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私聊
  • 羽香

    第51楼2009/08/14

    关注身边的危害源头,不可忽视。

0
    +关注 私聊
  • 羽香

    第52楼2009/08/14

    人类面临哪些污染

      在“激素海洋”中,对人类影响最大的首推具有蓄积性的农药和化学杂质如二恶英等物质。这些物质在鱼类身体中聚集量最高,它们随雨水流入海洋,最终在大鱼吃小鱼的食物链富集在海洋上层的大鱼体内,人吃了这样的大鱼,这些化学药物会在人体内产生更大的聚集,危害人体健康。

      吴永宁介绍,近年来,我国杀虫剂、除草剂等农药使用量也在增加,无论是人工合成的还是天然合成的农药(包括代谢产物)对人类健康都有潜在危害,严重时可致人死亡。这些农药一般为开放性使用,能够对大气和水源造成污染。有些物质还会在环境中持久存在并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产生生物放大效应。农药的使用对食品安全直接产生的影响有:农药通过残留形式进入食品,敏感个体只要少量接触就会产生有害生物学效应,而滥用和事故性污染也可能大量超标。而那些在环境中不容易降解、化学性质稳定的有机污染物被称之为环境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此外,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人体的危害也是严重的,现已被证实的内分泌干扰物的环境化学物质达数百种之多,可来自天然和人工合成化学品,包括烷基酚类、二恶英及来自塑料和食品包装材料的邻苯甲酸酯类等。人为污染来源包括农药、染料、洗涤剂、塑料制品原料、食品添加剂等。

      从60年代的六六六、滴滴涕到1999年比利时因饲料引起的二恶英污染事件都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吴永宁介绍,二恶英及其类似物是一种环境持久性污染物,是没有任何用途的工业化副产物,二恶英属于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具有生殖毒性,可使雄性动物雌性化。此外它还具有神经毒性,对儿童智力发育影响尤为严重,可损害儿童认知功能。

      除了农药残留之外,在动物饲养过程中预防和治疗动物疾病中使用兽药也会造成兽药残留问题。其中首先被关注的是抗微生物制剂,如抗生素的青霉素类、四环素类等,它们的潜在危害使人们在治疗疾病时产生抗药性、肠道菌群失调,出现过敏症状以及其它毒副作用,如氯霉素可以造成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0
    +关注 私聊
  • 羽香

    第53楼2009/08/14

    食品污染途径主要有:

      食品的重金属污染:50年代中期在日本曾经因为人吃了受重金属汞(Hg)污染的鱼而出现了震惊世界的水俣病。从1956一1960年间,日本水俣湾地区妇女生下的婴儿多数患先天性麻痹痴呆症,现在我国东北松花江流域地区也因鱼体重金属汞(Hg)含量高,当地居民体内含汞量高,也出现幼儿痴呆症,同样50年代中期在日本因食用遭受重金属镉(Cd)污染的大米,受害者首先是肾脏受损脱钙,继而出现骨软化、骨萎缩,甚至弯曲变型、骨折,重病者的纯体比健康时缩短10-30cm,病人全身骨头疼痛难忍。这些受害者几乎全部是妇女,又以47一54岁绝经期前后和妊娠期妇女为多。在瑞典曾发现在排放镉、铅、砷冶炼厂工作的女工,其自然流产率和胎儿畸形比率均明显增高。在我国,预计2000随污水排放的重金属镉每年约达770多吨,从而引起农田污染,大米中含镉量(高达1·32一5·43mg/kg)大大地超过卫生标准(0·2mg/kg),有的污染区居民每日摄入重金属镉的量比非污染区高30多倍。这将给人类的健康带来极大的威胁。

      食品的有机物质的污染:有机污染物以化学农药污染为代表,已有报道表明,癌症发病率的逐年提高与农药使用量成正比,农村儿童白血病的40一50%诱因之一是农药。另外,妇女的自然流产率与畸型胎儿出生率的增高都与农药使用有关,某些除草剂可致使胎儿畸型,如小头畸型,多趾等。目前全国农药使用量大约为20万吨左右,真正利用率仅10一20%,其余进人环境。许多农民由于缺少环保知识,施用农药的技术不过关,因此农药事故屡有发生。农药事故在美国每年高达3一4万人,我国每年也有上万人甚至10万人以上。

      另一种有机污染物为人工合成色素。人工合成色素是以煤焦油为原料制成的,常被人们称为煤焦油色素或苯胺色素。人工合成色素不仅种类多,着色力强,而且成本低,深受生产者的欢迎。人工合成色素并不象天然色素那样是一种安全系数很高的物质,它们本身的化学性质决定其有剧毒性。煤焦油和苯胺不仅可引起神经性的中毒,而且具有明显的致癌性,尤其易患膀胱癌。另外,合成色素在加工、生产过程中,往往还会引入重金属铅、砷、汞等。如果不能合理使用这些合成色素,人体摄人过量,必给人体健康带来危害。尤其是婴幼儿和儿童,身体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各种器官十分娇嫩,肝脏的解毒功能和肾脏的排泄功能都比较脆弱。经常食用艳色食品,色素在体内蓄积过多,会消耗体内的解毒物质和干扰正常的代谢功能,甚至导致腹泻、腹胀和营养不良等症。近年来又有专家发现,食用人工合成色素还会严重影响人的神经传导功能,使儿童发生多动症,注意力无法集中。至于超标准使用或使用已被淘汰的合成色素,则可能致癌、致畸,其后果不堪设想,人们不可掉以轻心。

      食品的非金属物质的污染:非金属物质以硝酸盐(NO3)污染与人体关系最为密切。蔬菜富含维生素、矿质营养元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纤维素和糖酸物质,是人类不可缺少的食物,但在生产中常因施肥不当而引起硝酸盐在菜体中的积累。人体摄人硝酸盐总量的80%以上来自蔬菜。硝酸盐本身毒性不大,但它在人体胃肠中可转化为危害很大的致病、致癌物质一亚硝酸盐,可造成人体尤其是婴幼儿的血液失去携氧功能,出现中毒症状,它还可与胃肠中的胺类物质合成极强的致癌物质一亚硝胺,常导致胃癌和食道癌。日本人每天摄人的硝酸盐相当于美国人摄人的3一4倍,故日本出现的胃癌死亡率比美国高和6-8倍。所以,在食品店挑选蔬菜和食品时,必须注意其硝酸盐含量的高低。

0
    +关注 私聊
  • 羽香

    第54楼2009/08/14

    治理有机污染物应有措施

      我国各类食品中有机氯农药状况和人群膳食中有机农药摄入状况如何呢?1990年和1992年在我国省、市、自治区进行了两次总膳食研究。研究结果发现,禽畜肉类、水产品、蛋类和乳类等动物性食品中六六六和滴滴涕残留水平均高于植物性食品,但总残留水平有所下降;有机氯农药六六六的水平在90年代虽然较80年代前已减低很多,但仍高于发达国家水平。此外,在1990年的中国总膳食研究发现,在蔬菜和水果中,检出我国禁止使用于市场水果中的甲胺磷,其后我国陆续出现了因食用蔬菜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国际上对于食品污染问题也极为重视。20世纪后期国外发现野生动物的内分泌、免疫和神经系统出现异常现象与某些化学物质有关。由于这些化合物广泛存在于人类生活环境中,可模拟激素影响人体内分泌功能,有专家提出了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概念,许多国家政府对此高度重视。据估计,发达国家在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研究方面已投入数十亿美元,国际上还成立了环境激素专家委员会等。在对待环境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方面,2001年5月下旬刚刚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签署了禁止和严格限制使用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国际公约。相信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将会对其加强监督管理。

      保护环境是使食品中有机污染物减少的根本途径。每一个消费者在生活中可以从减少使用可产生类雌激素物质的产品如一次性塑料袋、泡沫塑料制品开始做起,尽量用生物器具化学制品。

0
    +关注 私聊
  • 羽香

    第55楼2009/08/14

    北冰洋的污染问题日趋严重,有毒化学物质正成为危害北极熊、白鲸、海豹以及海鸟等北极动物生命安全的最大“杀手”。

      报告指出,阻燃剂、杀虫剂、氟化物等有毒工业化合物是污染北冰洋海域的主要罪魁祸首。极地动物因特殊的生存环境而异常脆弱,这些化学物质可造成其荷尔蒙分泌紊乱或破坏它们的免疫系统。

      报告举例称,有证据显示生活在巴伦支海的北极熊甲状腺激素已受到污染物的严重破坏。在加拿大圣劳伦斯河口发现的白鲸尸体内由于含有大量化学物质,而不得不被当作有毒的危险品处置。

      报告呼吁欧盟国家“紧急并严格”地制定相关法令,控制 化工业对海洋的污染,保护北极的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

      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强调,北极尽管远离工业城市,但化学制品随着气流或洋流进入北冰洋,然后附着在冰块上,逐渐向外释放,毒性甚至可持续若干年。

0
    +关注 私聊
  • 羽香

    第56楼2009/08/14

    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其实,不仅在食品方面,在水、空气、土壤等环境中,化学物质污染已经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特别是一些持久性、毒害性化学物质的污染。这不仅会损害当代人的健康,还可能给子孙后代、给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留下无限的隐患和灾难。作为华南经济中心的广州市,要建设成为国际大都市,就必然要在生态环境方面与国际接轨,不仅要实现“蓝天碧水”,还要不失时机地把当今世界污染控制的热点之一——抗击有毒化学污染物,纳入生态城市的建设日程,真正造就安全放心的生存环境和实现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

0
    +关注 私聊
  • 羽香

    第57楼2009/08/14

    一、有毒化学污染物对人类生存的危害

    环境中的化学污染物,例如,饮用水、空气或者进入食物链中的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物,养殖产品中的抗生素、催生素残留物,使用不当或不科学使用的食品添加剂、防腐剂等,这些有毒有害的有机或无机化学物质达到或者积累到一定程度,都可以成为化学污染致病因素。许多化学污染物具有致癌、致畸、致基因突变的“三致”作用,能诱发癌症和神经性疾病等多种病症。据大量资料统计分析,人类肿瘤病因大部分与环境污染直接有关,有人甚至估计与环境化学污染物有关的肿瘤至少占 90% 以上。

    特别是当今国际上关注的、被称作“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POPs )的许多毒害性有机化学物,它们在环境中的特点是:多为低浓度、高毒性、半挥发性;在自然条件下具难降解性,因而能在空气、水和迁徙物中长期残留或远距离迁移,在远离排放源的陆地生态系统或水域生态系统中沉淀并蓄积起来;具脂溶性,因而易在人体和生物体内产生生物积聚作用,并能通过食物链产生显著的生物富集(放大)作用。这些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已经成为环境激素,它们的主要危害有:干扰或损害人体和生物体的内分泌系统,阻碍免疫功能或使之失调,引起生殖发育的变异并影响生命的繁衍,威胁着生物多样性并可能损害整个生态系统,从而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并会对环境造成难以修复的破坏。

0
    +关注 私聊
  • 羽香

    第58楼2009/08/14

    二、控制有毒化学污染物是国际关注的重大环境问题

    自从二十世纪中期西文工业化国家发生举世闻名的“八大公害”事件以后,欧、美、日等国家以付出众多生命的代价,对毒害性化学污染物进行了大量研究,制定了一系列环境控制标准和法规。美国是最早开展毒害化学污染物监测的国家,早在上世纪 70 年代中期就在《清洁水法》中公布了 129 种优先监测和严格控制的“优先污染物”。其中,毒害性有机污染物 114 种、重金属等毒害性无机污染物 15 种。在 1984 年,美国环保局又把“有毒化学物质污染与公众健康问题”列在美国几大环境问题之首,可见对有毒化学污染物的高度重视。欧共体在 1975 年提出《关于水质目的排放标准》的技术报告,列出了污染物的“黑名单”和“灰名单”,要求各成员国可结合本国情况规定有毒污染物的控制名单。日本环境厅从 1974 年开始,组织了全国规模的化学品环境安全性综合调查,于 1986 年公布了 600 种优先有毒化学品环境普查结果,并规定将“有毒化学品污染及其防治对策”作为每年日本环境白皮书的主要一章进行编报,可见日本对有毒化学物污染的控制和管理已经制度化。

    来源于杀虫剂、工业化学品、工业生产或燃烧过程副产品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POPs ),由于其在环境中的特点和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引起了世界的关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于 1995 年组织对 12 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进行国际评估,从 1996 年起开展了各国政府间的讨论和谈判。这 12 种 POPs 包括:有机氯农药 8 种,即滴滴涕、毒杀芬、灭蚁灵、氯丹、七氯、艾氏剂和异狄氏剂:工业化学品 2 种,即二恶英和呋喃。 1999 年夏天,比利时等西欧国家发生的肉、蛋、牛奶二恶英污染事件以及其后的“污染鸡”事件,就是因为在动物饲料生产中使用了被二恶英污染的脂肪所致。该污染事件曾引起全球消费者的极大恐慌,不仅大大地冲击了比、德、法、荷等国的畜牧业市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十亿欧元,甚至引起比利时政局的动荡。通过这个事件,全世界普通公众第一次知道了二恶英这个名词,敢使国际社会愈来愈认识到控制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所产生的环境问题的紧迫性。 2001 年 5 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瑞典召开了《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全权代表会议并开放签约(我国是首批 90 个签约国之一,全世界已有 156 个国家签约, 2004 年 5 月生效),掀起了全球携手共同抗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POPs )的高潮。根据该公约,各缔约国将采取一致行动,首先消除这 12 种对人类健康和自然环境特别有害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该公约还规定,所控制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POPs )清单是开放性的,将来随时可以根据公约规定的筛选各标准对清单进行修改。

0
    +关注 私聊
  • 羽香

    第59楼2009/08/14

    三、国内关于控制有毒化学污染物的进展状况

    我国是 2001 年 5 月《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的首批签约国。但是,国内对毒害有机污染物的环境科学研究起步较晚,工作基础十分薄弱,仅有少数科研院所和高校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才开展一些基础性研究和局部地域的调查。目前,国内常用的化学耗氧量( COD )、生化需氧量( BOD )等水质监测指标,只能用作表征水体和废水有机污染程度的综合性环境监测指标,不能提示污染物的化学组成和毒害作用,因而不能说明环境污染的本质问题。然而,与许多看得见、嗅得着或者排放量大、浓度高的污染物不一样,很多毒害性化学污染物在环境中含量甚微,不为人的感官所能觉察,需要用专门的分析技术和大型精密仪器才能检测。因此,对毒害性化学污染物、特别是对 POPs 等微量毒害性有机污染的的监测和控制,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中十分薄弱的环节。可以说,我国大多数人群对有毒化学污染物、特别是对持久性毒害有机污染物及斯危害性知之甚少,或者基本上不了解。

    在国家“七五”环保科技计划中安排了“侧重进行有毒化学品优先监测,发展有机污染物分析测试技术”的任务和项目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优先监测研究课题组于 1989 年提出了 68 个中国环境优先污染物黑名单(方案),由于技术条件等因素的聘用制,至今尚未形成法规。此外,在我国公布的一些环境质量标准和行业卫生标准中,也常见有氯仿、四氯化碳、氯苯类、苯酚类、苯并芘、有机氯农药类( DDT 、六六六)等毒害性有机化合物名单,但基本上是作为“试行项目”所列,大多数情况下可能很少执行。

0
    +关注 私聊
  • 工农兵

    第60楼2009/08/14

    以事实说话,这样印象更深刻!很好的资料!

    shenyan1981 发表:人类面临哪些污染

      在“激素海洋”中,对人类影响最大的首推具有蓄积性的农药和化学杂质如二恶英等物质。这些物质在鱼类身体中聚集量最高,它们随雨水流入海洋,最终在大鱼吃小鱼的食物链富集在海洋上层的大鱼体内,人吃了这样的大鱼,这些化学药物会在人体内产生更大的聚集,危害人体健康。

      吴永宁介绍,近年来,我国杀虫剂、除草剂等农药使用量也在增加,无论是人工合成的还是天然合成的农药(包括代谢产物)对人类健康都有潜在危害,严重时可致人死亡。这些农药一般为开放性使用,能够对大气和水源造成污染。有些物质还会在环境中持久存在并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产生生物放大效应。农药的使用对食品安全直接产生的影响有:农药通过残留形式进入食品,敏感个体只要少量接触就会产生有害生物学效应,而滥用和事故性污染也可能大量超标。而那些在环境中不容易降解、化学性质稳定的有机污染物被称之为环境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此外,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人体的危害也是严重的,现已被证实的内分泌干扰物的环境化学物质达数百种之多,可来自天然和人工合成化学品,包括烷基酚类、二恶英及来自塑料和食品包装材料的邻苯甲酸酯类等。人为污染来源包括农药、染料、洗涤剂、塑料制品原料、食品添加剂等。

      从60年代的六六六、滴滴涕到1999年比利时因饲料引起的二恶英污染事件都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吴永宁介绍,二恶英及其类似物是一种环境持久性污染物,是没有任何用途的工业化副产物,二恶英属于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具有生殖毒性,可使雄性动物雌性化。此外它还具有神经毒性,对儿童智力发育影响尤为严重,可损害儿童认知功能。

      除了农药残留之外,在动物饲养过程中预防和治疗动物疾病中使用兽药也会造成兽药残留问题。其中首先被关注的是抗微生物制剂,如抗生素的青霉素类、四环素类等,它们的潜在危害使人们在治疗疾病时产生抗药性、肠道菌群失调,出现过敏症状以及其它毒副作用,如氯霉素可以造成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