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私聊
  • 流浪撒哈拉

    第11楼2011/07/08

    我没做过,只是看了这个材料后发表的个人理解啊,多多指导。

    1、配的原料药主成分对照品和它的杂质的浓度要与实际上要测得浓度想接近,否则这个校正因子肯定算出来不准的。那么我想知道,操作中,这两个是不需要混在一起进样的,对吧,就是原料药主成分对照品单独进样,然后杂质单独进样,再计算校正因子。大家在操作中,分别配几个样进几针呢?(要算RSD的呀);

    2、然后用这个校正因子,来计算杂质的含量,那么就是说,杂质在原料药中的含量肯定不是按归一法来算了,呵呵(我们的中间体,我以前是按归一法来算的,没做过啊,做的过程发现需要学的太多了)。

0
    +关注 私聊
  • 有水有渝

    第12楼2011/07/09

    应助达人

    如何有杂质对照品最好是与主成分对照混合后一起进,这样效率高,也可以观察相互之间的作用,与样品溶液更有比较性,因为样品溶液中的杂质与主成分并不是分开的。

0
    +关注 私聊
  • nzplc

    第13楼2012/03/23

    其实这个理解也很简单,R是代表参照物的,那药典上写了,一般以主要为参照物。那当然主要的对照品在下,杂质对照品在上

0
    +关注 私聊
  • nzplc

    第14楼2012/03/23

    这个可以用主药的校正曲线的斜率与杂质对照品的校正曲线的斜率的比,完全和药典符合

0
    +关注 私聊
  • wusx

    第15楼2012/03/23

    其实f无论是乘还是除,主要还是看你怎么算,这个并没有规定,只要你计算合理,将杂质面积校正正确就可以,国外倾向于除,国内多为乘,就看你是怎么算的了

0
  • 该帖子已被版主-有水有渝加2积分,加2经验;加分理由:感谢参与
    +关注 私聊
  • sean001

    第16楼2014/01/17

    药典上的这个东东,我也看了几次,总感觉有点别扭,怀疑没讲清楚。抛开杂质对照品不讲,校正因子的引入其实就是跟内标法中的校正因子一个意思,一样的操作。药典在杂质含量检测这里,提到的这一点很明显没说明白,一会儿杂质对照品,一会内标物,具体操作方面,特别是样品浓度配置方面,更是不负责任,其他相关的资料都是相互借鉴的,所以也没什么参考价值。最好有人实际操作过,将操作过程写一下,理论知识相信大家都懂。哪位实际操作过的,能详细写出来吗?代表大众感谢!

    有水有渝(xky0230699) 发表:“两个公式里面的内标物的峰面积是不同的”,请教这句话的理解,及其与主题的关系,在此明确一下,这个是杂质检测,不是含量检测。在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中,并没有内标物一说。

0
    +关注 私聊
  • zhoujin83

    第17楼2014/01/17

    哈哈,我也是,我基本上用的自己的公式。还有,使峰高达到满量程的百分之什么的最讨厌了。

    happy王子矜(wangzijin) 发表:1校正因子是质量/峰面积,它的倒数用的也很多,一般称为响应值。两个公式的差异,可能是因此而起。不管用的是校正因子还是倒数,最后计算的时候可能都会消除差异了。

    2计算公式,也可能因此而起。就是相对校正因子和相对响应值的差异。

    这个公式看的我头大,其实我平常计算都是自己按着哪个峰哪个峰自己在分子分母上写的,很少去套用公式,一个公式看明白也费半天神儿,还不如我直接草纸上划拉划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