些建筑是对外开放的,我们这些小学生放学之后不喜欢回家,都要到这个塔下的亭子里面做作业(可能我们那一代颇有古风,喜欢在风景优美的地方放飞自己的想像力)。但是我一直不太喜欢塔下面的一口井——那口井的井台和其他新整修过的建筑完全不同,很残破,我压根儿没有胆子看井里面,听小学的某个看过的同学说那个井是枯的。有一次妈妈下班了去西塔下接我回家,我就跟妈妈说,我害怕那个井。然后妈妈就给我讲了关于西塔的传说:
       在塔初建的时候,在塔尖有一颗很有灵性的夜明珠,到夜晚就发出比月亮还要明亮的光芒,附近的老百姓完全不怕走夜路。而夜明珠每到月圆之夜就要飞下来到塔下面的井里喝水,这样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它就有足够的能量给大家照亮。那个井也是很神奇的,只有在那个夜晚才会溢满井水,平时是干枯的。老百姓们都很敬重和喜欢这个夜明珠,所以它喝水的时候大家都很有默契的不去打扰。直到某一天,管理塔的道士起了贪念,想要独占这个宝贝,就趁十五那天夜晚夜明珠在井下的时候用网把夜明珠捉住了,夜明珠在网里左冲右突挣扎了很久都不能逃离那个网,等到天快亮的时候,它终于没有多大的力气,光也逐渐黯淡下去,就在道士以为得逞的时候,夜明珠突然一下放出比太阳还要耀眼的光芒,一下灼瞎了那个道士的眼睛。道士大惊之下跌跌撞撞的掉进井里淹死了。而夜明珠用掉了它最后的力量,不再发光,变成了一颗普通的珠子,而那口井从此再也没有出水。
       从此以后老百姓夜晚又要摸黑走路了。但是大家还是很敬重这个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高尚高洁的珠子,就把它的“尸体”放进塔的顶层一直供奉着。而那口井下坏道士的尸体大家都不肯去处理,直到他逐渐烂成泥土(恶心了一点……)。
       听了这个传说,我很惋惜的看着不再闪亮的塔尖。我对传说中的明珠无限神往,不仅仅是因为它的神奇力量,更因为它高洁不畏强暴的品质。

    鱼评:神奇的宝塔,让我想起了唐僧扫塔的故事……

0
    +关注 私聊
  • 3344

    第62楼2009/04/29

    就瞄了下标题,不敢看,太恐怖了,怕做噩梦

0
    +关注 私聊
  • 老鱼

    第63楼2009/04/29

    四十八、天赐石鱼降雨解干旱

      在潭柘寺龙王殿前的廊檐下,挂着一条长1.5米,重75公斤的大石鱼,石鱼紫铜颜色,远处看像真鱼一样,用棒一敲还能发出清脆悦耳的五音来。据寺内的僧侣讲,这个石鱼是天赐之物。

      相传,古时我国北方有一年天遇大旱,从春到夏,没有下一滴雨,河水断流,禾苗都因缺水枯竭而死,就连人们赖以生存的水井也快见底了。人畜渴死的、病死的一天比一天多,活着的老百姓也没有办法,他们只能求神拜佛,祈求龙王赐场救命雨。

      这时,人间的灾祸传到天宫,玉皇大帝知道后,想起南海龙王曾献给他一条宝鱼。这条鱼有呼风唤雨、除病灭灾的本领。玉皇大帝急忙降旨把这条鱼从瑶池取出来,赐给下苍以解人间苦难。

      这天夜里,已是更深夜静,潭柘寺的众僧早已入睡了。突然,“咕咚”一声巨响,把众僧们从梦中惊醒,大家急忙跑出来一看,原来是从天上降下一物,仔细一瞧,是一条被摔得模糊不清的石鱼落在院中。众僧人连忙将这个消息告知住持方丈,住持听罢大喜,此乃天赐之宝。于是,让工匠按照鱼形进行精雕细刻,恢复其本来面目。然而,令人惊奇的是,随着工匠锤凿,钎子一打在上面,就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而随着不断传出的叮当声,火辣辣的天气竟然渐渐地变得凉爽起来,紧接着天空阴云密布,当宝鱼现出原形时,大雨早已哗哗地下起来。这雨下了三天三夜,水涨河满,大地复苏,人畜得救了。

      寺内众僧知道是石鱼的功,如获至宝。石鱼雕完后,人们见到它身上有十三个部分,正是当时中国的十三个州。于是众僧把这条鱼挂在寺内龙王殿前的廊檐下,以后不管哪个州遇上旱灾,人们就敲击石鱼的哪个地方,随着那清脆悦耳的乐声,遇灾的地方就会降雨。

    鱼评:老北京确实有此一说,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

0
    +关注 私聊
  • 老鱼

    第64楼2009/04/29

    四十九、劳动人民文化宫

    文化宫最后面,就是挨着紫禁城护城河那块儿的一堵墙。每逢阴天或是细雨绵绵的时候,如果凑巧,你可以远远看到一队队清朝服饰的宫女太监拿着一些饰物走过去,中间还有一顶轿子。这么说吧,鱼贯而入。也就不到半分钟时间。就这么走过去了,可实际上没有人在那里走,一个人也没有。有人说,那是不是拍电影走过场呢?不是,因为离进了你跟本也看不到上述的场景。

    这事说起来得有十几二十年了。当时的人们一传十十传百的一说,弄得附近的居民都挺恐怖的。
    后来国家曾经派人调查过,得出来得结论是一种光学反映。

    屏蔽了鬼神之说。说是曾经在历史上的某一年因为光学的反映,正好把在宫中行走的一队宫女太监,象拍电影似的照在墙上了。那么我们现在所见的情景就是当时光学照射反映的一个缩影。当然这种情况的发生也是需要特定的湿度,光度,温度才能显像出来。

    鱼评:此地也叫太庙,听这名字就知道一定有些历史了……

0
    +关注 私聊
  • 老鱼

    第65楼2009/04/29

    五十、望京楼的传说


    当年戚继光任蓟镇总兵官,在谭纶的支持下,亲自规划和督造了金山岭长城(位于河北省滦平县境内)。

    此段长城的结构独特,城墙是用巨大的条石为基础,以砖包砌而成。金山岭长城东端高入云端的老虎山上,有一座望京楼,座落在一千米高的山顶上,楼的两侧是悬崖峭壁,人只能从石缝中攀登而上。

    据说当年修筑时,为了运条石死伤了许多人,但条石仍运不上去。此事感动了玉皇大帝,立即派他的外甥二郎神去运石。

    当晚,二郎神来到老虎山下,见到成堆的条石堆放在那里,随即将他的神刀一晃,立刻变成赶山鞭。他手挥赶山鞭向条石上抽打,同时喊声"变",那一块块条石,马上变成一只只大山羊,直奔山顶。到山顶后他数了数,不多也不少,正好够用。

    恰逢此时,一个士兵台帐小解,忽见二郎神赶羊,惊叫一声往回跑。二郎神听到有人喊叫,也吃了一惊,将几十块条石踢下山去,落在东面的山坳里。二郎神随即腾身上天。

    就这样,修望京楼的条石,就缺了几十块。现在登上望京楼时,会看到楼底十二层奠基条石中有五层是碎石块垒砌的。而那些被二郎神踢下山去的条石,仍然堆放在山坳里,当地人称此山坳为条石坳

    鱼评:这个有点像神话了,传说嘛……

0
    +关注 私聊
  • 老鱼

    第66楼2009/04/29

    五十一、八大处的卢师和青蛇传
    北京西山重岚叠嶂,古人说它是太行山脉之首。香山西南更有三座浅山交趾平地,西边的翠微山,北边的平坡山,东边的卢师山。今天的游览胜地八大处便在这里。走在盘旋山路上,青翠的林木间不时看到古寺红墙,飞泉下注方池,还有千年古树。
    清代文学家龚定庵有《说京师翠微山》:最高处曰宝珠洞,山趾曰三山庵,山之盩有泉,曰龙泉,泉之上有四松,松之皮白,皆百尺。“余极不忘龙泉也,不忘龙泉,尤不忘松。”

      八大处离城不远,却已无城市的喧闹,像黄景仁写的“渐来车马无声处,忽与西山有会心”,行于此间有一腔悠闲愉悦的心情。尤其二处灵光寺1964年在原辽代藏佛牙处建成佛牙舍利塔,更是游人如织。

      这里单说第八处的正果寺,原名卢师寺,位于卢师山上。相传隋末有游方禅师卢师四处选形胜,剪荆棘开道场于此。明末的《帝京景物略》更说,隋文帝时,江南有个姓卢的和尚乘船到桑乾河上,随水飘流,只是说“船止则止”。刚好船到崖下就止住不走了。和尚舍船上山,爱这片青山绿水,在崖下搭起一座棚子,以后化了缘,修了一座庙。这桑乾河今天叫永定河,从前是流经八大处近旁。《帝京景物略》说:“石子凿凿,故桑乾河道也,曰卢师山。有寺,曰卢师寺。”《唐书·韦梃传》还有卢思台,即卢师台,从前桑乾河漕运到卢思台。

      可怪那几年,年年不下雨,大旱,庄稼枯死,连西山的老虎也因山上没有一丝水,只得下山来。这和尚守着庙过了几年。有一天,突然来了两个童子,叫大青、小青,愿意侍奉和尚,帮助做饭打柴。和尚看两孩无依靠,又可做活,就收养了。这年又是大旱。官家四处敲锣张榜征求能施雨的。当时无人敢应。和尚也没法。想不到这两个童子说愿意帮助老师父去施雨。和尚不信,不让他俩去。下午却不见两人。傍晚只见西山根上云气四集,顿时风雨大作。和尚方悟大青、小青原是蛇,这时化成龙。以后,大青、小青回到庙南边潭里,叫青龙潭。这潭看起来并不很深。可是水澄澈,总探不到底。只见大青、小青出来时,总有云气伴随着。只因这山是卢师驯伏大小青龙的地方,后人名为卢师山,庙叫卢师庙。庙西北不远还有卢师洞,洞上有巨大石块,名为秘魔岩。

      这个卢师和大小青蛇施雨的故事,在隋唐时是很灵应的,很多人相信。据缪荃孙抄自《永乐大典》的《顺天府志》(1982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影印)卷十一《宛平县》记“唐天宝八载于(卢师)山盖真应寺,有范阳节度掌书记张纳撰、李邕书碑刻,载灵迹甚著。”这灵迹即说卢师驯大小青龙施雨的事。庙名真应,即祈求必应。当时地方官和书法大家为书碑可见噪传之广。明代洪武八年驻兵于此,祷雨有应,还创立祠三间以报。同书还记金章宗在青龙潭边立了御制诗刻。《元史·吕思诚传》还记河北景州蓨县大旱,一道士拿了一条青蛇,说是大都卢师山谷里的小青龙,用它祈雨就能下雨,县官吕思诚把道士驱跑了,却下了大雨。明代仁宗还封大小青蛇为龙神。明实录洪熙元年二月有记述。

      近年杭州西湖重建起1924年倒掉了的雷峰塔,“雷峰夕照”是西湖十景之一。传说白娘子(白蛇)被法海压在雷峰塔下,小青(青蛇)火烧雷峰塔。以后有传奇、京剧等。白素贞(白蛇)的传说,流传很广。南方白蛇传是白、青两女郎,追求自主的婚姻。北方变成两个青蛇,两个童子,化为甘霖降福人间,这大概由于北方经常干旱的原因吧。南方的和尚是被人咒骂的法海,北方的却是受人喜爱的卢师,而且这传说大大早于南方的。

    鱼评:八大处还有这样的传说,我也长见识了……

0
    +关注 私聊
  • 老鱼

    第67楼2009/04/29

    五十二、不可不知的北京什刹海传说
    什刹海在北京鼓楼的西南方,宽阔的水面,四面种着高大的柳树、槐树、杨树,风景好极啦。什刹海夏天可以划船,冬天可以滑冰。解放后,咱们政府又把什刹海彻底挖了一下子,又在岸边上建立了水泥栏杆,把古老的什刹海打扮得更美丽啦。什刹海的刹字,在北京人嘴里念快了,就跟“季”、“价”、“窖”差不多了,因为这个,就有了活财神沈万三(原来北京西便门外有一座“白云观”,庙观里的“财神殿”,据道士说:财神老爷就是北京的“活财神沈万三”。另外传说:沈是元朝末年苏州人,名叫沈富,号叫仲荣。因为他在弟兄里行三,所以人都叫他沈万三。沈万三很有钱,是当年江南第一个有钱的人,明朝朱元璋做了皇帝,打算扩建南京城墙,又没有那么多钱,沈万三抢头替皇帝修了三座城门,皇帝朱元璋心里很嫉妒这个有钱的沈万三,后来,抓个差错,就把沈万三杀了。这是南京的故事。沈万三没到过北京,可是北京却流传了沈万三的故事。)挖十窖银子的民间传说。

      提起沈万三来,老北京人没有不知道他的,他是“活财神”。活财神应该是很有钱的了,可是他手里一个钱也没有,穷得连衣服都穿不整齐,那么,他怎么会叫活财神呢?他呀,他能知道地下哪里埋着金子,哪里埋着银子。那么,他怎么不挖点金子、挖点银子,换换衣裳呢?不行,沈万三平常说不出来哪里有金子,哪里有银子,要想跟沈万三要金子、银子,得狠狠地打他,把他打急啦,他胡乱一指哪里,挖吧,准有银子,也许是金子,并且,打得越厉害,从他指的地方挖出的金银就越多,这么,人都叫他“活财神”。

      可是,谁肯打他呢!他家里的人,不忍的打他,一般老百姓呢?又没有平白无事打人的道理。这样,沈万三跟那些不肯打他的人,就都穷得吃不饱饭,穿不整齐衣裳啦。这一天,皇帝要修建北京城了,皇帝又不愿意把他库里的钱拿出来,就跟大臣们商量“就地取材”的办法,大臣们说:“这一片苦海幽州,哪能弄出这么多钱呢!”皇帝说:“没法子也得想法子!”后来,有人把活财神沈万三的事,告诉了皇帝,皇帝高兴了,吩咐马上把沈万三给抓来。

      官兵奉了皇帝的“圣旨”,飞快地跑到沈万三家门口,等到了沈家门前,官儿也笑啦,兵也笑啦,原来是一个很破旧的小门,一个兵乐着说:“活财神就住这么个小门儿呀!”官儿说:“甭管他门儿的大小,只要把沈万三抓到了,咱们就交差啦。”一个兵上前敲了几下门,就见从里边出来一个老头儿,身量不很高,穿着一身破裤褂,他问:“你们这些人找谁呀?”“找沈万三。”老头儿说:“我就叫沈万三。找我有什么事呀?”官儿说:“皇帝叫我们找你,你跟着我们走吧。”沈万三知道不去是不行的,就跟着这些官兵见皇帝去啦。

      皇帝正在殿上等着沈万三呢,官儿上来回禀皇帝说:“奉旨抓到沈万三,现在殿外等候。”“把他带上来。”沈万三上殿见了皇帝,皇帝一瞧沈万三,心里就犯了嘀咕:就是这么个穷老头子呀?他会是活财神?靠不住吧!“有错拿的没错放的”,这是老规矩,问问他吧:“你叫沈万三吗?”“我叫沈万三。”“你知道哪里有金子,哪里有银子吗?”沈万三说:“我不知道。”“不知道?”“不知道。”皇帝急啦:“你不知道哪里有金银,你为什么叫活财神?”沈万三说:“那是旁人那么叫我的,我不是活财神。”皇帝发了火,一拍桌子,说:“你这是妖言惑众,你是妖人呀!”皇帝吩咐武士说:“把这个妖人拉下去,给我狠狠地打!”武士把沈万三拉到殿下,推翻了就打,沈万三刚一挨打的时候,嘴里还嚷:“我不是妖人呀!别打啦!”武士说:“只要你说出来哪里埋着金银,就不打你啦。”沈万三喊着说:“我不知道哪里有金银呀!”“不知道就打。”唰!唰!唰!直打得沈万三肉都翻花啦,血都流出来啦,这时候,沈万三喊了一句:“别打啦,我知道哪儿有银子。”武士住了手,回禀了皇帝,皇帝说:“带他挖去,挖不出银子来,再打!”沈万三带着官兵,走到一块空地上,往下一指,说:“你们就在这里挖吧。”果然,挖出来十窖银子来,说故事的人,说的真详细,说这十窖银子,一窖是四十八万两,总共四百八十万两。北京城修起来啦,这埋银子的地方,就成了大坑啦,大坑后来有了水,就叫了“十窖海”。

      北京城修起来以后,皇帝还是贪心不足,他想得到更多的金子,更多的银子,就又把活财神沈万三抓来啦。这回,皇帝更凶恶啦,见着沈万三,马上一瞪眼,大声向武士们说:“给我加劲打这个妖人,非打出他九缸金子,十八窖银子来不可!”沈万三又被打了个死去活来,打得他真急啦,就又带着一帮官兵,出了安定门,往西北走了不太远,又是一片大空地,沈万三说:“这里有九缸金子,十八窖银子,可是得有开窖的钥匙,钥匙是什么呢?是马兰花,你们找吧。”

      这帮官兵一想:野外空地上,还能没有马兰花吗?官儿下了一个令:“赶快找马兰花!”说也奇怪,这么大片空地上,连一根马兰花的苗儿也没有。这时候,官儿也火儿啦,大声地喝斥沈万三说:“你这打不死的妖人,你知道这儿没有马兰花,却偏说马兰花是开九缸十八窖的钥匙,你不想活啦!走!咱们见皇帝去!”官兵把沈万三又带到了皇帝那里,皇帝知道了这回事,更气恼啦,只吼了一句:“把这个贼妖徒,给我往死里打!”武士们看着皇帝的脸色,紧一阵慢一阵地打那沈万三,他们盼着沈万三说出九缸十八窖的另外的钥匙来,好让他们的皇帝高兴。没想到,沈万三岁数大啦,挨了一回又一回的打,实在受不了啦,只听得一声咯儿喽!沈万三两眼一翻,两腿一伸,活财神就变成死财神啦。九缸十八窖的钥匙,到底没找着。后来,这块地方做了给皇帝练兵的教军场,也没找着这把钥匙。现在,这块地方盖了大楼,也没找着这把钥匙。可是,直到今天,人们还说着教场没有马兰花,没有马兰花就开不了九缸十八窖哩!

    鱼评:说起沈万三,我马上想到的是周庄的万三蹄膀,美味啊……

0
    +关注 私聊
  • 老鱼

    第68楼2009/04/29

    五十三、苏州街和泉宗庙
    传说乾隆第二次下江南的时候,有一天,来到苏州城外,和一个亲信太监,打扮成香客,到寺庙里去私访。他们来到一座尼姑庵,烧完了香,磕完了头,正在四下里张望的时候,忽见迎面走来一个尼姑,那容貌如花似玉,宛若碧宫仙子。乾隆两眼直勾勾地望着她,魂儿都飞了出来。同去的太监只得轻轻拉了下他的衣袖,他才“啊”了一声,象从梦中醒了过来。

      回到行宫后,乾隆立刻下了道圣旨,宣诏那尼姑进宫伴驾。伤脑筋的是:这个美人已削发为尼,公开选进宫去当嫔妃有违佛门清规。回到北京以后,乾隆左思右想,最后想出了个办法:在昆明湖的南边,清水河西侧的蓝靛厂为她修建了一座半为行宫、半为庙宇的“泉宗庙”。那庙宇雄伟壮观,仅石雕牌坊就有七座。又临近清水河,河岸上桃花争春,风景十分幽美。乾隆每当到西山一带游玩的时候,泉宗庙就成了他的行宫;那个漂亮的尼姑就成了他的宠妃,尽情地讨取他的高兴。

      有一年春天,乾隆到大觉寺降香归来,銮驾到泉宗庙,不见尼姑前来接驾。只见伴随尼姑的宫女跪奏道:“美人身体不爽,不便接驾,望乞恕罪。”乾隆一惊,赶忙步入后宫寝殿。只见尼姑半躺榻上,泪眼愁容。乾隆俯下身子问道:“卿家所得何病?”尼姑道:“启奏皇上,我乃苏州人士,离乡已有数载。我没有别的病,只是想回家乡看看。”乾隆一听,哈哈大笑:“原来是思乡病,卿家何不早说?好办,好办。半年之后,我同卿家一同去苏州。”尼姑一听,病立刻就好了许多。

      半年之后,一天,乾隆来到泉宗庙。尼姑跪接后,乾隆握着她的手:“卿家快点上辇,我这就与你同上苏州。”“真的?”尼姑半信半疑。“君无戏言,我能骗你?”于是,尼姑忙让宫女赶紧打扮,上了辇,和乾隆的御驾一道,前呼后拥,浩浩荡荡,出了蓝靛厂。行了不到半个时辰,突然停了下来。宫女打开帘子,对尼姑道:“启禀美人,苏州已经到了。”尼姑心中疑惑:奇了!从北京到苏州数月的路程,怎不到半个时辰就到了?她探出头来往外一瞧,可不是苏州吗?你看:街中心,一条小河,流水潺潺,小船缓缓划过;街两旁是南货和苏州小吃;那来往的人和卖货的人,全是地地道道的苏州口音。一到这里,就仿佛置身于江南水乡。尼姑看了,心中大喜。

      原来,乾隆为了讨得尼姑的欢心,下了一道圣旨,在从蓝靛厂到南海淀的大路上修起了一条买卖街,从苏杭一带迁来了商贾、店铺,一时间把一个荒凉的地方变成了江南。从此以后,他就可以经常携带那尼姑来此欣赏苏杭风光,以解尼姑思乡之愁。这条街就叫苏州街。

      直到现在这里仍延用苏州街旧名,泉宗庙早拆了。

    鱼评:原来苏州街是这么来的……这乾隆爷也真是的,居然会讨一个尼姑的欢心……

0
    +关注 私聊
  • 老鱼

    第69楼2009/04/29

    五十四、颐和园的铜牛
    这个颐和园当真是个好地方,不仅山清水秀,而且景点颇多,一个景点就有一个景点的故事。这里我们就来说说昆明湖畔的铜牛,关于它的来历还流传着许多的故事呢。
    传说一:禹治水铸铁牛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这是海内外炎黄子孙人人皆知的故事。大禹,传说中的夏后氏部落长、炎黄部落联盟领袖、夏朝的创始者。姒姓。亦称大禹、夏禹、戎禹。鲧之子。奉舜命治理洪水,接受鲧治水失败的教训,立足于疏导,终于治平水患。据传说,大禹每治好一处水患,便铸造一条铁牛沉人河底,认为牛识水性,可防河水泛滥。颐和园这处的铜牛其实最早是大禹治理苦海幽州时的镇物,后来不知道怎么没了,才有了龙公龙婆大闹北京城,再后来刘伯温收服龙公后就在这昆明湖畔放置了一头铜牛,为的就是镇A在玉泉山泉眼中的恶龙。
    传说二:乾隆皇帝铸铜牛
    到了唐代,经过长期沿袭,人们不再把铁牛投入河中,而是把牛放置在河岸边。清代高宗皇帝弘历,仿盛唐而自比尧舜禹,袭古人而又标新立异,于乾隆二十年(1755),沿用大禹治水的传说,仿唐朝做法,命匠人铸造了一只铜牛,为了表示大清王朝的繁荣强盛,铜牛全身镀金,并在金牛背上用篆文铸了《金牛铭》,其全文是:“夏禹治河,铁牛传颂,义重安澜,后人景从。制寓刚戊,象取厚坤。蛟龙远避,讵数鼍(音驮,一种爬行动物)鼋(音元,一种爬行动物)。潆(音湾)此昆明,潴流万顷。金写神牛,用镇悠永。巴邱淮水,共贯同条。人称汉武,我慕唐尧,瑞应之符,逮于西海。敬兹降祥,乾隆乙亥。”乾隆皇帝一生好大喜功,但毕竟是一代较有作为的君主。铸造镀金铜牛,放置在昆明湖岸边,还能起到考查昆明湖水水位的作用。据科学考证,昆明湖的东堤,比故宫的地基高约10米。以前,遇到大雨之年,昆明湖一带便成水患之地,为了防止昆明湖东堤决口,殃及紫禁城受害,在此设置铜牛,观察湖水水位线,随时知道水位比皇宫的城墙高多少,以便加强防护,免使皇宫遭受洪水之灾。
    传说三:天上人间话铜牛
    铜牛是天上牛郎的象征。乾隆皇帝把自己比作天上的玉皇大帝,把昆明湖比作天河,因此在天河两侧必有牛郎和织女。昆明湖东堤岸边设置了“牛郎”,那么织女又在何方?据有关史料记载,昆明湖西侧有“织耕图”,以此象征“织女”。据民间传说,在昆明湖西墙外某一菜园里,曾发现了“织耕图”的踪迹。有一汉白玉石碑,上刻有三个字“织耕图”和乾隆御笔的方印,这织女如何在西墙外?据考证,在1860和1900年,因为晚清政府腐败无能,颐和园遭帝国主义列强两次劫难,很多珍贵文物遭受破坏,被偷盗哄抢很多,有一些流失园外,也就不足为奇了。
    传说四:铜牛遭难民相救
    1860年,英法侵略军攻人北京城,侵占了颐和园。侵略者贪婪无度,掠夺成性,破坏园林,抢夺文物。镀金铜牛身上的金箔,也成为他们抢夺的目标。这伙儿魔鬼竟在光天化日之下,一块一块剥金箔。铜牛在哭泣,湖水在落泪,手无寸铁的当地居民一个个义愤填膺,怒气冲天。后来又听说,金箔剥完之后,这伙魔鬼还打算将铜牛运出颐和园化铜卖钱,合伙分赃。民众们经过商议,决定挑选十个身强体壮的大汉,趁天黑夜静之时,带上工具,潜入颐和园,将铜牛沉人了昆明湖底。这一夜,狂风大作,暴雨如注,昆明湖东堤没有留下一点痕迹。第二天,附近居民纷纷传说,铜牛被大风刮跑
    了,洋鬼子寻不到破绽,真以为是上帝的安排,也就没有再寻找。由于人民的保护,时至今日,铜牛才得以在昆明湖东堤岸边,向广大游人展示。


    鱼评:我只听过这第一个传说……

0
    +关注 私聊
  • 老鱼

    第70楼2009/04/29

    五十五、传说中的北京四大凶宅之西安门礼王府
      
    一位石姓大妈说,她祖上是满族人,老人讲他们祖先就是礼王的包衣家奴,百年间,王府周围三人多高的旋风常常得见,奇怪得是,十步之外就根本无风......

    西安门礼王府的“凶宅”传说盛行于网络,但却始终没看到探险解密的版本。按理说,王府官邸选址的重要标准之一就是风水好,为大富大贵之地,又怎么会被传为“凶宅”呢?从民间流传的故宫、恭王府、礼王府闹鬼的故事版本来看,象征着皇权的王府向来是高墙大院,守卫森严,在老百姓眼里充满了神秘感和恐惧感。于是,王府的深宅大院就成为了鬼故事流传的载体,各种“凶宅”的版本便流传开来...

    但是无风不起浪,关于礼王府大风更加科学的解释的产生也许还有一段时间。

    鱼评:四大凶宅至此凑齐:小石虎胡同松坡图书馆、劲松鬼楼、朝内81号和礼王府……

0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