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私聊
  • 青林

    第11楼2010/06/12

    还有一些人担心这项技术可能被用于制造生物武器。环保组织“地球之友”成员埃里克·霍夫曼表示,必须确保相关的法规到位,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免受这项有潜在危险的新技术的伤害。



    FT中文网5月21日报道 科学家已把无生命的化学物质转化为有生命的有机体,这项实验对生命的本质提出了意义深远的问题。



    美国基因组学先驱克莱格·凡特(Craig Venter)昨天宣布,在他位于马里兰州和加州的实验室,科研人员在其为期15年的研究项目中,已成功制造出全球首个“合成细胞”,一种称为丝状支原体的细菌。

0
    +关注 私聊
  • 青林

    第12楼2010/06/12

    “我们穿越了一道关键的心理障碍,”凡特对英国《金融时报》表示。“这在科学和哲学两个层面上改变了我自己对生命及其机理的思索。”



    他表示,这一人造细菌的基因均在实验室内构建,“从电脑上的信息开始,使用四瓶化学物质和一台化学合成装置来构建的。”



    英国牛津大学(Oxford University)的伦理学教授朱利安·萨乌莱斯(Julian Savulescu)表示:“此举向创造具有能力的生物和构建永远不可能自然进化的‘自然界'迈出了一步。”



    这种合成的细菌有14个“水印序列”附在其基因组上,添加这些惰性的DNA延伸,是为了使其有别于同类的天然细菌。在培养皿中,合成细菌的行为(包括分裂)就像天然细菌一样。之所以选择丝状支原体,是因为这是一种简单的微生物,便于开发和验证相关技术。这种技术眼下没有实际用途。

0
    +关注 私聊
  • 青林

    第13楼2010/06/12

    但克莱格·凡特研究所(J Craig Venter Institute)和合成基因组公司(Synthetic Genomics)的科研人员有意向前推进,瞄准自然界可能不存在的更有用的目标。他们特别感兴趣的是,设计能够从空气中捕捉二氧化碳、然后产生碳氢化合物燃料的藻类。合成基因组公司资助这项研究。



    去年,合成基因组公司与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签署了一项6亿美元的协议,旨在制造藻类生物燃料。“我们对天然藻类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找不到能以我们需要的规模、产生我们想要的燃料的藻类,”凡特表示。



      新华网华盛顿5月21日电(记者任海军)美国私立科研机构克雷格·文特尔研究所研究人员20日报告说,他们培育出第一个由人工合成基因组控制的细胞,从而向人造生命形式迈出了关键一步。人造生命相关技术的应用前景固然广阔,但其双刃剑效应绝不可忽视。



      这些研究人员人工合成了一种名为蕈状支原体的细菌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并将其植入另一个内部被掏空的、名为山羊支原体的细菌内。经过多次失败,他们最终使植入人造DNA的细菌获得新生,并开始在实验室的培养皿中繁殖。研究人员希望借此更好地了解驱动所有生命的基础机制,并利用基因工程制造某些种类的细菌,用于生产燃油或消解毒性废物等。

0
    +关注 私聊
  • 青林

    第14楼2010/06/12

    对于这项成果,科学界反应不一,有些科学家评价颇高,但也有相当一部分科学家心情复杂,态度审慎。



      给出高评价的,有美国拉特格斯大学分子生物学家理查德·埃布赖特。他说:“这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一个转折点,历史上第一次有人创造了一个完整的带有预定特性的细胞。”斯坦福大学生物医学伦理中心主任戴维·马格努斯甚至认为,这项研究可能开启基因工程新纪元。



      20日出版的新一期《经济学人》杂志封面文章预测,将来有一天,新的细菌、动物或者植物等生命体将被电脑设计,最后被人类制造出来。在某种程度上,这种创造生命的举动比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更能证明人类掌控自然的能力。



      与此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科学家的评价比较谨慎,认为文特尔研究所只是部分合成了现有细胞,并未跨越“无中生有、创造生命”的界限。波士顿大学生物医学专家詹姆斯·柯林斯表示,他不认为上述合成的单细胞生物体意味着一种人造生命形式的诞生,它只是一个带有人造基因组的生物体,而非人造生物体。



      美国总统奥巴马也注意到了这项成果。他当天致信负责生物伦理问题研究的一个总统委员会的主席、宾夕法尼亚大学校长埃米·古特曼,要求委员会评估这类研究在医学、环境、安全等领域的影响。

0
    +关注 私聊
  • 青林

    第15楼2010/06/12

      事实上,近年来,克隆技术、干细胞技术和基因工程等飞速发展,但它们引发的伦理和道德之争从未止息。对待人造生命,在看到其巨大应用前景时,也要时刻警醒其可能带来的危害。



      《经济学人》杂志认为,人造生命看起来是一件令人惊奇的事,这种技术具有众多优势。就短期而言,可以应用于制造更好的药物、农产品、绿色燃料以及促进化学工业的发展;但从长期来看,谁也不知道它可能带来什么样的后果,这种技术与生俱来地存在着危险,如果滥用可能导致恐怖的灾难。



      该刊因此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如何控制这些能自我复制的人造生命?谁能拥有人造生命基本工具的专利权?这些问题的答案无疑在于各国政策制定者如何保持理性,戒慎警惕,对此类技术加强管制。



      奥巴马在致信古特曼时也表示,需要确定这类技术的合适伦理界限,将其危害控制到最小程度。环保组织“地球之友”也认为,必须确保相关法规到位,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免受这项有潜在危险的新技术伤害。

0
    +关注 私聊
  • 青林

    第16楼2010/06/12

    5月20日,美国《科学》杂志刊登了一篇惊动美国政府的文章。克莱格凡特研究所数十名科学家历时十余年,花费四千万美金,终于成功制造出世界上第一个能自我复制的人造生命,之后该成果在《科学》上发表。奥巴马得知后第一时间要求美国国家生命伦理委员会在本周举行听证会,“评估此研究将给医学、环境、安全等领域带来的任何潜在影响、利益和风险……保证美国能够在伦理道德的界限之内,以最小的风险获得此研究成果带来的利益”。



      当然,第一个人造生命的诞生惊动的不止是美国政府。宗教团体纷纷指责克莱格凡特企图扮演上帝的角色,伦理学家则忧心忡忡:创造出一些自然演化中不可能出现的生物,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面对人类能想象得到的最可怕的生化武器。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克莱格凡特就陷入巨大争议中,当时各国科学家展开合作,以为人类谋利益为宗旨,共同进行人类基因组排序工作,此时克莱格凡特却创立了一个私人生物基因公司,他为300多个基因申请专利,引起猜测和担忧:有一天他将为这些建造生命必须的材料收取专利费用。

0
    +关注 私聊
  • 青林

    第17楼2010/06/12

    克莱格凡特的成果是生物工程学的伟大成就,他使得合成创造特定功能的细菌成为可能,科学家可以设计制造出一些细菌,它们将按照我们的要求清洁海洋、甚至合成新的能源。据报道,克莱格凡特已经和世界石油巨头埃克森美孚签订了一项合约,克莱格凡特研究所将致力于创造出这样的水藻:可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转化为燃料。



      《卫报》专栏作家安德鲁·布朗写了篇文章痛斥克莱格凡特,认为他的成功是无神论以及物质主义的胜利。克莱格凡特的确受利益驱动,他也的确说过:这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时代,唯一限制我们的东西是我们的想象力。所以你也不能说安德鲁·布朗想得太多,问题是:一个掌握了某种程度上能改变无数人命运之技术的人,他没有宗教信仰不可怕,没有道德信仰才可怕。



      克莱格凡特显然感受到了这些,他表示:这个技术的确可能走向两个方向,所以更需要使用它的人有巨大的责任感。然而以安德鲁·布朗为代表的部分群众对责任感这东西没什么信心。布朗写道:古希腊哲学家早就告诉我们,众神最大的问题在于——他们并不一定在道德上强于人类,他们只是更有权力。

0
    +关注 私聊
  • 青林

    第18楼2010/06/12

     我还是觉得布朗想太多了。克莱格凡特创造出了神没有创造的东西,但他不是神,神不受世俗法律约束,克莱格凡特没这个特权。所以与其担忧邪恶科学家们的道德底线,不如呼吁各国政府进行前瞻性立法,对生物工程技术的使用加以规范,减少失控的风险。

      在创造人造细胞的过程中,为了给这个细胞打上“人造”印记,以区别于大自然作品,科学家们向细胞中注入了一列“水印”DNA,科学家们在这些DNA上写入密码,其中一句是:“去活着,去犯错,去跌倒,去胜利,去从生命中创造新生命。”

      不知地下的乔伊斯得知他的话被赋予如此革命和崭新的意义,作何感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