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私聊
  • 快乐

    第72楼2009/12/06

    应助达人

    实现“未检出”不是不可能

    据了解,为确保食品中“砷”含量的安全,我国标准目前实行的是限值管理,即规定食品中单位体积内总砷或无机砷的最高限量。如饮料中规定的最高限值为0.2 mg/L(毫克/每升),小于或等于这个限量的产品均为合格。

    那能否将这个含量无限下降最终实现食品中砷的“零残留”呢?

    张岩指出,食品中的砷一般来自于原材料生长过程中土壤、水和大气等环境污染,再有可能就是加工用水污染。就目前的食品工艺而言,在不改变食品性质的情况下,把砷去除是非常困难而且成本极高的,关键还是控制原材料质量。最根本的解决方法就是控制环境质量,如在已发现重金属含量高的土地上不再进行作物耕种。

    侯彩云认为,食品中含砷是难以避免的,只要符合标准,还是可以放心食用的。“砷在限量范围内有害也是有限的,但难以做到零残留,水里也可能含有。”雷晓凌说。

    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那位姓刘的专家告诉记者,在检测科学领域,没有“零残留”的说法,一般是通过检测浓度来标明某种物质的含量,如果该种物质的含量为零(等同于“零残留”),则标注为“未检出”。食品中“砷”的含量从原材料开始就会受到影响,一般原材料同样有“砷”含量的卫生标准。企业各个环节的控制也十分重要,只有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到位了,才能确保最终产品的“砷”含量达到标准的要求。

    “实现食品中砷的‘未检出’并非不可能,在检测过程中曾有过样品砷含量未检出的例子。一般来说,很多食品的原材料中并不含有砷,而生产工艺也不会带进来砷。应当说,现在食品被检出砷超标的案例已经很少了。”曹红说。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