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私聊
  • pfz1985

    第12楼2010/09/28

    ②辐射跃迁

    荧光:
    受光激发的分子经振动驰豫、内转换、振动驰豫到达第一电子激发单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以辐射的形式失活回到基态,发出荧光。
    由于无辐射使分子吸收的能量有部分损失,因此荧光的能量比吸收的能量小,即荧光波长一般比激发光波长长。

0
    +关注 私聊
  • pfz1985

    第13楼2010/09/28

    磷光:
    若第一激发单重态的分子通过系间窜跃到达第一激发三重态,再通过振动驰豫转至该激发的最低振动能级,然后以辐射的形式回到基态,发出的光线称为磷光。
    由于激发三重态能量较激发单重态低,所以磷光的波长比荧光的波长稍长。
    磷光仅在很低的温度或黏性介质中才能观测到。因此磷光很少应用于分析。

0
    +关注 私聊
  • pfz1985

    第14楼2010/09/28

    4. 荧光产生的过程

    (1)处于基态最低振动能级的荧光物质分子受到紫外线的照
    射,吸收了和它所具有的特征频率相一致的光线,跃迁到第一电子激发态的各个振动能级;
    (2)被激发到第一电子激发态的各个振动能级的分子通过
    无辐射跃迁降落到第一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
    (3)降落到第一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的分子继续降
    落到基态的各个不同振动能级,同时发射出相应的光量子,这就是荧光:
    (4)到达基态的各个不同振动能级的分子再通过无辐射跃迁最后回到基态的最低振动能级.

0
    +关注 私聊
  • pfz1985

    第15楼2010/09/28

    5.分子产生荧光必须具备的条件
    (1)具有合适的结构。只有少数具有某些结构特性的体系才会产生荧光现象。
    (2)具有一定的荧光量子产率。

0
    +关注 私聊
  • pfz1985

    第16楼2010/09/28

    (1)荧光与结构的关系

    电子跃迁类型
    * → 的荧光效率高,系间窜跃至三重态的的速率常数较小,有利于荧光的产生。
    共轭效应
    含有* → 跃迁能级的芳香族化合物的荧光最常见且最强。具有较大共轭体系或脂环羰基结构的脂肪族化合物也可能产生荧光。

0
    +关注 私聊
  • pfz1985

    第17楼2010/09/28

    取代基效应:苯环上有吸电子基常常会妨碍荧光的产生;而给电子基会使荧光增强。

    平面刚性结构效应
    可降低分子振动,减少与溶剂的相互作用,故具有很强的荧光。如荧光素和酚酞有相似结构,荧光素有很强的荧光,酚酞却没有。

0
    +关注 私聊
  • pfz1985

    第18楼2010/09/28

    (2) 荧光量子产率Φ
    物质分子发射荧光的能力用荧光量子产率(Φ)表示:


    Φ与失活过程的速率常数k有关:



    凡是使荧光速率常数kf增大而使其他失活过程(系间窜越、外转换、内转换)的速率常数减小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结构因素)都可使荧光增

0
    +关注 私聊
  • pfz1985

    第19楼2010/09/28

    6. 荧光强度与浓度的关系
    荧光是物质吸收光子之后发出的辐射,荧光强度(F)与
    ①荧光物质的吸光程度及其②发射荧光的能力有关:
    F = K′(I0—I)
    I0 —入射光辐射强度; I —透射光辐射强度;
    K′—取决于荧光量子产率(Ф)。

0
    +关注 私聊
  • pfz1985

    第20楼2010/09/28

    溶液浓度较低时:


    当入射光的λ1 和 I0一定时 :
    F = K c
    即:
    在低浓度时,溶液的荧光强度与荧光物质的浓度成正比。
    ————这是荧光法定量的基础

0
    +关注 私聊
  • pfz1985

    第21楼2010/09/28

    7.影响荧光强度的因素

    (1)内部因素
    自猝灭——发光物质分子间碰撞而发生的能量无辐射转移。自猝灭随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自吸收——荧光化合物的发射光谱的波长与其吸收光谱的波长重叠,溶液内部激发态分子所发射的荧光在通过外部溶液时被同类分子吸收,从而使荧光被减弱。
    荧光强度F与光源的辐射强度I0有关,因此增大光源辐射功率I0可提高荧光测定的灵敏度。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无法通过改变入射光强度来提高灵敏度。

0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