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私聊
  • alexright

    第21楼2009/08/22

    每个坩埚之内都有一层氧化锆的保护层,也就是为了保证坩埚的材质不污染试样;随着坩埚的使用,氧化锆的保护层会掉,因此会造成坩埚影响测量的现象。所以目前要做的是,如何修复坩埚的保护层。
    连同上一个问题,降低成本也就是说,如果坩埚使用的次数越多,那么成本肯定越低。
    Al质坩埚是否贵,这个我不太清楚。因为没有购买,所以只能用Si-Al的坩埚试验。如果不重复使用,试验的成本相对来说比较高。
    再连同上个问题:准确称量是可以到mg级别,这没有问题,如果每个块都是0.5g左右的熔剂,要准确到mg则有点困难,需要点运气。
    这里说这个过程,表达的信息是,屑状的助熔剂更好混,对熔融及后续的分析是非常有利的。

    shaweinan 发表:  如果说灼烧的痕迹实际上还是Zr的话,那Zr是哪里来的,是镍中的吗?若带有锆涂层的坩埚熔融通用镍效果很好,那为什么不用它去试试铬铁呢?

0
    +关注 私聊
  • alexright

    第22楼2009/08/22

      那么熔融的这段时间,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重现性,一般也不大可能是根据人的经验来改变的。
      再有,我的意思并不是因为空气中存在氧气才会引起对C、S的影响,而是因为空气中含有CO、CO2、SO2和SO3才会造成这种影响。
    [/quote]
    这个不是因为空气中的氧化物影响,因为从试验的结果来说,S是明显系统偏低,而碳的结果随着熔融时间的延长(最长时间30s)有降低的趋势。没有试验过极限的情况,就是延长很长的时间,是否碳会在一定时间之后会稳定。

    shaweinan 发表:[div]原文由 alexright 发表:  这里我是对时间的叙述,来说明写文章时可能是要有明确的表述,所以用一个点的时间来代替了一段时间;在试验中应该是一段时间的描述更好,同时也不会影响。
      你的意思是空气中存在氧气,所以C、S变化较大。实验中有较大影响,并且可以得到规律性的东西。

0
    +关注 私聊
  • alexright

    第23楼2009/08/22

    这个我非常同意你的看法:如果只是为了降低成本而致使分析结果达不到要求,那你做的分析检测还能有多大的意义?

    shaweinan 发表:  不管你用的是纯铁丝还是纯铁块,因为在称量中挥发和吸潮的过程基本上可以忽略,所以只要用的天平足够精确,那就可以很容易地称到mg数量级,为什么说称不准?
      如果只是为了降低成本而致使分析结果达不到要求,那你做的分析检测还能有多大的意义?如果说Al质的坩埚成本高,那白金的呢?

0
    +关注 私聊
  • shaweinan

    第24楼2009/08/22

      你做滴定时常量分析结果的相对平均偏差能允许到0.6%?

    shaweinan 发表:  化学分析容量法的允许差一般是0.2%。
      你重复7次标准偏差小于0.2,那相对标准偏差呢?
    原文由 alexright 发表:  相对标准偏差小于0.2/60*100%=0.33%。
      化学分析容量法的允许差是0.6%

0
    +关注 私聊
  • shaweinan

    第25楼2009/08/22

      那你前面说的用熔融机熔融通用镍时在坩埚的内部会形成了一层膜,这层膜是什么?应该很容易分析,既然多了一层保护膜了,为什么不去用它试试铬铁呢?修复坩埚氧化锆的保护层很难吗,试过用锆盐溶液处理后高温灼烧的效果吗?
      对于称样问题,看来你还是不只是想称出每块样品的重量,而是要每次都称0.5g左右的样品量呀!

    shaweinan 发表:  如果说灼烧的痕迹实际上还是Zr的话,那Zr是哪里来的,是镍中的吗?若带有锆涂层的坩埚熔融通用镍效果很好,那为什么不用它去试试铬铁呢?
    原文由 alexright 发表:  每个坩埚之内都有一层氧化锆的保护层,也就是为了保证坩埚的材质不污染试样;随着坩埚的使用,氧化锆的保护层会掉,因此会造成坩埚影响测量的  所以目前要做的是,如何修复坩埚的保护层。
      连同上一个问题,降低成本也就是说,如果坩埚使用的次数越多,那么成本肯定越低。
      Al质坩埚是否贵,这个我不太清楚。因为没有购买,所以只能用Si-Al的坩埚试验。如果不重复使用,试验的成本相对来说比较高。
      再连同上个问题:准确称量是可以到mg级别,这没有问题,如果每个块都是0.5g左右的熔剂,要准确到mg则有点困难,需要点运气。
      这里说这个过程,表达的信息是,屑状的助熔剂更好混,对熔融及后续的分析是非常有利的。

0
    +关注 私聊
  • shaweinan

    第26楼2009/08/22

      那这明显是在熔融过程中样品中的S和C跑出来了,而且可以预计温度越高时间越长测出的S和C的结果就会越低。

    alexright 发表:  这个不是因为空气中的氧化物影响,因为从试验的结果来说,S是明显系统偏低,而碳的结果随着熔融时间的延长(最长时间30s)有降低的趋势。没有试验过极限的情况,就是延长很长的时间,是否碳会在一定时间之后会稳定。

0
    +关注 私聊
  • alexright

    第27楼2009/08/22

    非常感谢提出这个建议。有没有之类的应用介绍?

    shaweinan 发表:  修复坩埚氧化锆的保护层很难吗,试过用锆盐溶液处理后高温灼烧的效果吗?
      

0
    +关注 私聊
  • alexright

    第28楼2009/08/22

    是的。
    建议大家作条件试验的时候,要考虑的因素很多,用正交试验方案。

    shaweinan 发表:  那这明显是在熔融过程中样品中的S和C跑出来了,而且可以预计温度越高时间越长测出的S和C的结果就会越低。

0
    +关注 私聊
  • ljzllj

    第29楼2009/08/23

    加热前会预充氩气,否则熔融的金属至少表面也会被氧化吧。个人感觉空气中的气体杂质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另外,既然想到做校正的时候考虑碳,那怎么不考虑铁呢,铁的影响可是比碳要大的多哦。无论是吸收系数还是成分含量,铁都要远远大于碳。
    如果熔融过程中由于烧失或挥发等原因导致碳有损失,且认为是“烧失量”吧,直接的曲线比对可能会有偏差,可以尝试下做烧失量校正。
    因为没有做过,只是从理论上分析了一下。关键还是要实验,结果好才是真的好。

0
    +关注 私聊
  • shaweinan

    第30楼2009/08/23

      它在分析前表面还要被处理。但我觉得用惰性气体保护可能会减少C和S的损失。

    ljzllj 发表:  加热前会预充氩气,否则熔融的金属至少表面也会被氧化吧。个人感觉空气中的气体杂质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