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私聊
  • tutm

    第42楼2010/12/01

    是啊,同感,也搞不懂啦!

    KK-yiqi(zhengkang) 发表:不知样品在坩埚中的形态是否有区别(铺展厚度),这两个例子中,样品量和升温速度,梅特勒的都比TA的小。是热接触有差异?还是采样密集程度差异?熔融时样品吸收大量潜热,温差急剧变大,因此峰前沿比较陡,熔融结束,温差的减小应该主要取决于热传导,不会瞬间消失,因此后延下降相对缓些。有点

0
    +关注 私聊
  • sartre

    第43楼2010/12/02

    南开大学还有这玩意儿?我怎么没听说过。。。

    vicki812(vicki812) 发表:这位老兄从哪里收到消息说Flash DSC是梅特勒新收购的公司??????
    我可听他们公司说是梅特勒公司与德国的一位教授合作开发的新产品,之前高速DSC其实一直有应用只是未商品化而已,如南开大学就有一台自己搭建的,当然传感器是从德国的那个教授购买的。现在梅特勒利用自己的DSC技术将德国教授的传感器改进了,可以达到更高速的升降温。其实TA公司也一直在做这个,为什么没商品化,是他们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传感器材料,现在梅特勒全部申请专利保护了,估计TA公司要推出来至少也要好几年了。
    不过这个东西主要是做研究用,我觉得对我们这些平时用的没多大意义。

0
    +关注 私聊
  • ly139173

    第44楼2010/12/20

    tutm老师判断的不错。梅特勒显示的是程序温度,不是样品温度。

    人来人往(free365) 发表:看那个帖子的9楼,应该不是这个原因。

0
    +关注 私聊
  • tutm

    第45楼2010/12/20

    呵呵,谢谢ly139173先生提供证据,佐证本人的猜测。

0
    +关注 私聊
  • lemonq

    第46楼2011/01/23

    热台?

    tutm(tutm) 发表:前两个月在扫描电镜版面曾看到,加热过程的电镜观察,好像是看某种材料受热的微观变化,应该算是一种新颖的“热电镜分析”吧。

0
0
    +关注 私聊
  • dengkj

    第48楼2011/01/24

    这是一张TGA的恒温漂移,号称最好的稳定性,拜托老师们点评一下

0
    +关注 私聊
  • tutm

    第49楼2011/01/24

    上面dengkj的这张图,稳定性当然是很好的啦

0
    +关注 私聊
  • 人来人往

    第50楼2011/01/25

    DSC204、204F1、TG209F3

    lemonq(lemonq) 发表:你们用的耐驰哪些产品?

0
    +关注 私聊
  • binnly

    第51楼2011/01/26



    热力发电是一种基于热电效应的发电方法,这种方法是德国的物理学家赛贝克于1821年发现的。
    鉴于现在在世界范围内石油储量下降以及二氧化碳导致的全球变暖现象已经很严重,热电转换装置因其能够有效利用浪费掉的能量的特性,吸引了人们的注意。
    赛贝克分析系统可同时测量赛贝克系数以及电阻系数。样品室使用特有的平衡接触机构,具有极好的重复性。测量时,两种温度范围可同时使用。
    温差发电机利用半导体赛贝克效应,将热能转换成电能。温差发电可以利用各种能源,包括固、液、气态燃料,太阳能、核能、地热,以及各种设备的废热、余热等,因而特别适用于军事、勘探和边远地区等的小功率发电和星际航行。

0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