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私聊
  • Hurster

    第11楼2009/08/16

    也不见得啦!有些奶油还是从牛奶中分离出来的,主要是大家能都知道,即使天然奶油吃多了也不好!

    vanvan 发表:天那,我从来不知道,害得我每次都吃很多

0
    +关注 私聊
  • 穿越时空

    第12楼2009/08/16

    国家应该尽快出台相关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0
    +关注 私聊
  • 风云小子

    第13楼2009/08/16

    应该由原料供应商和生产企业自身负起责任来。

0
    +关注 私聊
  • 独钓寒江雪

    第14楼2009/08/16

    只能是少吃这种东西了
    现在的食品安全确实没有保障

0
    +关注 私聊
  • 太白金星

    第15楼2009/08/16

    能否讲讲原理,危害作用。

    emoc98311 发表:没错

0
    +关注 私聊
  • 羽香

    第16楼2009/08/16

    据了解,目前我国原料乳的质量参差不齐,奶源质量问题是困扰我国奶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制约着我国乳品质量和档次的提升。 目前市场上供应的产品中,有的口味不佳,原因恐怕在原奶的品质。质量不高的原奶很难生产出高质量的乳品(如高质量的冰激琳)。特别是我国原奶中含有较多的抗生素,应该及早解决。有人认为“无抗奶“根本做不到,因此不以为然,但是面对国外产品的涌入,恐怕消费者不会领你的情。

    “事实上,很多企业争夺奶源的目的不在于对原料奶的品质进行更好地控制,而只是想霸占更多的垄断资源。”一位业内人士一针见血地说。他表示,一些企业为了跟上乳业市场的高速发展,以低成本的方式试图快捷地整合社会资源,盲目拓展其奶源基地的版图,放松了对奶源的深度开发维护和对原料奶的品质监控,结果反而打击了市场刚刚建立起来的消费信心,致使前期在市场推广上投入的大量资金白白浪费不说,还将企业的发展逼进了死胡同。这个时候,拼凑起来的奶源只不过是一堆市场泡沫而已。 光有奶源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高标准的奶源。

    我国奶牛经近十年的育种工作已日趋品种优良,目前荷斯坦奶牛(黑白花奶牛)占到60~70%,DHI工作在全国各省市广泛开展。奶牛体系日趋完美,生鲜牛乳的产量和质量均有明显的提高。因奶牛品种不同致使生鲜牛乳安全质量问题主要体现在体细胞含量方面,在同一牧场相同饲养条件下统计结果表明,荷斯坦奶牛中德生鲜牛乳体细胞含量普遍比其他品种低,前者普遍在50~80万/毫升之间,后者在80~100万 /毫升之间,说明荷斯坦奶牛的乳房炎等疾患发病率较低。

    我国奶牛养殖户方式可分为三种形式,第一种是大型牧场,由大型乳业企业直属管理或由地方集体经济承办,有统一的养殖场、饲养、卫生防疫、兽医兽药,挤奶站等管理,第二种是集体饲养分散经营,由地方政府或乳品企业建牛舍,挤奶厅,各奶农在其中养殖,采取统一的卫生防疫、兽医兽药。挤奶储奶,第三种是分散饲养分散经营,由各奶农一加一户饲养,由于饲养技术不高往往造成生鲜牛乳中菌落总数过高,抗生素残留以及体细胞含量过高。

    原料奶中的掺杂掺假,如参米汤、面粉、淀粉、糊精、植脂末、蛋白粉、碱等可发生在各个环节,第一环节是奶农,在交奶站前掺入,第二环节是奶站,在收购各奶农的混合储罐内掺入,第三环节是运输队,在从奶站交付乳品加工厂的途中掺入,但这一环节一般是掺水。

    原料乳的收购也是关键,怎样把好这个关可以说是优质乳制品的先决条件。三元在加强奶源基地管理的同时,还用进口的抗菌素检测仪来把关,当鲜奶送到之后,检验员分别化验其蛋白含量、比重、脂肪含量、酸度、全乳固体和细菌总数的同时,专职检验员负责检验抗菌素,每天对进厂的原料奶进行检验,发现含抗菌素的坚决拒收,并停收这家牛场 3天牛奶;如果一家牛场送来的原料奶一个月内测出了两次抗菌素,将解除收购合同。他们每年用于检测无抗奶试剂的费用多达200万元。目前,我国原料奶收购体系尚未形成第一方组织(奶农组织)为各奶农权益服务以及质量监督,第三方的监督检验也没普及。

0
    +关注 私聊
  • 羽香

    第17楼2009/08/16

    奶粉 是常见的乳制品,奶粉的安全质量问题令人担忧。阜阳劣质奶粉的调查报告,主要是营养成分配比没有按照标准配制,尤其是蛋白质明显不足,这确实是影响儿童正常发育的关键所在。有的工厂由于降低了原料奶含量,蛋白质含量也相应降低,使儿童身体得不到正常发育,以致体弱多病。但目前更严重的问题是一些制假厂商为了降低原料乳的用量,添加劣质水解蛋白来提高蛋白质含量,尤其是在乳饮料中添加劣质水解动物蛋白的情况更多。由于劣质水解动物蛋白的生产原料主要是制革工厂的边角废料。由于制革时多用重铬酸钾(钠)经葡萄糖等还原后用来鞣制皮革,这种盐类渗入皮革中后很难清除,用这原料生产水解动物蛋白,自然就带入产品中,最后被人体吸收,开始中毒,危害很大。过去日本有一种“痛痛病”就是在炼制重铬酸钾(钾)地区,由于铬的慢性中毒,最后使关节肿大、疏松、骨骼变形,以致死亡。因此,有关当局应当查清根源,告白群众,严禁在乳制品中添加水解动物蛋白。

    .奶粉中的掺假已有多年历史,掺假的有淀粉、蛋白粉、乳清粉。这种情况常发生在非法经营的乳品企业中,这类产品往往以低廉的价格、优良的包装以及夸张的功能宣传来欺骗消费者。

    乳酸菌饮品成为继鲜奶之后的各大乳业企业竞争的又一个焦点。目前,我国活性乳饮品消费以每年25%的速度递增,在本来就高速增长的乳品消费中也是一个突出的亮点。 专家认为,有的生产企业会在产品名上故意混淆视听,比如整出“酸性乳饮料”这样似是而非的产品名,让消费者很迷惑。但不管怎样,消费者只要细看产品包装上的标识,就能一眼识破其产品的本质。因为在乳酸饮料的标识上,既看不到发酵等字眼,也看不到活菌数含量等内容,相反,其配料表中会出现乳酸等成分。而乳酸菌饮料不仅会标注其发酵工艺,而且还必须标注其活菌数量“大于或等于多少”以及是否经过巴氏杀菌。这样,是否真的含有乳酸菌,以及其活菌含量、保存条件等也就一目了然了。

0
    +关注 私聊
  • 羽香

    第18楼2009/08/16

    我国乳与乳制品安全质量管理必须以法律法规为准绳,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完善乳与乳制品安全质量标准体系。我国在二十年前以开始出现乳与乳制品标准,至今已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但与我国现有的安全质量现状仍不适应。这些不适应应尽快解决,这样才能规范乳与乳制品的生产和销售。这标准体系的不完善处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 1)产品标准中安全性指标不全,如抗生素等兽残;

    ( 2)方法标准跟不上,目前我国抗生素的检测方法仍定TTC显色法,而没采用酶联免疫法或液相色谱法。

    ( 3)现有的产品标准尚有不少不合理处,如奶粉中蛋白质不作为强制性要求;调味奶中还有杂质度指标要求等等。

    ( 4)缺乏乳与乳制品交售的管理标准,如生鲜牛乳抽样员规范,生鲜牛乳交售的路途耗时要求,生鲜牛乳交售检验要求,非法原料稽查管理等。

0
    +关注 私聊
  • 羽香

    第19楼2009/08/16

    解决我国乳与乳制品安全质量问题的建议

    (1) 建立健全我国乳与乳制品安全质量管理与认证体系;

    食品的安全质量管理应该以过程控制为主,辅以产品质量检验,乳与乳制品更应如此,因为乳与乳制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变化比其它食品更甚。目前,我国仍以产品质量检验作为安全质量管理的主要手段,随着企业的法制观念强化,过程控制的规范以及行业规则的加强,乳与乳制品安全质量管理应逐步转化到过程控制为主与世界各技术先进国家一致。

    我国现有乳与乳制品的认证主要是国内的 QS、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认证以及与国际接轨的ISO9000和ISO14000系列认证,但这些机构未达到全面的过程控制,因此不能完善安全质量管理。目前世界上最为先进的管理手段之一是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其前期阶段可以通过GMP认证。为此建议:

    A推行HACCP认证(GMP可作为前期阶段而认证,也可不经GMP,直接进行HACCP认证);、

    B成立认证机构,经国家认可委批准,这认证机构可由中国奶业协会筹建,制订一系列规章和工作程序;

    C 认证是企业自律行为,因此,由协会进行宣传、组织、推行。先由乳品厂搞起,条件成熟后推广到牧场。协会的规章应逐渐加强替代政府发令的主导地位。

    ( 2) 适应国际化趋势,制修及健全相关产品标准;

    A鼓励质检中心、乳品企业,并可结合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制定产品标准,应采取激励措施,将制修定产品标准与技术考核,职称评定,职务提升,经济奖励结合起来。

    B为提升产品标准水平,应制定产品标准有关项目的方法标准。

    C修订已不适应的产品标准及方法标准,有的标准是20年前执行的,如奶粉标准中蛋白质项目及指标是推荐性内容,阜阳奶粉事件表明低蛋白质可导致婴儿死亡;又如灭菌乳中调味乳尚有杂质度指标,明显不合理;再如婴幼儿配方奶粉中维生素B6、生物素等测定方法不科学等等。

    D将现有方法标准由制标单位组织的验证(农业部规定需3个单位的验证)制度改为由制标单位提出和归口单位组织的实验室联测(Interlaboratory test)的验证制度,与国际接轨,避免现有方法标准的粗制滥造或不可行。

    E规范产品标准制修定过程中的企业调查,并将调查材料作为上交审查内容,以往仅交标准文本及编制说明。避免产品标准技术指标迁就落后,迁就个别企业的特殊产品。

    ( 3)引导及扶持奶牛养殖向标准化、集约化管理的联合奶牛场的方向发展;

    A放宽银行对乳品企业建立直属奶牛场的放贷要求,鼓励企业建立奶源—加工—销售的一体化联合企业,便于奶源数量和质量控制;

    B鼓励有条件地区建立奶农组织,维护个体奶农合法权益,传授奶牛养殖的科技知识,同时监督个体奶农掺假掺杂不法行为。

    C扩大DHI管理,培育优良奶牛,提高奶牛性能和牛奶单产、质量。

    D扩大生鲜牛乳质量的第三方监督管理,将目前仅在个别省市的经验分批分期地推广到全国,通过第三方监管提高奶牛养殖水品,向标准化方向发展。

    E由中国奶牛协会提出高科技养殖的建议,例如高效低残留的兽药、高质量的青饲料品种等,向全国奶牛场推广。

    ( 4)充分发挥专家、行业协会的消费及市场引导作用;

    A由地方奶牛协会于每年6月的第一周组织乳品宣传周,在企业宣传产品同时,专家和协会着重宣传乳品的营养价值、质量安全,以阜阳劣质奶粉等反面教材加强宣传,提高消费者理解和识别标签的能力。

    B在电视为主的新闻媒体上宣传乳品知识,让广大乡镇和农村消费者得到普及知识,尤其可在中央7台(农业台)上作宣传。

    ( 5)加快乳与乳制品安全质量关键课题的联合攻关及技术集成和推广;

    A由政府部门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安全质量关键课题,或由基层单位(质检中心、企业、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及管理部门)自下而上提出关键课题,有政府部门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专家立项审查,确定课题;

    B采取投标形式确定中标的课题承担单位,而不是凭印象等确定承担单位;

    C确定课题要求,作为课题审查依据,对没有完全达到要求的科研只作阶段成果,不能作为结题的最终成果,继续组织力量完成关键课题,不可轻易中断,丢失重大成果。

    D由政府、协会及课题承担单位共同组织技术推广,推广的费用应不低于研究经费,让成果确实转化为生产力。

    ( 6)加强立法及国家监督管理部门的执法力度;

    A我国法律涉及范围广,食品方面的法律为食品卫生法、产品质量法,不太可能如欧美个别国家那样在乳品方面制定法律,只能制定法规,应该由国务院行政部门,如农业部及地方政府制定乳品方面法规,尤其是乳品安全质量、产销管理及第三方监督方面等,这些是规范市场,保护各方合法权益和促进乳品发展的急需解决的准绳。

    B国家监督管理部门承担着行政执法和监测执法任务。行政执法部门有技术监督部门和工商部门等,要加强其执法力度首先应完善法规及法规性文件,明确其执法的各方面具体而非笼统的内容。

    C建立对执法部门的稽查和审查体制,从个案处理和执法职责的分析和检查提高执法水平,查处和犯法的执法人员,提高执法队伍素质。

    D提高执法人员的科技专业水平,有不懂或懂得甚少提高到懂得甚多,不需借助科技专业人员处理个案,象法院工作人员一样不需请其他人员帮助来判决,对于提而不高的执法人员只能换岗。

    E监测执法主要是国家、部、地方级监测中心,有五年一次计量认证和审查认可,又有不定期能力验证,接受国家的稽查比较规范。但仍需加强自生队伍建设,否则无法加强执法力度。自生队伍建设包括压缩二线行政人员比例,建议恢复我国对科研单位规定行政人员不超过18%的检查;监测中心的学历层次应作为进一步调整;加强职责教育,提高技术水平。

    F推广第三方公正性监测的示范经验,由政府和协会出面帮助克服推广中的困难。

    ( 7)加快消费者市场监督及反馈机制的形成与建立。

    A 加强消费者协会的自身队伍建设,工作人员必须学通有关法律,如食品卫生法,产品质量法、保护消费者权益法、商标法等。懂得举证的内容,保护证据的方法,否则难以指导受害消费者。

    B建立消费者协会、技术监督部门、工商部门和监测中心年度碰头会制度,互通情报,协调工作,改变一事多方管,有事没人管的状态。

0
0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