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私聊
  • 小虾米

    第11楼2011/02/13

    荔枝
    荔枝为荔枝树的果实,荔枝核可以入药。过量进食荔枝可以中毒,称荔枝病。
    毒性:中毒机理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食入大量荔枝会影响其它食物摄取和能量代谢,使得血糖减低,并出现相

    应的症状。
    中毒表现:大量进食荔枝后出现饥饿、口渴、恶心、头晕、眼花、心慌、出汗、面色苍白、皮肤冰冷等表现,严

    重者会发生昏迷、抽搐、呼吸不规则、心律不齐、四肢及面部肌肉瘫痪,血压下降,呼吸、心脏停止死亡。
    紧急处理:进食荔枝后,如出现饥饿、无力、头晕等症状时,要尽快口服糖水或糖块,一般多能很快恢复。出现

    中毒表现者要及时到医院救治。
    中毒预防:食荔枝要节制,不要过量食用。
     

    桑椹
    桑椹为桑树的果穗,可入药或生食。桑椹含维生素、胡萝卜素、挥发油、胰蛋白酶抑制物等,后者为主要有毒成

    分。食入过多可致中毒。
    毒性:桑椹所含的挥发油对消化道有刺激作用;胰蛋白酶抑制物可抑制肠道内的多种消化酶,特别是对胰蛋白酶

    活性抑制作用较强,使其不能破坏C型产气荚膜杆菌B毒素,可致出血性肠炎。
    中毒表现:大量进食桑椹后出现恶心,呕吐,无力、剧烈腹痛和腹泻;严重者可出现血性便、血压下降、休克等


    紧急处理:立即手法或药物催吐,催吐后可给患者口服活性炭50克。出现剧烈腹痛、腹泻,特别是有血性便者要

    及时到医院诊治。
    中毒预防:要限制一次进食桑椹量。特别要教育儿童不要过量采食。
     

    马桑
    马桑果,又名毒空木、马鞍子、黑果果、扶桑等。为落叶灌木,高4~6米,树皮红褐色,叶椭圆形,花小,绿紫色

    ,果实熟时呈红色或紫黑色,扁圆形,外形似桑椹,味微甜。易被儿童采食。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西南等地。其叶

    、根和树皮供药用。马桑有毒,尤以果实含有毒物质最多。
    毒性:有毒成分为马桑内酯、吐丁内酯等。有毒成分刺激呼吸中枢、血管运动中枢及迷走神经中枢,增强脊髓反

    射,引起各种临床症状。曾有儿童服200粒马桑果实而中毒。
    中毒表现:食后半小时到三小时出现头痛、头昏、胸闷、恶心、呕吐、腹痛等。严重者全身发麻、心率减慢、呼

    吸加快,阵发性抽搐。反复发作惊厥可引起呼吸衰竭。
    紧急处理:立即手法或药物催吐,催吐后取小苏打(碳酸氢钠)10克溶于温开水中灌胃,亦可用蛋清灌胃。出现

    中毒表现者要及时到医院诊治。
    中毒预防:中毒者一般为儿童,外出旅游时要教育孩子不要采食野果。
     

    果仁
    能引起中毒的果仁主要有苦杏仁、苦桃仁、枇芭仁、亚麻仁、杨梅仁、李子仁、樱桃仁、苹果仁等。中毒主要是

    食用了未经处理的果仁所至。大量生食甜杏仁亦可中毒。
    毒性:上述果仁含有氰甙类毒物,如苦杏仁含有的苦杏仁甙。氰甙类物质在有关酶的作用下,可水解生成氢氰酸

    及苯甲醛等,氢氰酸能抑制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造成细胞内窒息,多因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生苦杏仁中毒量:成

    人生食40~60粒,小儿生食10~20粒,致死量约为60克。生苦桃仁、生枇芭仁致死量分别为0.6克(约1粒)/公斤体

    重和2.5~4克(2~3粒)/公斤体重。
    中毒表现:一般在进食果仁2小时内发病。轻度中毒者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及面红、口唇及舌麻木、头痛

    、头晕、心慌、胸闷等,呼出气中有苦杏仁味。重度中毒可出现抽搐等。另外,尚可出现四肢末端疼痛、感觉异常。
    紧急处理:立即手法或药物催吐。出现中毒症状者要立即吸入亚硝酸异戊酯,同时送医院抢救。
    中毒预防:不食用未经处理的果仁。将果仁去皮去尖,热水浸泡一天,不加盖煮熟,使氢氰酸挥发后方可食用。
     

    薄荷
    薄荷又名苏薄荷,为常用中药,其提取剂薄荷醇为清凉油的主要成分。民间也有用薄荷叶外敷或煮成糊状外用治

    疗某些疾病。中毒常因过量服用所致。
    毒性:薄荷含挥发油1~3%,油中含薄荷醇(薄荷脑)80%左右,其次为薄荷酮、异薄荷醇、蒎烯等。对消化道

    有刺激作用,对延髓中枢及心脏有抑制作用。服薄荷脑20毫升可致严重中毒。
    中毒表现:多在进食后10余分钟至数小时发病。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头昏、手足麻木、步态不稳、昏睡、

    昏迷等。部分患者可出现喉头痉挛、呼吸慢、呼吸道分泌物增加、血压下降等。可发生过敏性皮肤改变。
    紧急处理:立即手法或药物催吐,催吐后给患者口服活性炭50克。中毒后24小时内禁食牛奶及油腻食物。出现中

    毒症状者要尽快到医院就诊。
    中毒预防:避免小儿采食薄荷。不要听信偏方,大量食用薄荷。治疗要在中医大夫的指导下进行。
     

    毒芹
    又称野芹菜、毒人参、芹叶钩吻、斑毒芹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形态似芹菜。常因误食中毒。
    毒性:全株有毒,以成熟种子毒性最强。主要有毒成分为毒芹碱、甲基毒芹碱和毒芹毒素。毒芹碱的作用类似箭

    毒,能麻痹运动神经,抑制延髓中枢。人中毒量为30~60毫克,致死量为120~150毫克;加热与干燥可降低毒芹毒性。

    毒芹毒素主要兴奋中枢神经系统。
    中毒表现:误服进食30~60分钟后出现口咽部烧灼感,流涎、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四肢无力、站立不稳、吞

    咽及说话困难、瞳孔散大、呼吸困难等。严重者可因呼吸麻痹死亡。呕吐物有特殊臭味。
    紧急处理:立即手法或药物催吐,催吐后给口服活性炭50克。多饮水。进食量较大或虽进食量小但出现中毒表现

    者应尽快到医院就诊。
    中毒预防:不要采摘、食用不明成分的野生植物。毒芹分布地区人们要学会鉴别食用芹菜和毒芹。
     

    马铃薯
    又称土豆、山药蛋子,绿色未成熟的马铃薯、发芽的马铃薯含有对人体有害成分,可致中毒。
    毒性:有毒的成分为茄碱,又称马铃薯毒素或龙葵素,以嫩芽中含有的有毒成分浓度最高,每克嫩芽含茄碱420~

    730毫克,其次为花、叶及块茎的外皮含量较高。茄碱是一种弱碱性的甙生物碱,溶于水,与醋酸共同加热可破坏其

    毒性。。200~400毫克茄碱可引起人中毒。茄碱对黏膜有刺激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尤其对呼吸中枢有显著麻醉作

    用,并有溶血作用。
    中毒表现:进食未成熟或发芽马铃薯后口舌发麻,数十分钟至数小时后出现上腹部不适,继之无力、恶心、呕吐

    、腹痛、腹泻等。
    紧急处理:立即手法或药物催吐,催吐后口服活性炭50克。出现中毒表现的需到医院就诊。
    中毒预防:马铃薯要保存在低温、无阳光直射的地方。不购买、不食用绿皮、已经发芽、有黑斑的马铃薯。对轻

    微发芽的马铃薯,必须彻底挖去芽、芽眼及芽周部分,用清水浸泡30分钟后再烹制。
     

    白果树
    白果树又称银杏树,种子称白果或银杏。白果肉、外种皮、种仁及绿色的胚含白果二酚,白果酚、白果酸等有毒

    成分及银杏毒,种仁尚含微量氢氰酸,若食用过量或生食可引起中毒。中毒多见于儿童。
    毒性:白果二酚,白果酚、白果酸等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先兴奋后抑制的作用,并损害末梢神经,对皮肤黏膜和胃

    肠道有强烈刺激作用,白果酸和银杏毒有溶血作用。三岁一下婴幼儿中毒量为10粒左右;儿童中毒量为10~50粒。
    中毒表现:口服1~12小时后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头痛、头晕、乏力、烦躁等;重度中毒者可发生抽搐、昏

    迷和脑水肿;部分病人可有末梢神经感觉障碍及下肢迟缓性瘫痪。
    紧急处理:立即手法或药物催吐,催吐后口服牛奶300毫升,或蛋清适量。有中毒表现者要及时到医院治疗。
    中毒预防:白果肉可食用,但切忌食用过量。勿将白果放在小儿能够接触到的地方。白果的有毒成分易溶于水,

    加热后毒性减低,所以食用前可用清水浸泡1个小时以上,加热后食用更为安全。
     

    麻疯树
    麻疯树又名假花生树、青桐木、黄肿树、臭油桐、亮桐、水漆、桐油树等,属大戟科灌木,高3~4米。种子呈长圆

    形,种衣呈灰黑色。可野生,但多为药用栽培植物。野生麻风树分布于两广、琼、云、贵、川等省。中毒多因误食其

    种子引起。
    毒性:麻风树全株有毒。茎、叶、树皮均有丰富的白色乳汁,内含大量毒蛋白,但以种子含量最高。其毒性与蓖

    麻毒蛋白类似。种子中还含有少量氢氰酸及川芎嗪。毒蛋白有强烈的胃肠道刺激作用,可导致出血性胃肠炎。川芎嗪

    是一种生物碱,能够抑制血管运动中枢,引起血压下降,还可抑制呼吸中枢出现产生呼吸困难。食2~3粒即可中毒,

    7~8粒可致死。
    中毒表现:进食麻疯树种子后数小时至10余小时发病,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

    道症状,也可出现畏寒、发热、腰痛、酱油色尿、黄疸、贫血等溶血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表现出皮肤干燥、口干、面

    部皮肤潮红、瞳孔轻度扩大,心率快等。中毒轻者一般一天左右能够恢复。
    紧急处理:误食麻疯树的果实后,应立即手法或药物催吐,多饮水。出现中毒表现的要及时到医院处理。
    中毒预防:到麻风果分布区旅游时要学会麻风果的识别方法,对不认识的野果不要随便食用。

0
    +关注 私聊
  • 小虾米

    第12楼2011/02/13

    夹竹桃
    夹竹桃有红花、白花、黄花三种,一般作为观赏植物。
    毒性:全株有毒,含强心甙类物质,作用类似治疗心脏病的洋地黄,有强心、利尿功效。误服对消化系统、心脏

    和神经系统产生毒作用。夹竹桃含欧夹竹桃甙,以叶子含量最高,其次为根皮及树皮。成人食用鲜夹竹桃叶8~10片或

    干叶2~3克即可中毒;黄花夹竹桃含黄夹甙和黄夹次甙,以种子、花、叶含量最高,有服用夹竹桃叶10~60片中毒的病

    例报道。3克干叶、8~10粒黄夹竹桃的种子可致成人死亡。
    中毒表现:误服后出现头痛、头昏、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胸痛、心悸、耳鸣、嗜睡、四肢麻木

    。严重者可出现心肌损伤、呼吸衰竭、昏迷、抽搐等表现。
    紧急处理:误服后要立即口服催吐药物或手法催吐,然后服浓茶水后再次催吐,催吐后给患者活性炭50克,2小时

    后重复一次。随时注意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有中毒表现者要尽快到医院救治。
    中毒预防:看护好婴幼儿,以免误服夹竹桃的花、叶。不要听信偏方,用夹竹桃治病。
     

    黄豆及其制品
    黄豆营养丰富,能够加工成多种多样的食品。但若加热不充分,食用后可引起中毒。
    毒性:黄豆中含有胰蛋白酶抑制剂、尿酶、血细胞凝集素等,均为耐热的有毒物质。未经充分处理的黄豆或其制

    品,毒素不能彻底破坏,如进食则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在体内可抑制蛋白酶的活性,引起各种临床症状。
    中毒表现:一般在食后1个小时内出现头痛、头昏、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较重者出现腹泻。一般在数小时内

    恢复。
    紧急处理:立即口服活性炭100克,大量饮水,注意休息。
    中毒预防:干炒黄豆不能完全破坏毒素,所以干炒黄豆不能多食;未煮透的豆浆中含有毒素。煮豆浆起泡沫时,

    豆浆还未沸腾,毒素尚未破坏,要继续加热至泡沫消失、沸腾持续数分钟后方可食用。
     

    蘑菇中毒


       通用名为菌菇,是一类真菌,但不是真菌分类学中的一个自然类群。大多蘑菇属担子菌纲,但也有属子囊菌纲

    的。现已知约有3250种蘑菇。菌菇的生长环境多种多样,几乎在能生长绿色植物的地方都可以找到一定种类的菌菇。

    草原和树林中菌菇生长较为集中。毒蘑菇又称毒蕈,我国约有100种左右有毒的蘑菇,引起人严重中毒的有10种。蘑

    菇中毒一年四季都有,以8,9月份最为多见。

      毒性:各种毒蘑菇所含的毒素种类不同。多数毒蘑菇的毒性较低,中毒表现轻微。但有些蘑菇毒素的毒性极高,

    可迅速致人死亡。毒蘑菇含有的毒素成分尚不完全清楚。毒性较强的毒素有以下几种:毒肽主要损害肝脏;毒伞肽引

    起肝肾损害;毒蝇碱作用类似于乙酰胆碱;光盖伞素引起幻觉和精神症状;鹿花毒素导致红细胞破坏。

      中毒表现:不同毒蕈所含的毒素不同,引起的中毒表现也各不相同,但一般可分为以下四类:

      1. 胃肠炎型:此型患者进食蘑菇后10分钟—2小时出现无力、恶心、呕吐、腹痛、水样腹泻。恢复较快,预后

    好。产生此类症状的蘑菇很多,如:红菇、乳菇、牛肝菌、橙红毒伞、毒光盖伞、月光菌、腊伞、环柄菇等。

      2. 神经精神型:进食后10分钟—6小时除出现胃肠炎型症状外,尚有瞳孔缩小、唾液增多,兴奋、幻觉、步态

    蹒跚等。

      3. 溶血型:潜伏期6~12小时,除胃肠炎表现外,还有溶血表现,可出现贫血、肝肿大等。此型中毒经用肾上腺

    皮质激素及输血治疗多可康复。

      4. 肝病型:进食后10~30小时出现胃肠炎型表现。部分患者可有一假愈期,然后出现以肝、脑、心、肾等多脏

    器损害的表现,但以肝脏损害最为严重。部分患者可有精神症状。一般病程2~3周。病死率高。

      紧急处理:因为蘑菇中毒的潜伏期较长,而且部分蘑菇中毒的症状一旦出现就迅速恶化,所以进食可疑有毒蘑菇

    后要及时到医院诊治。出现症状者尽快到医院抢救。

      中毒预防:蘑菇种类繁多,一些食用菇味道鲜美,受到各地人们的喜爱,很多地方群众有采食蘑菇的习惯。民间

    有各种鉴别蘑菇是否是毒蘑菇的方法,但总的看来这些方法并不可靠。最有效的毒蘑菇鉴别方法是形态学鉴定,但这

    种鉴定方法普通群众难以掌握。所以,不要自行采摘、食用野菇。也不要在移动商贩处购买干或新鲜的蘑菇。





    毒伞
    又称绿帽菌、蒜叶菌、鬼笔鹅膏、瓢蕈。极毒。
    菌盖较厚,暗发绿色,表面有丝光。菌盖宽3~11厘米。幼时鸡蛋形至钟形,后逐渐平展,表面有光泽,有不明显

    的放射状隐条纹,棕褐色,烟灰褐色,暗绿色等多变化,有时稍粘。菌肉白色。菌褶白色稍密,菌柄白色,圆柱形,

    脆,空心,光滑或有纤毛,有时有花纹,基部膨大,长5~18厘米,粗0.6~2厘米。菌环生柄上部、白色膜质,下垂,

    环上有纵条纹。菌托白色,大型苞状。孢子印白色,孢子无色,近球形或卵圆形,6~9月林中地上,单生或群生。
    极毒。含有毒肽和毒伞肽。中毒症状与白毒伞和鳞柄白毒伞相同。
     

    白毒伞
    又称白罗伞、白鹅膏、春生鹅膏、白帽菌。
    菌体白色、细长。很容易与食用的平蘑混淆。菌盖宽7~12厘米,幼时呈鸡蛋形至钟形,后逐渐平展,纯白色,表

    面光滑。菌肉白色。菌褶白色,离生。菌柄白色,光滑,基部膨大,长9~12厘米,粗2~2.5厘米。菌环生在柄的上部

    ,白色,膜质,上面有不明显条纹。菌托白色,肥厚成苞状。孢子印白色,孢子无色,近球形,光滑。6~9月在杂木

    林中地上散在生长。
    极毒。含有毒伞肽和毒肽。能严重损害肝、肾、心、肺、大脑等。部分食后立即出现恶心、呕吐及全身严重表现

    ;另一部分最初只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轻微表现,很快消失,但2~3天后病情迅速恶化,出现呼吸困难、皮

    肤黄染、躁狂等精神症状及其它系统损害的表现。
     

    鹿花菌
    菌盖不规则球形,红褐色,后变成咖啡褐色,扭曲呈人大脑沟回的形状。宽高各为2~10厘米,菌肉薄,蜡质,很

    脆。菌柄短,灰白色。主要生长在春秋季。
    此菌中毒多因将它误认为羊肚菌而引起。引起红细胞溶解。进食6~12小时后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很快出现溶

    血表现,表现为血红蛋白尿、黄疸、贫血、肝脾肿大等。病死率高。
     



    褐鳞环柄菇
    又称褐鳞小伞。
    特征与毒性:菌体小,菌盖表面密集红褐色小鳞片,有菌环,无菌托。菌盖肉质,宽1—5厘米,赭黄色带粉红肉

    色,初凸圆形,后扁平,中央稍突起,表面裂成红褐色或褐色平伏小鳞片,边缘内卷有绵絮状纤毛。菌肉白色,薄。

    菌褶离生,初白色,后稍带黄色,密,中宽,褶缘稍粗糙。菌柄白带粉红色,长1厘米,粗0.3-0.7厘米,中空,

    基部稍膨大。菌环白,易脱落。孢子印白色,孢子椭圆形,平滑,无色。有淡蘑菇香味。极毒,含毒伞肽和毒肽。春

    至秋季草地、竹园内单生或群生。
    中毒表现为:食用后15—20小时发病,但也有半小时内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较为轻微症状者,约一天

    以内无明显症状,似乎病愈,此阶段称为假愈期,实际上正是侵害内脏器官期,出现肝肿大或萎缩(肝细胞坏死,脂

    肪变性)、黄疸、心肌炎、皮下出血、肝昏迷等。再后为精神症状期,严重者烦躁不安,昏迷不醒,最后抽搐,休克

    而死。因此这种毒蘑菇中毒属于“肝损害型”,病死率较高,必须及时到医院抢救。
     

    鳞柄白毒伞
    又称毒鹅膏。菌体白色,菌盖中央略微突起,菌柄有鳞片。菌盖宽6~15厘米,圆锥形至钟形,后平展,中央凸起

    ,湿时表面有粘性,干时有光泽,有时中央略带黄色,光滑。菌肉白色。菌褶白色,离生,密。菌柄长8~14厘米、粗

    1~1.2厘米,白色,有显著鳞片、近柱形。基部膨大呈球状。菌环生在柄的上部,白色,膜质,下垂,不易脱落。菌

    托白色,苞状。孢子印白色,孢子近球形,无色,平滑。夏秋季在板栗树下或杂木林中地上单独或散在生长。
    极毒。含有毒伞肽和毒肽,中毒表现与白毒伞中毒相似,属于“肝损害型”,病死率高。
     

    秋生盔孢伞
    又称焦脚菌、秋生鳞耳。菌盖宽1.3~4.5厘米,钟形,后渐扁平,中部凸起,初为黄色,后变深,中央褐色。菌褶

    黄褐色。菌柄长5.4~8.3厘米,粗0.3~0.7厘米,空心,上部黄色,基部黑褐色、有纵条纹。孢子淡褐色,近椭圆形,

    外膜成盔形。囊状体淡黄色,瓶状,顶端钝圆。
    无特殊味道,极毒。进食后14~20小时发病,中毒表现与毒伞、白毒伞相似。最初感觉头晕、头痛、全身无力,接

    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冷、舌头及手脚发麻、脱水、口渴、心率快、脉搏微弱、血压下降、瞳孔放大,严重

    者可有吐血、便血、鼻腔出血、黄疸、烦躁不安、周围循环衰竭等,病人多死于肝昏迷或休克。病死率较高


    竹叶青
      俗称青竹标、青竹蛇、焦尾巴等。头大,呈三角形,颈细,尾短。头顶有细小鳞片。体背草绿色,最外侧的背

    鳞中央白色,故自颈部之后有白色侧线,有的在白侧线内又有一条红侧线,但也有无侧线者。腹面淡黄绿色。瞳孔椭

    圆形,红色。尾巴焦红色。身体全长可达90厘米。常在山间溪流边出现。喜居树上,多夜间活动。
     竹叶青广泛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其毒性以出血性改变为主。伤口牙痕2个,间距0.3~0.8厘米。伤口有少量渗

    血,疼痛剧烈,呈烧灼样,局部红肿,可溃破,发展迅速。全身症状有恶心、呕吐、头昏、腹胀痛。部分患者有粘膜

    出血,吐血、便血,严重的有中毒性休克。

0
    +关注 私聊
  • 小虾米

    第13楼2011/02/13


    世界上蛇类有3300种,其中近2/3的蛇有毒性分泌物,主要毒蛇有430种,分属4个科,分别是眼镜蛇科、海蛇科、

    蝰科和响尾蛇科。我国有毒蛇42种。
    毒性:毒蛇咬人的同时,毒腺分泌的毒液经过刺入的毒齿管进入人体,然后随淋巴、血液循环逐渐扩散至全身;

    亦可经伤口破损的血管直接进入血液,引起中毒。
    中毒表现:毒蛇咬伤全年均有发生,但多发生在每年的4~10月间,以凌晨或夜间多见。病情轻重主要取决于蛇毒

    种类和吸收的毒液量。咬伤后创口局部疼痛、红肿、出血、皮下出现瘀斑,组织坏死等,逐渐向近心端蔓延,出现淋

    巴管炎和区域淋巴结炎。
    含神经毒素的毒蛇咬伤后,局部症状一般轻微。如银环蛇、金环蛇和海蛇咬伤后,局部仅有麻痒感。全身症状多

    出现在咬伤后1~3小时内,表现为视物模糊、眼睑下垂、声音嘶哑、言语和吞咽困难、共济失调、牙关紧闭等。严重

    者有肢体瘫痪、惊厥、昏迷、休克、呼吸麻痹等。这类蛇咬伤后,病程较短, 如能度过1~2天危险期,可很快痊愈。
    海蛇蛇毒主要破坏横纹肌,引起横纹肌瘫痪和肌红蛋白尿。
    蝰蛇、五步蛇、竹叶青咬伤后局部有剧痛、肿胀明显, 并迅速向肢体近心端蔓延, 往往伴有出血、水疱或局部组

    织坏死, 伤口附近的淋巴腺肿痛。全身症状有心悸、烦躁不安、谵妄、便血、血尿甚至少尿或无尿。检查全身有皮肤

    黏膜瘀点和瘀斑、心律紊乱、黄疸和贫血等溶血表现,严重者有循环衰竭和肾功能衰竭。
    眼镜蛇、眼镜王蛇、蝮蛇等咬伤后引起神经系统、血液和循环系统损害,但各种蛇咬伤后损害的的器官后危害的

    严重程度可有所不同。
    紧急处理:被咬者要保持镇静, 不要惊慌和奔走, 以免加速毒液吸收和扩散。
    1. 结扎:咬伤后要立即用止血带或橡胶带结扎伤口的近心端。如伤在足背,则在踝关节上端和膝关节下端结扎

    ;如伤在手背,则在腕关节上端和肘关节下端结扎。结扎紧度以阻断淋巴回流为准。待急救处理结束后可以解除。
    2. 冲洗伤口、加快毒素排出:被咬伤后应立即用净水冲洗, 有条件可用生理盐水或0.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 以

    洗掉伤口表面毒液。如伤口有毒牙残留,应及时挑出。用消毒的手术刀, 按毒牙痕的方向纵切开。如无牙痕发现, 则

    作十字形切口,切口不宜过深,只要能使淋巴液外流,促使毒液排出即可。随后可用拔火罐、吸引器或吸奶器等器械

    多次反复吸引。如无以上条件时, 可直接用口吸吮, 但吸吮者的口腔黏膜要无破损, 牙龈无病灶。伤口吸引后要消毒

    处理, 用口吸毒者要及时漱口。最后把患肢浸在约2%的冷盐水中, 用手指自上而下地不断挤压,持续20~3 0分钟。然

    后湿敷伤口,以利毒液继续排出。
    3. 局部降温:早期冷敷被咬伤的肢体及伤口周围,以减慢毒液吸收。
    4. 在进行以上处理的同时,要积极送患者到附近有救治条件的医院,给患者选用解毒药或应用对应的抗蛇毒血

    清及对症、支持治疗。
    中毒预防:多数蛇生活在地上,但也有生活在树上或灌木丛中的,蛇夜间活动较为频繁。人们要学会识别居住地

    的毒蛇。当和蛇相遇时,蛇一般很快逃脱,仅当突然和人撞在一起或蛇无法逃脱时才咬人。所以要尽量避开毒蛇,但

    如果人不能有效的逃离,千万不要突然活动,以免引来蛇的攻击。村舍中,人尽量不要睡在地上,因为体温可引来蛇

    睡身旁。在毒蛇出没较多的地方行走时,要穿高腰皮靴和长裤。
     

    贝类
    在一些特定地区,有些可食贝类可被毒化,食后引起中毒。引起中毒的贝类有日本东风螺、香螺、织纹螺、泥螺

    、荔枝螺、紫贻贝、加州贻贝、扇贝、长牡蛎、蛤仔、扇蛤等。
    毒性:可食性贝类被毒化的原因一般认为是,由于某些单细胞微藻类在海水中迅速繁殖、大量集结形成赤潮,同

    时伴有海洋动物死亡。贝类摄食有毒的藻类,富集其有毒成分。这些毒素对贝类自身无毒作用,人食用后可造成中毒

    。贝类有毒部位主要是肝脏、胰腺、中肠腺等。有毒成分有石房蛤毒素及其衍生物、大田软海绵酸及其衍生物、软骨

    藻酸及其异构体、短螺甲藻毒素等,部分毒素对热稳定,加热难以被破坏。贝类所含有的有毒成分很复杂,在同一海

    域的不同贝类含有相同的有毒成分,而同一种贝类在不同的海域可含有不同的有毒成分。
    中毒表现:因含有的有毒成分不同,所以中毒表现各不相同,可分以下几类:
    1. 麻痹型:由石房蛤毒素及其衍生物所致。食用后5分钟—4个小时出现唇、舌、手指麻木感,进而四肢末端和

    颈部麻痹,直至全身。常伴有发音障碍、流涎、头痛、口渴、恶心、呕吐等。严重者2~12小时因呼吸肌麻痹死亡。
    2. 腹泻型:由软骨藻酸及其异构体所致。主要表现为呕吐、腹泻,病情轻。
    3. 记忆丧失型:由大田软海绵酸及其衍生物所致。表现为进食后3~6小时出现腹痛、腹泻、呕吐、流涎,同时

    出现记忆丧失、意识障碍、平衡失调,以致不能辨认家人及亲友等,严重者昏睡。记忆丧失可达一年。
    4. 神经毒素型:由短螺甲藻毒素所致。表现为进食后数分钟—数小时出现唇、舌、咽喉及面部麻木、刺痛感,

    头晕、肌肉疼痛等。可持续数日。
    5. 日光皮炎型:一般进食一天后发病,也可14天后发病。初为面部和四肢暴露部位出现红肿,并有灼热、疼痛

    、发痒、麻木等感觉;后期出现瘀血斑、水疱或血疱,溃破后可感染,伴有发热。
    紧急处理:立即手法或药物催吐,催吐后口服活性炭。注意休息。出现中毒症状者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就诊时要

    携带食用剩余的贝类。
    中毒预防:注意有关部门发布的赤潮信息,不食用赤潮水域内的贝类。食用贝类时要除去其内脏。

    水母
    海蜇、海月水母、口冠海蜇(又称沙海蜇、倒牛)、白色霞水母、僧帽水母、四叶小舌硬水母等属有毒水母。刺

    伤引起中毒。海水作业或游泳接触海蜇时,海蜇伞盖下触须密集的刺丝囊即将管状利丝射入人的皮肤,释放出毒液,

    引起中毒。海蜇脱水后很快失去毒性,加工后的海蜇无毒。
    毒性:海蜇刺丝囊内含海蜇毒素和四氨络物、组织胺等。海蜇毒素属多肽类物质,作用于心脏传导系统;组织胺

    引起局部反应。
    中毒表现:海蜇或其它水母刺伤后出现局部疼痛,数小时后可出现线条状红斑、丘疹,类似鞭痕;严重者局部可

    出现瘀斑、水疱,甚至表皮坏死。一般经15~20天痊愈。部分患者伴有发冷、肌肉酸痛、胸闷、气急以及恶心、呕吐

    、腹痛、腹泻等,重者可发生休克和肺水肿。
    紧急处理:局部立即用浓肥皂水、1%氨水或5%碳酸氢钠溶液冷湿敷。出现中毒表现者立刻到医院就诊。
    中毒预防:海水作业或游泳时注意自身防护,不到有毒水母聚集海域游泳。到海边游泳时要携带肥皂等用于紧急

    处理的物品。
     

    鱼胆
    根据中医理论,鱼胆有“清热明目、止咳平喘”的功能,所以民间有生食或用酒冲饮鱼胆的习俗。淡水养殖的草

    鱼、青鱼、鲢鱼、鳙鱼(胖头鱼)和鲤鱼等鱼种引起中毒较为常见。
    毒性:鱼胆毒性与胆中的胆汁含量有关。胆汁中主要有毒成分为5-?-鲤醇,其耐热性强,不易被破坏。还含有组

    织胺、胆盐及氰化物等。主要损害肝脏及肾脏,也对脑组织、心脏有一定毒性。一般吞食500克鱼的鱼胆4~5个或2000

    克鱼的鱼胆一个即可中毒;吞食2500克鱼的鱼胆2个即可致死。
    中毒表现:快的半小时,一般于进食后5~12小时出现头痛、头晕、心慌、恶心、呕吐、上腹部疼痛、稀水便或糊

    状便。发病后2~3天内出现肝脏肿大、有触痛、黄疸、肝功能异常,严重者有腹水,甚至昏迷等。中毒后3~6天出现少

    尿、浮肿,部分患者可有全身严重水肿。严重者可出现全身黄染、无尿、抽搐、昏迷、皮肤出血等,一般在中毒后

    8~9天死亡。因中毒发病的早期有剧烈腹痛、呕吐、黄疸,所以要注意与胆石症鉴别。
    紧急处理:立即手法或药物催吐,催吐后口服活性炭100克。注意休息,多饮水。出现中毒症状者要尽快到医院就

    诊,因胆汁在胃内滞留时间长,所以到医院后争取尽快洗胃。
    中毒预防:不要食用鱼胆。用于治病的必须在中医大夫的指导下进行。
     

    蝎子
    我国有错蝎(东北蝎)和问荆蝎(全蝎)两种毒蝎。
    毒性:毒蝎在其腹部尾端末节有一上屈呈钩状的毒刺,内有毒腺,分泌透明无色的神经毒蛋白,呈酸性,溶于水

    及乙醇,对呼吸中枢有麻痹作用,对心血管有兴奋作用。其它有毒成分为制溶血素、出血毒素和凝血素。
    中毒表现:皮肤被蝎子螫后,螫伤处皮肤红肿、灼痛,中央可见螫伤斑点,内有钩形毒刺,局部麻木,起水疱,

    甚至坏死;螫伤1~2小时后可出现头昏、头痛、流延、流泪、畏光、恶心、呕吐、出汗、呼吸急促,口、舌肌麻痹、

    斜视、全身肌肉疼痛,并呈痉挛性麻痹。严重者出现惊厥、昏迷、呼吸停止。少数患者可有脉缓、寒战、血压升高、

    尿量减少等。
    紧急处理:立即取出毒刺,同时用肥皂水清洗伤口。尽快到医院就诊,及时切开螫伤处,清除毒液及进行其它局

    部及全身治疗。
    中毒预防:在有毒蝎分布的地域工作或行走要穿高腰鞋、长袜、长裤,裤脚要扎牢。不要激惹蝎子。蝎子养殖户

    要在有防护的前提下工作,备有中毒救援设备。
     

    黄蜂
    黄蜂又称胡蜂,雌蜂尾端有长而粗的螫针与毒腺相通,螫人后将毒液射入皮肤内,但螫针并不留在皮内。雄峰不

    螫人。
    毒性:黄蜂毒液的主要成分为组胺、五羟色胺、缓激肽、透明质酸酶等,毒液呈碱性,易被酸性溶液中和。毒液

    有致溶血、出血和神经毒作用,能损害心肌、肾小管和肾小球,尤易损害近曲肾小管,也可引起过敏反应。
    中毒表现:黄蜂螫后受螫皮肤立刻红肿、疼痛,甚至出现瘀点和皮肤坏死;眼睛被螫时疼痛剧烈,流泪,红肿,

    可以发生角膜溃疡。全身症状有头晕、头痛、呕吐、腹痛、腹泻、烦躁不安、血压升高等,以上症状一般在数小时至

    数天内消失;严重者可有嗜睡、全身水肿、少尿、昏迷、溶血、心肌炎、肝炎、急性肾功能衰竭和休克。部分对蜂毒

    过敏者可表现为荨麻疹、过敏性休克等。
    紧急处理:立即用食醋等弱酸性液体洗敷被蛰处,伤口近心端结扎止血带,每隔15分钟放松一次,结扎时间不宜

    超过2小时,尽快到医院就诊。
    中毒预防:在黄蜂密集地区作业时要穿长衣裤,注意面部、手的防护;不要激惹黄蜂。 黄蜂又称胡蜂,雌蜂

    尾端有长而粗的螫针与毒腺相通,螫人后将毒液射入皮肤内,但螫针并不留在皮内。雄峰不螫人。
    毒性:黄蜂毒液的主要成分为组胺、五羟色胺、缓激肽、透明质酸酶等,毒液呈碱性,易被酸性溶液中和。毒液

    有致溶血、出血和神经毒作用,能损害心肌、肾小管和肾小球,尤易损害近曲肾小管,也可引起过敏反应。
    中毒表现:黄蜂螫后受螫皮肤立刻红肿、疼痛,甚至出现瘀点和皮肤坏死;眼睛被螫时疼痛剧烈,流泪,红肿,

    可以发生角膜溃疡。全身症状有头晕、头痛、呕吐、腹痛、腹泻、烦躁不安、血压升高等,以上症状一般在数小时至

    数天内消失;严重者可有嗜睡、全身水肿、少尿、昏迷、溶血、心肌炎、肝炎、急性肾功能衰竭和休克。部分对蜂毒

    过敏者可表现为荨麻疹、过敏性休克等。
    紧急处理:立即用食醋等弱酸性液体洗敷被蛰处,伤口近心端结扎止血带,每隔15分钟放松一次,结扎时间不宜

    超过2小时,尽快到医院就诊。


    蜈蚣
    又名天龙、百脚、百足虫、金头娱蚣,其头部有毒钩,与毒腺相通,可排出毒液。
    毒性:全世界共有3000~5000种蜈蚣有毒腺,毒液含组织胺类物质及溶血蛋白质、蚁酸等,呈酸性,有溶血作用

    。当被咬伤时,其毒液顺尖牙注入被咬者皮下,引起被蛰者中毒。
    中毒表现:皮肤被蜈蚣螫伤后,被螫局部红肿、刺痛、严重者可出现水疱,瘀斑、组织坏死、淋巴管炎及局部淋

    巴结肿痛等。全身症状较轻微,有畏寒、发热、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
    紧急处理:被螫局部伤口立即用碱性溶液,如肥皂水或5%小苏打溶液冲洗,用新鲜草药捣烂外敷,如鲜扁豆叶、

    半边连、野菊花、鱼腥草、蒲公英、芋头等,可任选一种;疼痛剧烈者可用冰块冷敷,出现中毒表现者者可到医院就

    诊。
    中毒预防:在蜈蚣密集地区作业时要穿长衣裤,避开蜈蚣。
     

    松毛虫
    生长在楝科植物白雪松树林中或白雪松树周围,为白雪松树的害虫。卵产在白雪松的叶子上。在受到外界刺激或

    树落叶后可侵入村民家中,对人体造成危害。
    毒性:松毛虫的幼虫体表有毒毛,人接触松毛虫幼虫时皮肤易被刺伤,其分泌的毒液能引起全身症状,毒液成分

    不明。
    中毒表现:接触松毛虫后数分钟至数日出现接触部位的局部疼痛、红肿、丘疹或水疱,可持续数日。严重者可有

    发热,血沉加快,全身皮下瘀血或出血,可出现骨组织破坏,引起骨质疏松或骨密度增高,症状可持续数月。
    紧急处理:去除毒毛,可用胶布粘贴患处,然后快速撕去胶布,将毒毛粘除,需反复多次。去除毒毛后外涂肤氢

    松软膏;出现中毒表现者到医院治疗。
    中毒预防:在林区工作或到林区旅游时要穿长衣裤,注意暴露部位的防护,尽量避免从树的枝叶间穿行。
     

    毒蜘蛛
    毒蜘蛛种类繁多,以穴居狼蛛(又称黑寡妇、砂漏蜘蛛、致命红斑蛛)毒性最强。
    毒性:毒液的主要成分是一种神经性毒蛋白,对运动神经有麻痹作用。其螫肢(上腭)刺破人的皮肤后,毒液可

    经螫肢侵入人体而引起中毒。雌蜘蛛毒性大于雄蜘蛛。
    中毒表现:被蜘蛛咬伤后出现局部疼痛、红肿,严重时伤口区苍白,周围发红,起皮疹,可有坏死。全身表现有

    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痛、流诞、全身无力、足跟麻木、刺痛感、,可有畏寒、发热、大汗、流泪、瞳孔缩小

    、视物模糊、血压升高及全身肌肉痉挛等。严重者出现休克、呼吸困难、溶血、急性肾功能衰竭、中毒性脑病、脑水

    肿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
    紧急处理:立即在咬伤部位近心端扎止血带,每15~20分钟放松约1分钟,止血带结扎总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尽

    快在咬伤的局部消毒后作十字形切口,用注射器等装置负压抽吸毒液,用石炭酸烧灼或涂2%碘酊后,可放松止血带

    ;现场处理后立即送医院治疗。
    中毒预防:在有毒蜘蛛分布的地域工作或行走要穿高腰鞋、长袜、长裤,裤脚要扎牢。尽量避开可疑有毒的蜘蛛


     

    河豚鱼
    又称吹肚鱼、气泡鱼、连巴鱼及台巴鱼等。共有200多个品种,可引起中毒的有9种。因其肉味道鲜美,许多地方

    有食用河豚的习俗。全年均有发病,但以春季高发。
    毒性:含河豚毒素、河豚酸、卵巢毒素和肝脏毒素。对中枢神经和神经末稍有麻痹作用,0.5毫克即可致人中毒死

    亡。不同种类及不同季节其毒性不同,春、夏季及卵巢孕育阶段毒性最强。以卵巢、爱猫扑.爱生活和肝脏为主要有毒部位,其

    次为肠道、血液、鳃、肾及皮肤等,肌肉和血液中也含有毒素。河豚毒素性质稳定,加热和盐腌均不能使其破坏。曾

    有误食河豚肝10克致死的报道。
    中毒表现:发病急,食后0.5~6小时可出现四肢乏力、口渴、恶心、呕吐、腹泻,手指、口唇、舌尖麻木、眼睑下

    垂、酒醉样,严重者言语不清、心律失常、血压下降等。最短10分钟可死亡。
    紧急处理:立即手法或药物催吐,尽快将患者送医院急救。
    中毒预防:我国禁止销售河豚鱼,渔民捕捞时必须将河豚鱼剔除,不得流入市场。对河豚鱼中毒高发地区的公众

    进行识别河豚鱼和预防河豚鱼中毒的教育。
     

    动物肝脏
    肝脏是动物的主要代谢器官,含有多种复杂的成分,有些成分过量可引起各种不良反应。其中肝组织中含有大量

    维生素A。肝组织含维生素A高的动物有鲨鱼、鳕鱼、狗肝、熊肝、狼肝、狍子肝等。进食大量猪肝也可引起中毒。
    毒性:每克鲨鱼肝中含维生素A 10450国际单位,每克狗肝中含维生素A 70000国际单位,而成人一次摄入维生素A

    50万国际单位,儿童一次摄入30万国际单位即可引起中毒。除此以外,鲨鱼肝中还含有麻痹毒、痉挛毒、维生素D等

    ,狗等动物肝脏中的维生素A耐热,易于吸收,一次摄入狗肝70~80克可致中毒。
    中毒表现:多数在进食后3~8小时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痛、水样便、面部潮红、结膜充血,严重者出

    现嗜睡、尿黄、全身黄染等。部分患者有结膜出血、瞳孔轻度扩大、视物模糊、畏寒、发热、心动过速等。2~3天后

    可有脱皮现象,多从面部开始,逐渐蔓延至四肢、躯干,可有脱发。
    紧急处理:立即手法或药物催吐,催吐后口服活性炭100克。多饮水。口服维生素B、C。出现中毒表现者需尽快到

    医院就诊。
    中毒预防:动物肝脏中维生素A的含量和动物的种类、品种有关,一般冬季含量较高。避免一次进食大量动物肝。
     

    含高组胺鱼
    含高组胺鱼类主要有鲐鱼、竹荚鱼、金枪鱼、青鳞鱼等青皮红肉鱼类。食用不新鲜或腐败的这类鱼可引起中毒。
    毒性:这些鱼体内含有较高的组氨酸,组氨酸经脱羧酶作用强的细菌,如摩氏摩根菌或无色菌等作用下,脱羧基

    产生组胺,当组胺积蓄到一定量时就可引起心血管及神经系统毒性。国家规定,鲐鱼中组胺含量小于100毫克/100克

    ,其他鱼类体内组胺含量小于30毫克/100克。腌制咸鱼时原料不新鲜或腌不透时含组胺较高,食用后可引起中毒。
    中毒表现:食后迅速出现脸红、头晕、头痛、心慌、心率快、胸闷及呼吸困难等。部分患者可有眼结膜充血、瞳

    孔扩大、视物模糊、面部肿胀、口和舌及四肢发麻、荨麻疹、血压下降等。多数患者恢复较快。
    紧急处理:立即手法或药物催吐,催吐后口服活性炭100克。出现中毒症状者要到医院就诊。
    中毒预防:销售的鲐鱼等青皮红肉鱼类必须是冷冻产品,选购时要特别注意其是否新鲜,如发现鱼眼变红、色泽

    差、鱼体无弹性的不要购买,更不能食用。腌鱼时要劈开鱼背,并用25%以上的食用盐腌制。烹调前要去除鱼的内脏

    ,洗净、切段后浸泡2小时以上,宜清蒸、酥焖,不宜油煎或油炸。
     

    动物甲状腺
    中毒系误食动物甲状腺所致,临床上以误服猪甲状腺中毒者最为多见。主要中毒原因是屠宰时未将动物甲状腺剔

    除所至。
    毒性:动物甲状腺中含大量甲状腺素。甲状腺素性质稳定,加热600℃以上才能被破坏。人食用新鲜甲状腺3克就

    可引起中毒。大量甲状腺素进入体后可引起内分泌失调,产生甲状腺机能亢进的临床表现。甲状腺素能通过胎盘或乳

    腺排泄,引起胎儿、乳儿中毒。
    中毒表现:误食动物甲状腺后数十分钟至数天出现头痛、头晕、无力、四肢酸痛、烦躁、易激惹、舌、眼睑和手

    指震颤、四肢痛觉过敏或麻木、发痒、多汗、体温升高、食欲增加、体重减轻、心率加快。还可出现恶心、呕吐,腹

    痛、腹泻等。严重者可出现抽搐、精神失常或昏迷。女性中毒后出现精神症状比例较大。
    紧急处理:立即手法或药物催吐,催吐后口服活性炭50克。卧床休息,减少体力消耗,至体温恢复正常。加强营

    养,给予高热量、高糖、高维生素饮食。出现中毒表现者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中毒预防:屠宰动物时要严把质量关,不让带甲状腺组织的肉及其制品上市。公众在购买肉制品时要注意识别。

    细菌性食物中毒


      人们吃了含有细菌或细菌毒素的食品而引起的非传染性疾病称为细菌性食物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一年四季都有

    发生,但以气候炎热的季节发生较为频繁。一方面是因为细菌在温度较高时繁殖快,另一方面人们在气温高时进食较

    多的生冷食品,并且高温使人抵抗力减低,易于发病。

      细菌性食物中毒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多表现为一个家庭或一个集体中多人发病,但也可单个人发病。能引起细菌

    性食物中毒的细菌有许多种,几乎所有的食品都有被细菌污染的可能。

      细菌性食物中毒是一类常见且能够避免的中毒,总体上要从以下三个方面预防:

      1. 防止食物被细菌污染:能够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菌在自然界分布很广,这些菌可以通过尘土、昆虫、粪便、食

    品加工、人的携带等方式传播。患肠道传染病、皮肤感染的人接触食品时能够造成食品污染。我们生活的环境中也充

    满了致病菌,养成饭前便后正确洗手的习惯。另外,保持食品加工场所卫生,严格分开生熟食品加工用具,防止老鼠

    、苍蝇、蟑螂孳生对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也很重要。

      2. 控制细菌繁殖:在适宜的条件下,一个细菌经8小时的连续繁殖就能生成1600万个细菌。大部分细菌适宜的繁

    殖温度在37°C左右,在10°C以下,绝大部分细菌繁殖缓慢。因此,冰箱贮存的食物只能延缓细菌的繁殖生长,不能

    杀灭细菌。值得注意的是,一些致病的细菌,如李斯特氏菌、耶尔森氏菌等能在4°C左右缓慢繁殖,所以冰箱并非保

    险箱,食品不宜在冰箱中过久保存,食用前必须再次加热。盐腌、糖渍、干制都是控制细菌繁殖,改善食品风味的有

    效方法。卤制食品出锅后要尽快冷却,以免其中残留的细菌大量繁殖。

     3. 杀灭细菌:生的肉、乳、蛋、蔬菜等不可避免的带有各种细菌。充分加热是杀灭食品中细菌的有效方法。加工

    大块肉类食品要保证足够的加热时间,使肉的中心部分熟透。厨房的刀具、案板、抹布要经常清洗、消毒。蒜对预防

    食物中毒有一定的效果。一些细菌在食品上繁殖后并不使食品在外观、气味上有所改变,所以不能以食品腐烂、变味

    来判断是否能够食用。




    变形杆菌
    变形杆菌广泛分布在自然界中,如土壤、水、垃圾、腐败有机物及人或动物的肠道内。中毒食品主要以动物性食

    品为主,其次为豆制品和凉拌菜,发病季节多在夏、秋,中毒原因为被污染食品在食用前未彻底加热,变形杆菌食物

    中毒是我国常见的食物中毒之一。
    毒性:变形杆菌一般不致病。夏、秋季节温度高,变形杆菌在被污染的食品中大量繁殖,如食用前未彻底加热,

    其产生的毒素可引起中毒。
    中毒表现:进食后2~30小时出现上腹部刀绞样痛和急性腹泻,伴有恶心、呕吐、头痛、发热。病程较短,一般1~3

    天可恢复,很少有死亡。
    紧急处理:注意休息,多饮水,一般不需特殊治疗可自行恢复。较重者可用抗生素治疗,如氯霉素、庆大霉素等


    中毒预防:防止污染、控制繁殖和食用前彻底加热杀灭病原菌是预防变形杆菌食物中毒的三个主要环节。发现中

    毒后要立即停止食用怀疑被变形杆菌污染的食品,注意食品的贮藏卫生和个人卫生,防止食品污染。
     

    沙门氏菌
    沙门氏菌主要污染肉类食品,鱼、禽、奶、蛋类食品也可污染此菌。沙门氏菌食物中毒全年都可发生,但以夏、

    秋季多发。吃了未烧煮透的病、死牲畜肉或在屠宰后其它环节污染的牲畜肉是引起沙门氏菌食物中毒的最主要原因。
     



    葡萄球菌
    葡萄球菌广泛存在于我们生存的环境中,引起中毒的葡萄球菌主要是能够产生肠毒素的葡萄球菌,其中以金黄色

    葡萄球菌致病力最强。被葡萄球菌污染的食品在较高温度下存放时间过长,如在25~30°C环境中存放5~15小时,就能

    产生足以引起中毒的葡萄球菌肠毒素,吃了这种食物就会引起中毒。葡萄球菌食物中毒多发生在夏、秋季节,其它季

    节也有发病的。污染的食品主要为乳制品、蛋及蛋制品、各类熟肉制品,其次是含有乳类的冷冻食品。
    中毒表现:进食后2~4小时内出现剧烈呕吐,可吐出胆汁和血性胃液。并有头痛、恶心、腹痛、腹泻等。儿童发病

    较成年人多,且病情严重。葡萄球菌中毒病程较短,一般1~3天痊愈,很少死亡。
    紧急处理:注意休息和多饮水,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对呕吐、腹泻严重的患者,应补充糖盐水或输液治疗。明显

    精神差、腹泻重的患者需送医院治疗。
    中毒预防:一般烹调温度不能破坏葡萄球菌肠毒素。不要食用患局部化脓性感染、上呼吸道感染者接触过的食品

    ,以及在较高温度下放置时间较长的熟肉、奶、蛋及其制品等。常温下剩饭应放置在阴凉、通风条件下不要超过4个

    小时。冰箱内存放的食品要及时食用。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要面对食品咳嗽、打喷嚏,饭前便后洗手。
     

    肉毒梭菌
    肉毒梭菌在没有氧气的环境下生长、繁殖。它产生的肉毒毒素是一种强烈的神经毒素,人消化道中的消化酶、胃

    酸很难破坏其毒性,但很容易被碱或加热破坏而失去毒性。中毒的原因主要是进食了污染肉毒毒素的食品,并且在食

    用前未进行彻底的加热处理。肉毒梭菌中毒多发生在冬、春季。中毒与饮食习惯有关,主要为家庭自制的豆酱、臭豆

    腐、面酱和豆豉等发酵食品,其次为肉类和罐头食品。
    中毒表现:进食被肉毒毒素污染的食物后1~7天出现头晕、无力、视物模糊、眼睑下垂、复视,随后咀嚼无力、张

    口困难、言语不清、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头颈无力、垂头等。严重的导致呼吸困难。多因呼吸停止而死亡。
    紧急处理:尽快将患者送往医院治疗。肉毒梭菌毒性较强,要症状全部消失后方能停药。
    中毒预防:对可疑污染食物进行彻底加热是预防肉毒梭菌中毒发生的可靠措施。自制发酵酱类时,盐量要达到14%

    以上,并提高发酵温度;要经常日晒,充分搅拌,使氧气供应充足;不吃生酱。
     

    志贺氏菌
    志贺氏菌属即通常所称的痢疾杆菌,这种菌在阳光下30分钟可被杀死。但该菌耐寒,在冰块中能生存3个月,在牛

    奶、水果和蔬菜中可生存1~2周,被污染的衣服、用具等可带菌数月之久。志贺氏菌食物中毒(痢疾)全年均有发生

    ,但夏、秋两季多见。中毒食品以冷盘和凉拌菜为主。熟食品在较高温度下存放较长时间是中毒的主要原因。
    中毒表现:进食污染食物后6~24小时内出现恶寒、发热、呕吐、剧烈腹痛、频繁的腹泻,水样便,混有血液和黏

    液;严重者出现(儿童多见)惊厥、昏迷,或手脚发冷、发绀、脉搏细而弱,血压低等表现。
    紧急处理:呕吐、腹泻轻的可口服糖盐水,应用抗生素。发热38?C以上或出现精神差者到及时到医院治疗。
    中毒预防:不要食用存放时间长的熟食品,注意食品的彻底加热和食用前再加热。同时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接触直接入口食品之前及便后必须彻底用肥皂洗手。不吃不干净的食物及腐败变质的食物,不喝生水。健康人咽部葡

    萄球菌带菌率可达20~40%,所以制作生冷、凉拌菜时必须注意个人卫生及操作卫生。
     

    李斯特氏菌
    李斯特氏菌广泛分布在土壤、污水、动物粪便、蔬菜、青饲料及其它多种食品中,部分正常人体内也可带有此菌

    。李斯特氏菌不怕碱,怕热不怕冷,它可以在5℃生长,在-20℃可存活一年。但58~59℃加热10分钟就可以杀灭。李

    斯特氏菌食物中毒多发生在夏、秋季节,中毒食品主要是奶及奶制品、肉制品、水产品和水果蔬菜等。中毒原因主要

    是食品未经煮熟、煮透,冰箱内冷藏的熟食品、奶制品取出后直接食用。
    中毒表现:进食被李斯特氏菌污染的食物后,一般在8~24小时内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严重的可表现为

    败血症、脑膜炎等,也可引起心内膜炎。除老幼体弱者外,一般很快恢复。累及脑干出现神经精神症状者预后较差。
    紧急处理:立即停止食用可疑污染的食品,口服糖盐水,治疗的首选药物为氨苄青霉素。出现中毒表现者要尽快

    到医院就诊。
    中毒预防:冰箱冷藏室内(4~10℃)保存的食品存放时间不宜超过1周,食用冷藏食品时应烧熟、煮透,牛奶最好

    煮沸后食用,对肉、乳制品、凉拌菜及盐腌食品要特别注意。
     

    蜡样芽孢杆菌
    蜡样芽孢杆菌分布广泛,特别是在谷物制品中。主要通过泥土、灰尘、昆虫、不干净的食具和食品从业人员传播

    。夏、秋季多发,中毒食品主要为剩米饭、米粉、甜酒酿、剩菜、甜点心及乳、肉类食品。中毒多因食品在食用前保

    存温度较高(20℃以上)和放置时间较长。
    毒性:蜡样芽孢杆菌产生致吐肠毒素和致腹泻肠毒素,前者耐热。主要作用于胃肠道,引起胃肠功能紊乱。
    中毒表现:食用被蜡样芽胞杆菌污染的食品后,一般在8~16小时内出现中毒症状,可分为呕吐型和腹泻型,或两

    者兼有。呕吐型症状以恶心、呕吐为主,并有头晕、四肢无力等;腹泻型以腹痛、腹泻为主。中毒症状8~36小时可消

    失,一般不会导致死亡。
    紧急处理:停止食用可疑污染的食品,多饮水。一般不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腹泻较重者可到医院就诊。
    中毒预防:蜡样芽胞杆菌在15℃以下不繁殖,剩饭、剩菜应放在低温保存。该菌污染的食品一般无腐败变质的异

    味,不易被发觉。因此,剩饭、剩菜在食用前一定要再加热。注意食品的贮藏和个人卫生,防止尘土、昆虫及其他不

    洁物污染食品。
     

    产气荚膜梭菌
    产气荚膜梭菌广泛分布于人畜粪便、土壤、污水等外环境中。中毒多发生在夏、秋季节。中毒食品多为生畜肉、

    禽肉、鱼及其它蛋白性食品。
    毒性:产气荚膜梭菌产生的的肠毒素是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因素。被产气荚膜梭菌污染的食物即使在烹调加热后

    ,其芽孢仍可在较高温度、长时间贮存的过程中生长、繁殖,随食物进入肠道并产生肠毒素而引起中毒。加工后的食

    品在较高温度下长时间的缓慢冷却,而食用前没有再加热是引起中毒的主要原因。
    中毒表现:进食产气荚膜梭菌污染的食物后8~24小时出现腹痛和腹泻。症状轻微。除老幼体弱者外,一般预后良

    好。
    紧急处理:注意休息。一般无须特殊治疗。腹泻严重者,可口服糖盐水。
    中毒预防:肉类食品要彻底加热,食用前再加热是预防产气荚膜梭菌食物中毒的重要措施。煮熟的肉类食品应快

    速降温,低温贮存,存放时间应尽量缩短。
     

    副溶血性弧菌
    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种海洋细菌,主要来源于鱼、虾、蟹、贝类和海藻等海产品。此菌对酸敏感,在普通食醋中5分

    钟即可杀死;对热的抵抗力也较弱。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多发生在6~10月,海产品大量上市时。中毒食品主要是海

    产品,其次为咸菜、熟肉类、禽肉、禽蛋类,约有半数中毒者为食用了腌制品后。中毒原因主要是烹调时未烧熟煮透

    或熟制品被污染。
    中毒表现:进食被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的食物后10小时左右出现上腹部阵发性绞痛、腹泻,多数患者在腹泻后出现

    恶心、呕吐,腹泻多为水样便,重者为黏液便和黏血便。呕吐、腹泻严重,失水过多者可引起虚脱并伴有血压下降。

    大部分病人发病后2~3天恢复正常,少数严重病人由于休克、昏迷而死亡。
    紧急处理:发生中毒后要立即停止食用可疑中毒食品,并到医院医治。副溶血性弧菌对氯霉素敏感。呕吐、腹泻

    严重者要补充水和盐。
    中毒预防:调查显示,加工海产品的案板上副溶血弧菌的检出率为87.9%。因此,对加工海产品的器具必须严格清

    洗、消毒。海产品一定要烧熟煮透,加工过程中生熟用具要分开。烹调和调制海产品拼盘时可加适量食醋。食品烧熟

    至食用的放置时间不要超过4个小时。
     

    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
    大肠埃希氏菌在人和动物的粪便中大量存在,其中有少数几种能引起人类食物中毒。根据致病性的不同,致泻性

    大肠埃希氏菌被分为产肠毒素性、侵袭性、致病性、黏附性和出血性5种。部分埃希氏菌株与婴儿腹泻有关,并可引

    起成人腹泻或食物中毒的暴发。大肠埃希氏菌O157:H7是导致1996年日本食物中毒的暴发的罪魁祸首,它是出血性大

    肠埃希氏菌中的致病性血清型,主要侵犯小肠远端和结肠。常见中毒食品为各类熟肉制品、冷荤、牛肉、生牛奶,其

    次为蛋及蛋制品、乳酪及蔬菜、水果、饮料等食品。中毒原因主要是受污染的食品食用前未经彻底加热。
     

    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
    发酵玉米面制品、变质鲜银耳及其它变质淀粉类制品是引起中毒的主要原因,常见的食品有糯米面汤圆、吊浆粑

    、小米或高粱米面制品、马铃薯粉条、甘薯淀粉等。
    毒性:椰毒假单胞菌产生一种叫米酵菌酸的毒素,损害人的肝、脑、肾等器官。米酵菌酸耐热,一般烹调方法不

    能破坏其毒性,但日晒两日后可去除94%以上变质银耳中的毒素。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食物中毒多发生在夏、秋

    季节。潮湿、阴雨的天气,再加上储存不好,椰毒假单胞菌在食物中大量地生长繁殖,吃了这种食物就会发生中毒。
    中毒表现:进食后2~24小时出现上腹不适,恶心、呕吐(呕吐为胃内容物,重者呈咖啡色样物),轻微腹泻、头

    晕、全身无力等。重者可出现皮肤黄染、肝脾肿大、皮下出血、呕血、血尿、少尿、意识不清、烦躁不安、惊厥、抽

    搐、休克等,体温一般不升高,病死率高达40%~100%。
    紧急处理:立即手法或药物催吐,催吐后口服活性炭,并尽快到医院治疗。凡与患者吃过同种食物的人,不论是

    否发病,一律送往医院观察、治疗。
    中毒预防:严禁用浸泡、霉变的玉米制作食品。家庭制备发酵谷类食品时要勤换水,保持卫生,要保证食物无异

    味产生,最好的预防措施是不制作、不食用酵米面。禁止出售发霉变质的鲜银耳。学会正确辨别银耳的质量。正常干

    银耳经水泡发后,朵形完整、较大,菌片呈白色或微黄,弹性好,无异味;变质银耳不成形、发黏、无弹性,菌片呈

    深黄至黄褐色,有异臭味。发好的银耳要充分漂洗,食用前要摘除银耳的基底部。

    常见禁用灭鼠剂
    在我国,明文规定的禁用灭鼠剂有氟乙酰胺、氟乙酸钠、毒鼠强、毒鼠硅及甘氟。但现在人们在集贸市场能够购

    得的灭鼠剂主要为禁用灭鼠剂中的毒鼠强和氟乙酰胺。
    毒性:毒鼠强属剧毒类化学物,进入体内作用于神经细胞,引起痫性放电。氟乙酰胺属高毒类化学物,进入人体

    阻止能量代谢进行。此两种灭鼠剂均易经消化道吸收,在体内有蓄积作用,主要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也可造成肝

    脏、心脏的损伤。
    中毒表现:误服毒鼠强后10分钟~1小时内发病;氟乙酰胺一般2-15小时发病,严重者可在20分钟~1小时发病,

    表现为头痛、乏力、恶心、呕吐、肌束震颤等,可出现意识障碍及全身阵发性抽搐。部分毒鼠强中毒患者以突发癫痫

    大发作起病。两种灭鼠剂均可造成心律紊乱、心力衰竭、肝脏损害及精神症状。部分毒鼠强中毒患者在恢复期出现狂

    燥等严重的精神异常表现。
    紧急处理:毒鼠强和氟乙酰胺中毒的紧急处理原则相似。误服后立即口服催吐剂或刺激咽喉部催吐。然后迅速到

    医院急救。乙酰胺为氟乙酰胺的特效解毒药。中毒预防:不要购买、使用禁用灭鼠剂。要通过爱委会、防疫站等途径

    购买灭鼠药物。


    蚊蝇杀灭剂
    有喷雾剂型和固体片剂两种。主要成分为一种或多种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配制而成。主要产品有敌杀死、凯素灵

    、灭百克、灭百可、安绿宝、赛波凯、除虫精、高效灭百可、灭菊酯、杀虫菊酯、多虫畏、中西药酯、速灭菊酯、杀

    灭菊酯、中西杀虫菊酯、速灭杀丁、敌虫菊酯、戊酸氰醚酯等。对飞虫的杀灭效果较好。
    毒性:此类杀虫剂毒性较低,但不同产品毒性差异甚大,含氰基的品种毒性较大,可致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部

    分产品对皮肤和黏膜有轻度刺激作用。在体内代谢和排泄均甚快,无明显蓄积。
    中毒表现:吸入较大量后1~48小时出现面部感觉异常(烧灼感、针刺感、蚁走感或麻感)、头晕、头痛、乏力、恶

    心、呕吐、多汗。皮肤接触可产生接触性皮炎,会阴部接触局部红肿明显。眼溅入引起眼痛、畏光、流泪、眼睑水肿

    、球结膜充血水肿。口服后10分钟至1小时出现恶心、呕吐、上腹灼痛、食欲减退等表现,严重者出现不同程度意识

    障碍、肺水肿,甚至昏迷。
    紧急处理:经呼吸道、皮肤接触,症状不明显者脱离接触环境,到空气清新处,勿须其它特殊处理;口服中毒者

    ,立即口服催吐药物或刺激咽后壁人工催吐。有中毒症状者,速到医院治疗。
    中毒预防:居家喷洒蚊蝇杀灭剂后,人应尽快离开,待通风后再进入。存放在小儿不宜触摸到的地方。
     

    有机磷杀虫剂
    有机磷杀虫剂是一类最常用的农用杀虫剂,多数属高毒或中等毒类,少数为低毒类。主要品种有敌敌畏、辛硫磷

    、甲拌磷、久效磷、甲胺磷、马拉硫磷、敌百虫、乐果、氧化乐果、甲基1605、谷硫磷等。也有人将此类农药用于杀

    灭家庭中的害虫。
    毒性:有机磷农药进入体内后与胆碱酯酶结合,致使组织中乙酰胆碱过量,产生中毒表现。马拉硫磷与敌百虫、

    敌百虫与谷硫磷等混合使用有增毒作用。敌百虫在碱性溶液中转化为毒性更大的敌敌畏。
    中毒表现:喷洒农药所引起的中毒一般在2~6小时发病。口服中毒者多在10分钟至2小时发病。表现为乏力、头痛

    、头晕、倦怠、恶心、呕吐、腹痛、流涎、多汗、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瞳孔缩小、视物模糊、、呼吸道分泌物增加

    、呼吸困难、肌束颤动、失眠或嗜睡、烦躁、语言不清、意识模糊等。严重者可出现抽搐、昏迷、肺水肿、呼吸衰竭

    等。皮肤接触可出现接触性皮炎及皮肤灼伤。
    紧急处理:喷洒引起中毒者应立即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皮肤污染应立即用肥皂水彻底冲洗。眼溅入后,应

    使用清水冲洗,冲洗时间不少于20分钟。口服者应立即药物或手法催吐。中毒患者要迅速送医院治疗。阿托品、氯解

    磷定是特效解毒药。
    中毒预防:稀释后使用;防止皮肤污染;不要逆风喷洒;不要在工作时进食、饮水或抽烟;在吃饭、喝水、吸烟

    或上厕所前要洗手、洗脸;工作完毕要全身彻底冲洗;每天换洗工作服,工作服要和其它衣服分开洗。不要保存在人

    居住的房间中。禁止用有机磷杀虫剂杀灭体虱、跳蚤、疥虫等寄生虫。
     

    抗凝血灭鼠剂
    抗凝血灭鼠剂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类慢性灭鼠剂。一般采用低浓度、多次投放。主要品种有杀鼠灵、杀鼠迷、大隆

    、溴敌隆、杀它仗、敌鼠钠盐和氯敌鼠等。
    毒性:这类灭鼠剂作用机制是竞争性的抑制维生素K1的作用,抑制肝脏生产凝血酶原及凝血因子VII、IX、X。此

    外,杀鼠灵分解生成亚苄基丙酮,可引起毛细血管损害,造成出血。此类灭鼠剂多能从消化道完全吸收。各品种毒性

    不同,在人体内的半减期区别较大,杀鼠灵半减期为20~80小时,溴敌隆半减期长达24天。
    中毒表现:口服此类灭鼠剂早期可没有症状,一般1天到7天出现头晕、乏力、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常于3天

    后逐渐出现出血性表现。多表现为刷牙后的齿龈面渗血、创伤部位出血、皮下紫斑。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出现自发性

    出血,如皮肤紫癜、受压部位青紫或血肿、鼻衄、齿龈部出血、月经延长等。严重者可出现咯血、呕血、便血、血尿

    ,妇女可阴道出血,多因颅内出血或胃肠道出血死亡。
    紧急处理:误服后立即口服催吐剂或刺激咽喉部人工催吐,催吐后口服活性炭100克,然后迅速将患者送医院治疗

    。维生素K1是此类灭鼠剂的特效解毒剂。
    中毒预防:厂家要在灭鼠剂包装上作特殊标记。鼠药不要和食品混放,存放在小儿不能接触到的地方;毒饵的放

    置要严加管理,以免误服;灭鼠结束后要及时将剩余的灭鼠剂妥善处理;托儿所、学校等场所灭鼠要由专人负责,应

    在儿童离开后投放毒饵,儿童来到前将毒饵收回。
     

    常见禁用灭鼠剂
    在我国,明文规定的禁用灭鼠剂有氟乙酰胺、氟乙酸钠、毒鼠强、毒鼠硅及甘氟。但现在人们在集贸市场能够购

    得的灭鼠剂主要为禁用灭鼠剂中的毒鼠强和氟乙酰胺。
    毒性:毒鼠强属剧毒类化学物,进入体内作用于神经细胞,引起痫性放电。氟乙酰胺属高毒类化学物,进入人体

    阻止能量代谢进行。此两种灭鼠剂均易经消化道吸收,在体内有蓄积作用,主要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也可造成肝

    脏、心脏的损伤。
    中毒表现:误服毒鼠强后10分钟~1小时内发病;氟乙酰胺一般2~15小时发病,严重者可在20分钟~1小时发病,表

    现为头痛、乏力、恶心、呕吐、肌束震颤等,可出现意识障碍及全身阵发性抽搐。部分毒鼠强中毒患者以突发癫痫大

    发作起病。两种灭鼠剂均可造成心律紊乱、心力衰竭、肝脏损害及精神症状。部分毒鼠强中毒患者在恢复期出现狂燥

    等严重的精神异常表现。
    紧急处理:毒鼠强和氟乙酰胺中毒的紧急处理原则相似。误服后立即口服催吐剂或刺激咽喉部催吐。然后迅速到

    医院急救。乙酰胺为氟乙酰胺的特效解毒药。
    中毒预防:不要购买、使用禁用灭鼠剂。要通过爱委会、防疫站等途径购买灭鼠药物。
     

    蟑螂蚂蚁杀灭剂
    目前应用的主要是由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配制而成,但仍有以硼酸及硼酸盐为主要成分配制的。以硼酸及硼酸盐

    为主要成分的杀蟑螂剂毒性较大。
    毒性: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毒性同蚊蝇杀灭剂。硼酸及硼酸盐的致死量为0.1—0.5克/公斤体重。对细胞具有毒作

    用。因在肾脏的浓度较高,所以肾脏的损害也更为严重。
    中毒表现: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中毒表现同蚊蝇杀灭剂。硼酸及硼酸盐口服、皮肤黏膜吸收后均可出现呕吐、腹

    泻,大便呈粘液样或血性。严重者可有惊厥、抽搐、高热、黄疸、少尿、紫绀等。皮肤可出现红肿、脱屑、溃破。
    紧急处理:误服后立即口服催吐剂或刺激咽喉部人工催吐,催吐后口服活性炭100克。然后到医院就诊。
    中毒预防:家庭和公共场所蟑螂蚂蚁杀灭剂要妥善保管,不要和食品混放,存放在小儿不能接触到的地方,使用

    后要及时回收。


    消毒剂安全使用和中毒防范


    消毒剂用于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要求,将病原微生物消灭于人体之外,切断传染病的传播

    途径,达到控制传染病的目的。近年来各国着重寻找对环境无害而作用快速的消毒剂,其中以过氧化氢和二氧化氯气

    体灭菌法更受瞩目,臭氧的消毒也有广阔的使用价值。

    消毒剂按照其作用的水平可分为灭菌剂、高效消毒剂、中效消毒剂、低效消毒剂。灭菌剂可杀灭一切微生物使其达

    到灭菌要求,包括甲醛、戊二醛、环氧乙烷、过氧乙酸、过氧化氢、二氧化氯等。高效消毒剂可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

    (包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等,对细菌芽胞也有一定杀灭作用,达到高水平消毒要求,包括含氯消毒剂

    、臭氧、甲基乙内酰脲类化合物、双链季铵盐等。中效消毒剂仅可杀灭分枝杆菌、真菌、病毒及细菌繁殖体等微生物

    ,达到消毒要求,包括含碘消毒剂、醇类消毒剂、酚类消毒剂等。低效消毒剂仅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和亲酯病毒,达到

    消毒剂要求,包括苯扎溴铵等季铵盐类消毒剂、氯己定(洗必泰)等双胍类消毒剂,汞、银、铜等金属离子类消毒剂

    及中草药消毒剂。

    最常用的化学消毒剂按其化学性质不同可分为九大类:


       一、含氯消毒剂

      二、过氧化物类消毒剂

      三、环氧乙烷 ethylene oxide

      四、醛类消毒剂

      五、酚类消毒剂

      六、含碘消毒剂

      七、醇类消毒剂

      八、季铵盐类消毒剂

      九、双胍类消毒剂


    消毒剂误用或中毒后的紧急处理:

    大量吸入:要迅速从有害环境中撤到空气清新处,更换被污染的衣物,洗手和其他暴露皮肤,如大量接触或有明

    显不适的要尽快的附近的医院就诊。

    皮肤:接触高浓度消毒剂后及时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用淡肥皂水清洗,如皮肤仍有持续疼痛或刺激症状,

    要在冲洗后就近去专科医院就诊。

    眼:溅入后立即用流动清水持续冲洗不少于15分钟,如仍有严重的眼部疼痛、畏光、流泪等症状,要尽快到附近医院

    就诊。

    误服中毒:对成年人要立即口服不超过200毫升的牛奶,可多次服用。也可服用生蛋清3-5个。一般不要催吐、洗胃。

    含碘消毒剂中毒可立即服用大量米汤、淀粉浆等。出现严重胃肠道症状者,要立即到附近医院就诊。

    消毒剂中毒的预防:

    正确选用、按说明书使用消毒剂,不是浓度越高越好,施药过程中要有适当的防护措施(口罩、手套、防护服、眼罩

    等),熏蒸消毒时,人员不要在消毒地点停留。消毒完毕后,通风1~2小时再进入消毒地点。大面积消毒要在专业人

    员指导下进行。家庭中存放的消毒剂要放置在小儿不能接触到的地方,或上锁保存。避免使用酒瓶、饮料瓶盛装消毒

    剂,以免误用。


    含氯消毒剂
       
     这类消毒剂包括:无机氯化合物,如次氯酸钠(10~12%)、漂白粉(25%)、粉精(次氯酸钙为主,80-85%) 、氯化磷酸

    三钠(3~5%);有机氯化合物,如二氯异氰尿酸钠(60~64%)、三氯异氰尿酸(87~90%)、氯铵T (24%)等。无机氯性质

    不稳定,易受光、热和潮湿的影响,丧失其有效成分,有机氯则相对稳定,但是溶于水之后均不稳定。这类消毒剂使

    用时溶液pH值越高,杀菌作用越弱,pH值8.0以上,可失去杀菌活性;有机物明显影响其杀菌作用;温度每升高10℃

    ,杀菌时间可缩短50~60%。

    1. 漂白粉Calcium hypochloriate mixtures

    漂白粉是一种白色颗粒状粉末,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其它有氢氧化钙、氯化钙、氧化钙,含有效氯25%左右。

    使用方法和范围:用漂白粉配制水溶液时应先加少量水,调成糊状,然后边加水边搅拌成乳液,静置沉淀,取澄清

    液使用。漂白粉干粉可用于铺垫墓葬,地面和人、畜排泄物的消毒,其水溶液可用于餐具、饮水消毒,污水处理,粪

    便处理等。

    安全使用:注意漂白粉对织物的漂白作用和对各类物品如金属制品的腐蚀作用,操作时应做好个人防护。漂白粉应

    保存在密闭容器内,放在阴凉、干燥、通风处。

    毒性:主要为皮肤粘膜刺激作用。大鼠经口LD50 850 mg/kg,人TDLo 经口143 mg/kg。

    中毒表现:

    正常使用:可出现轻微的呼吸道刺激症状,少数人有眼睛刺激症状。

    误用:口服大于5ml/kg时,可以出现口咽、食道、胃粘膜损伤,如恶心、呕吐、烧心、返酸等,严重者可出现低血

    压、高氯血症、高钙血症等。可因氯气的吸入发生中毒,出现呼吸道刺激症状,如咳嗽、气喘、呼吸困难等,严重者

    可出现化学性支气管炎、肺炎,甚至肺水肿。眼睛溅入,可出现疼痛、畏光、流泪等刺激症状。皮肤接触高浓度水溶

    液可出现局部水疱、红肿、皮炎等。

    处理:

    吸入:转移至新鲜空气处,如出现咳嗽、呼吸困难等呼吸道刺激症状,给予吸氧及对症治疗,出现急性肺损伤,应

    早期给予激素治疗,必要时使用呼吸机支持。

    眼:使用大量清水持续冲洗15分钟,有持续的疼痛、畏光、流泪症状,就近去专科医院就诊。

    皮肤:彻底使用清水或肥皂水清洗,如皮肤仍有持续疼痛或刺激症状,就近去专科医院就诊。

    误服: 不主张洗胃、催吐、导泻,可立即口服100~200 ml的牛奶、蛋清或氢氧化铝凝胶,不主张使用酸碱中和剂



    对医师建议:对症处理。

    2. 漂粉精Calcium hypochloriate

    漂粉精是白色粉末,比漂白粉易溶于水且稳定,成分为次氯酸钙,含杂质少,有效氯含量80~85%。使用方法范围、

    中毒表现和处理见漂白粉。

    3. 次氯酸钠 sodium hypochloriate

    无色至浅黄绿色液体,存在铁时呈红色。溶于冷水,在热水中分解为氯化钠、氯酸钠和氧。有效氯含量10~12%。含

    碱度2~3%的溶液可储存10~15天。

    毒性:人(女性)经口TDLo:1 gm/kg。人(男性)静脉注射TDLo:45 mg/kg。小鼠经口LD50:5800 mg/kg。大量吸

    收时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对皮肤、粘膜有较强的刺激作用。

    中毒表现:过量吸入次氯酸气雾可引起明显呼吸道刺激反应和肺水肿。误服后口腔、咽喉、食道和胃有烧灼感,恶

    心、呕吐、呕血,可发生咽喉水肿、胃穿孔和腹膜炎,严重者可出现循环衰竭,皮肤湿冷、青紫、呼吸变浅,继而昏

    迷。摄入致死剂量的次氯酸钠可产生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处理:

    吸入:转移至新鲜空气处,如有咳嗽、呼吸困难等呼吸道刺激症状,给予吸氧及对症治疗,出现急性肺损伤,应早

    期给予激素治疗,必要时使用呼吸机。

    眼:使用大量清水持续冲洗15分钟,有持续的疼痛、畏光、流泪症状,就近去专科医院就诊。

    皮肤:彻底使用清水或肥皂水清洗,如皮肤仍有持续疼痛或刺激症状,就近去专科医院就诊。污染的衣服要洗干净

    后再穿。

    误服:可口服100~200毫升的生蛋清、氢氧化铝凝胶或牛奶 。适量输液、利尿以促进毒物排泄。出现高铁血红蛋白

    血症时,血红蛋白在肾小管的酸性环境中易形成管型,碱性药物可促进其溶解,减少阻塞,加强排泄,改善肾脏功能

    ,静脉滴注50%葡萄糖液以加速高铁血红蛋白还原成血红蛋白,促进毒物排泄,口服碳酸氢钠1~2g/次,1日3次,或用

    4~5%碳酸氢钠静滴。

    4. 84消毒液

    无色或淡黄色液体,是次氯酸钠和表面活性剂的混配消毒剂,有效氯含量5.5~6.5%。使用方法范围、中毒表现

    和处理见漂白粉。

    5.优氯净(二氯异氰尿酸钠)Sodium dichloroisocyanurate

    有机氯消毒剂,白色晶体,性质稳定,有效氯60%左右,水溶液稳定性较差。

    毒性:低毒。人经口LDLo:3570 mg/kg,大鼠经口LD50:420 mg/kg,兔经皮LDLo:3160 mg/kg。眼刺激实验:100

    mg/24H,反应是轻微的。

    中毒表现:

    正常使用:对皮肤粘膜无明显刺激性。

    误用:其粉尘对眼和上呼吸道有中度的刺激。可引起眼和皮肤灼伤。浓溶液可引起腐蚀刺激,误服后有明显的胃肠

    道腐蚀作用,可有肝功能异常。

    处理:

    吸入:转移至新鲜空气处,如呼吸困难给氧。

    眼:立即用清水冲洗15分钟,症状持续存在,去医院就诊。

    皮肤: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如发现皮肤刺激症状不缓解或加重,去医院就诊。污染的衣服要洗干净后再穿。

    误服:不主张洗胃、催吐、导泻和使用酸碱中和剂,可立即口服100~200 ml的牛奶、蛋清或氢氧化铝凝胶。

    对医师建议:对症处理。



    过氧化物消毒剂
     
    过氧化物类消毒剂有强氧化能力,各种微生物对其十分敏感,可将所有微生物杀灭。这类消毒剂包括过氧化氢、过

    氧乙酸、二氧化氯和臭氧等。它们的优点是消毒后在物品上不留残余毒性,由于化学性质不稳定须现用现配,且因其

    氧化能力强,高浓度时可刺激、损害皮肤粘膜、腐蚀物品。

    1. 过氧化氢 hydrogen peroxide

    无色透明液体,深层时略带淡蓝色, 用水稀释的过氧化氢可以降低它的分解活性,微酸性液体,具有漂白作用,其

    分子内含有活性氧47%。过氧化氢与许多无机化合物或杂质接触后会迅速分解,放出大量的氧、热量和水蒸气。过氧

    化氢对热、杂质、冲击、酸度、强光等均有敏感,极易发生分解,须加入少量的有机物或无机物作为安定剂,如磷酸

    及其盐类、锡酸盐、8-羟基喹啉等。

    使用方法和范围:室内空气消毒时使用1.5~3%过氧化氢喷雾,20ml/m3作用30~60分钟。10%过氧化氢可杀灭芽孢。温

    度越高杀菌力越强,空气的相对湿度在20~80%时,湿度越大,杀菌力越强,相对湿度低于20%,杀菌力较差,浓度越

    高杀菌力越强。气雾用于空气、物体表面(墙壁、家具、地板等)消毒,溶液用于餐具、便器、手等消毒。

    安全使用:存放60%以上的过氧化氢用纯铝(含铝99.6%以上)、聚四氯氟乙烯、聚三氯乙烯制成容器(严格清洗和钝化

    ),严禁铁、铁锈或尘土等杂质进入(应带有防尘过滤器的排气孔)。20~60%的过氧化氢储存于聚乙烯桶或纯铝桶中。

    储存场地应防止太阳光直射,应有充足的水源和消防水龙带以及喷雾装置。若发现高浓度过氧化氢泄漏,用水冲洗泄

    漏液,若发现温度比外界温度升高5℃以上,可加入适量安定剂(磷酸)或用蒸馏水稀释,若无法控制分解,温度比大

    气温度高10℃以上,可将过氧化氢紧急泄出,若发现容器排气孔中冒出蒸气,所有人员应迅速撤至安全地方。

    毒性:大鼠经口LD50:1518 mg/kg(8~20%),小鼠经口LD50:2g/kg(90%),女性经口TDL0:1200 mg/kg(30%),

    男性经口TDL0:1429mg/kg(30%)。浓度为3%的过氧化氢未发现明显的皮肤、眼、消化道的毒性作用。浓度大于10%

    的过氧化氢有较强的氧化性和腐蚀性,可引起皮肤、眼、消化道的化学性烧伤。

    中毒表现:

    正常使用:极轻微的粘膜刺激作用。

    误用:口服大量的3%过氧化氢可能会发生呕吐和腹泻。高浓度的过氧化氢(>10%)可引起眼睛、皮肤的灼伤,出现

    水疱、角膜水肿甚至溃疡穿孔。口服高浓度的过氧化氢(>10%)口腔、咽喉、食道和胃有烧灼感,出现消化道溃疡

    出血甚至穿孔,严重者可昏迷、抽搐、休克。吸入高浓度的过氧化氢蒸汽(>10%)可引起严重的呼吸道刺激症状,

    出现咳嗽、气喘、呼吸困难,甚至化学性肺水肿。

    处理:

    皮肤沾染时,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也可用2%碳酸钠溶液冲淡。皮肤刺激症状不缓解或加重,去医院就诊。

    眼睛沾染时,应立即用清水冲洗15分钟以上,症状持续应去就医。

    误服低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立即催吐或洗胃。口服高浓度的过氧化氢(>10%),出现明显的消化道腐蚀症状后,

    不主张洗胃、催吐、导泻,立即口服100~200 ml的牛奶、蛋清或氢氧化铝凝胶。

    对医师建议:对症处理。

0
    +关注 私聊
  • 小虾米

    第14楼2011/02/13

    2.过氧乙酸 Peroxyacetic acid

    无色液体,有难闻气味。一般商品过乙酸不超过40%,过氧化氢不超过6%,含水和微量硫酸。对许多金属有腐蚀作用

    ,包括铝,是强氧化剂,加热至110℃左右或由于自发化学反应发生爆炸,在稍高温度下分解而产生氧气。

    使用方法和范围:0.1%的过氧乙酸1~10分钟可杀灭细菌繁殖体,0.5%的过氧乙酸5分钟可杀灭结核杆菌和真菌,30分

    钟可杀灭枯草杆菌芽孢。溶液用于浸泡消毒餐具、便器、体温计等,过氧乙酸气雾浓度达到1g/m3可杀灭物体表面的

    芽孢,可用于墙壁、家具、地板等消毒。温度越高杀菌力越强,但温度降至-20℃时,仍有明显杀菌作用,喷雾消毒

    时,空气的相对湿度在20~80%时,湿度越大,杀菌力越强,相对湿度低于20%,杀菌力较差,浓度越高杀菌力越强,

    有机物可能减低杀菌力。

    安全使用:过氧乙酸性质不稳定,其稀溶液极易分解,应于用前配制,并避免接触金属离子。对多种金属和织物有强

    烈的腐蚀和漂白作用,使用时注意。接触高浓度过氧乙酸时,应采取防护措施。物品用过氧乙酸消毒后,放置1~2小

    时后再使用。

    毒性:大鼠经口LD50:1540 uL/kg,吸入LC50:450 mg/m3。小鼠经口LD50:210 mg/kg。兔经皮LD50:1410 uL/kg。

    一种强的皮肤、粘膜腐蚀剂。动物实验显示为可疑致癌物。

    中毒表现:

    正常使用:有呼吸道刺激症状和眼睛刺激症状。

    误用:皮肤接触高浓度溶液可出现局部水疱、红肿、皮炎、溃疡等。

    眼睛溅入,可出现疼痛、畏光、流泪等刺激症状,严重者出现角膜水肿、溃疡穿孔甚至失明。

    口服:可以出现口咽、食道、胃粘膜损伤,如恶心、呕吐、出血等,严重者溃疡穿孔、休克、食道狭窄等。

    吸入中毒:出现呼吸道刺激症状,如咳嗽、气喘、呼吸困难等,严重者可出现化学性支气管炎、肺炎,甚至肺水肿



    处理:

    皮肤沾染时,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也可用2%碳酸钠溶液冲淡。皮肤刺激症状不缓解或加重,去医院就诊。

    眼睛沾染时,应立即用清水冲洗15分钟以上,症状持续应去就医。

    误服中毒者,不主张洗胃、催吐、导泻,立即口服100~200 ml的牛奶、蛋清或氢氧化铝凝胶。

    吸入中毒:转移至新鲜空气处,如出现咳嗽、呼吸困难等呼吸道刺激症状,给予吸氧及对症治疗,出现急性肺损伤

    ,应早期给予激素治疗,必要时使用呼吸机。

    对医师建议:对症处理。

    3.臭氧ozone

    浅兰色的气体或兰色液体,浓度低于2ppm时可闻到令人愉快的特有的气味,浓度较高时有刺激性气味。强氧化剂,

    不稳定。溶液遇振动、热源、明火或浓溶液与强还原剂反应会发生爆炸。杀菌迅速,无残留。

    使用方法和范围:熏蒸消毒。用于空气、饮用水、果蔬、餐饮具、生活用水、游泳池水等的消毒。

    安全使用:高浓度臭氧对人有毒,大气允许浓度为0.2mg/ m3,工作场所允许浓度1.0mg/m3。液化臭氧钢并应存放在

    阴冷处。人不应停留于消毒场所。

    毒性:人吸入LCLo:50 ppm/30Min,TCLo:100 ppm/1Min,600 ppb/2H。人(男性)吸入TCLo:80 ppb/6.6H,1860

    ppb/75M。大鼠吸入LC50:4800 ppb/4H。小鼠吸入LC50:12600 ppb/3H。臭氧对上、下呼吸道刺激性很强,在0.01~

    0.05 ppm时,其特征性气味很易识别。臭氧对呼吸系统毒性比氮氧化合物大10~15倍。从动物实验得出0.3 ppm是臭

    氧毒性表现的起点。人的嗅阈为0.02~0.03 mg/m3,0.1 mg/m3下30min,对上呼吸道开始有刺激,7.85~9.62 mg/m3

    下1小时,开始发生肺水肿。此外,臭氧还有类离子辐射作用,可引起染色体结构的损伤。

    中毒表现:

    吸入臭氧后,可出现咽喉干燥,咳嗽、咯痰、胸闷等,可伴有食欲减退、乏力、睡眠障碍等。重者吸入臭氧后数小时

    可逐渐出现肺水肿。

    对眼睛有刺激,可出现疼痛、畏光、流泪等症状。

    处理:

    如果吸入大量臭氧,迅速将中毒者移至通风处,如出现呼吸困难,可给予氧气吸入,注意保暖和保持安静。出现肺损

    伤,应早期应用激素治疗,必要时使用呼吸机。阿斯匹林和盐酸异丙嗪联合使用可能防止肺水肿形成。

    眼睛有症状时,用清水冲洗15分钟以上,症状持续应去就医。

    对医生的建议:对症处理。

    4. 二氧化氯 chlorine dioxide

    室温时为黄色至红黄色气体。具有明显刺激气味。强氧化剂。少量水解生成氯酸、亚氯酸。加热分解放出氯气。遇光

    不稳定,在暗处稳定。遇太阳光、热、与汞或一氧化碳接触当空气中浓度超过10%容易爆炸。

    使用方法和范围:性质极不稳定,临使用时生产或在二氧化氯稳定液中加入活化剂。采取浸泡、擦拭、喷洒等方式消

    毒,适用于医疗器械、餐具、饮用水及环境表面等消毒。100mg/L作用30min,杀灭细菌繁殖体,500 mg/L作用30min

    ,杀灭肝炎病毒和结核杆菌,1000 mg/L作用30min,杀灭芽孢,饮用水消毒的剂量为5 mg/L作用5min。消毒效果易受

    有机物影响,碱性条件下消毒能力下降。

    安全使用:对金属有腐蚀作用,对织物有漂白作用,消毒后应及时清洗。

    毒性:大鼠经口LD50:292 mg/kg; 吸入LCLo:260 ppm/2H。

    中毒表现:

    正常使用:可出现轻微的呼吸道刺激症状,少数人有眼睛刺激症状。

    误用:皮肤接触高浓度溶液可出现局部水疱、红肿、皮炎等。

    口服可以出现口咽、食道、胃粘膜损伤,如恶心、呕吐、出血等。

    吸入二氧化氯气体可出现呼吸道刺激症状,如咳嗽、气喘、呼吸困难等,严重者可出现化学性支气管炎、肺炎,甚至

    肺水肿。

    眼睛溅入,可出现疼痛、畏光、流泪等刺激症状。

    处理:

    皮肤沾染时,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

    眼睛沾染时,应立即用清水冲洗15分钟以上,症状持续应去就医。

    误服中毒者,立即口服100~200 ml的牛奶、蛋清或氢氧化铝凝胶,口服活性炭(成人25~100克,儿童25~50克)可以

    吸附毒物。

    吸入中毒者,转移至新鲜空气处,呼吸困难时给予吸氧及对症治疗,出现急性肺损伤,应早期给予激素治疗。

    对医生的建议:对症处理。



    环氧乙烷 ethylene oxide
      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气体,气味似醚。化学性质活泼,可与多种物质反应。遇水则缓慢反应生成乙二醇。各种微生

    物对环氧乙烷敏感,而且细菌繁殖体和芽孢对环氧乙烷的敏感性差异很小,穿透力强,对大多数物品无损害。
    使用方法和范围:密闭熏蒸消毒。常将其用于皮革、塑料、医疗器械、精密仪器、贵重物品的消毒,也可用于书藉、

    文字档案材料的消毒。

    安全使用:消毒过程中注意防火防爆,防止消毒袋、柜泄露,控制温湿度,不用于饮水和食品消毒。

    毒性:人吸入TCLo:12500 ppm/10S; TCLo:500 ppm/2M(女性)。大鼠经口LD50:72 mg/kg; 吸入LC50:800

    ppm/4H。小鼠吸入LC50:836 ppm/4H。环氧乙烷于低浓度时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则对中枢神经有抑制作用。接触高浓

    度环氧乙烷气体对眼、呼吸道和肺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吸收后全身中毒主要为中枢神经损害,同时也可有不同程度的

    肺、肾等脏器损害,后肢迟发性、可逆性无力和麻痹是其中毒特点之一。

    中毒表现:

    急性中毒后主要损害呼吸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接触大量环氧乙烷气体后呼出气有特殊的甜味,迅速出现眼、鼻、咽

    喉、支气管刺激症状,并有剧烈头痛,嗅味觉消失、恶心、频繁呕吐、四肢无力、共济失调。重者呼吸困难、发绀、

    肺水肿,肌肉颤动,意识朦胧以至昏迷、死亡。尚可见心肌损害、肝功能异常。蒸气对皮肤一般不产生刺激,但若接

    触部位因沾水或出汗时,因环氧乙烷极易溶于水,便可发生严重皮炎。环氧乙烷液体沾染皮肤时,由于蒸发可引起冻

    伤或灼伤,以 40~60% 溶液损害最大,皮肤接触先有刺痛和冷感,随后红肿、起疱,愈后可留有黑棕色色素。皮肤

    反复接触时可产生致敏反应。

    处理:

    立即移离现场,脱去污染衣物,注意休息、保暖,加强监护。

    如环氧乙烷液体沾染皮肤,应立即用大量清水或 3%硼酸溶液反复冲洗。皮肤症状较重或不缓解,应去专科医院就诊



    眼睛污染者,于清水冲洗15分钟后点四环素可的松眼膏。

    吸入中毒时,予以吸氧, 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因喉水肿、痉挛、呼吸道灼伤分泌物多而致呼吸困难或窒息者,应及

    时做气管切开, 维持呼吸功能。发生肺损伤,应早期给予呼吸机支持和激素治疗。积极防治肺水肿和呼吸道感染,并

    注意保护各脏器功能。



    醛类消毒剂
    1.甲醛 formaldehyde

    无色液体,有刺激性特臭,久置发生浑浊。40%的甲醛溶液称为福尔马林。

    使用方法和范围:2%的福尔马林用于器械消毒,浸泡1~2小时。福尔马林1~2ml/m3加少量高锰酸钾熏蒸用于车厢、

    船舱、房间消毒。

    安全使用:消毒时穿戴防护用具(口罩、手套、防护服等),熏蒸时人员不要停留于消毒空间。

    毒性:大鼠经口LD50:100 mg/kg,属中等毒。人(女性)经口LDLo:108 mg/kg。大鼠吸入LC50:203 mg/m3

    (165ppm),属中等毒。兔经皮LD50:270 uL/kg,属中等毒。

    中毒表现:

    正常使用:有眼睛和呼吸道刺激症状。

    误用:眼睛出现视物模糊、畏光、流泪、疼痛。

    短期内接触高浓度甲醛蒸气引起呼吸系统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轻度中毒有、头晕、头痛、乏力等症状,中度中

    毒持续咳嗽、声音嘶哑、胸痛、呼吸困难,可伴有体温增高和白细胞增多,重度中毒时可出现喉水肿及窒息、肺水肿

    、昏迷、休克。甲醛可引起支气管哮喘。

    口服福尔马林后,口、咽、食管和胃部立即有烧灼感,口腔粘膜糜烂,上腹剧痛,有血性呕吐物,有时伴腹泻、血便

    、里急后重及蛋白尿。严重者可发生胃肠道糜烂、溃疡、穿孔,以及呼吸困难、休克、昏迷、尿闭、尿毒症和肝脏损

    害,可死于呼吸衰竭。

    皮肤接触本品后出现急性皮炎,表现为粟粒至米粒大小红色丘疹,周围皮肤潮红或轻度红肿,皱裂部位可见湿润现

    象,瘙痒明显。

    处理:

    眼:用大量清水冲洗15分钟,症状不缓解去医院就诊。

    皮肤:用大量清水反复冲洗,必要时就诊。

    误服:早期置胃管,可给3%碳酸铵或15%乙酸铵(醋酸铵)100ml灌入,使甲醛变为毒性较小的六亚甲基四胺,不主

    张洗胃、催吐、导泻,给予100~200毫升牛奶、蛋清和氢氧化铝凝胶,必要时应保留胃管,防止食道狭窄。保护各脏

    器功能。

    吸入:转移至新鲜空气处,保暖,如呼吸困难,给予吸氧。雾化吸入2%碳酸氢钠、地塞米松和异丙基肾上腺素混合

    溶液,并给予解痉止咳药物。发生肺损伤,应早期给予激素治疗,必要时给予呼吸机支持。积极防治肺水肿和呼吸道

    感染,保护各脏器功能。

    2.戊二醛 glutaraldehyde

    为无色挥发性液体。

    使用方法和范围:2%的碱性水溶液用于消毒医疗器械,0.65%的弱碱性水溶液用于消毒人工心脏瓣膜,熏蒸用于消毒

    物体表面。2%的碱性水溶液杀灭细菌繁殖体及真菌需10~20分钟,杀灭芽孢需4~12小时,杀灭病毒需10分钟。

    安全使用:对皮肤粘膜有刺激,可腐蚀铝制品。消毒时穿戴防护用具,熏蒸时人员不要在消毒地点停留。

    毒性:大鼠经口LD50:134 mg/kg,吸入LC50:480 mg/m3/4H。小鼠经口LD50:100 mg/kg。兔经皮LD50:560 uL/kg

    。25%戊二醛溶液大鼠经口LD50:2.38ml/kg。对皮肤、粘膜有刺激作用,亦有致敏作用。对眼有严重刺激作用(25%水

    溶液滴眼引起严重损伤)。

    中毒表现:

    正常使用:有呼吸道刺激症状,可有眼睛刺激症状。少数人可引起哮喘和过敏性接触性皮炎。

    误用:吸入中毒时,出现鼻塞、鼻衄、头痛、气喘、咳嗽、呼吸困难、心悸、气喘,严重的可有化学性肺水肿。

    眼睛溅入,可出现疼痛、畏光、流泪等刺激症状。

    皮肤接触高浓度溶液可出现局部水疱、红肿、皮炎等。

    口服中毒有恶心、呕吐、腹泻、便血等。

    处理:

    吸入中毒立即脱离现场至新鲜空气处,有呼吸困难可给予吸氧。

    眼或皮肤污染时立即用清水彻底冲洗,如症状不能缓解或加重,应专科医院就诊。

    对于过敏者进行抗过敏治疗。

    对医师的建议:对症处理



    酚类消毒剂
    来苏尔 Lysol

    来苏尔为甲酚、植物油、氢氧化钠的皂化液,含甲酚50%。无色或黄色液体。

    使用方法和范围:1~2%溶液用于手消毒,3~5%溶液用于器械物品消毒,5~10%溶液用于环境、排泄物的消毒。对一般

    致病菌包括抗酸菌杀菌效果确实,对芽孢则需高浓度长时间才有杀菌作用。

    安全使用:对粘膜和皮肤有腐蚀作用,需稀释后应用。

    毒性:大鼠经口LD50 为207mg/kg, 经皮LD50 为750mg/kg。大鼠吸入甲酚的饱和蒸气8小时,无死亡。人的甲酚经

    口MLD为50mg/kg。

    中毒表现:

    正常使用:可有呼吸道刺激症状,少数人有眼睛刺激症状。个别人对甲酚有过敏反应。

    误用:

    皮肤接触可引起局部灼伤和皮炎。

    溅入眼内引起角膜、结膜灼伤。

    误服引起消化道灼伤,有呕吐、便血,胃肠穿孔。可出现肌无力、中枢神经抑制、低体温和昏迷,并可引起肺水肿

    和肝、肾、胰等多脏器损害。

    处理:

    皮肤污染时,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或用50%酒精揩洗数遍,再用清水反复冲洗干净,而后用硫酸钠饱和

    溶液湿敷4~6小时。

    口服中毒者,应立即服植物油15~30ml,早期可用牛奶及清水洗胃,直至洗出物无甲酚气味为止。洗胃插管时必需细

    心,以免食道穿孔。最后留置植物油30~60ml于胃中或给氢氧化铝凝胶20ml,每日3次。对症治疗包括吸氧、防治肺水

    肿及肾功能衰竭、保护肝脏等。必要时,及早进行透析疗法。




    含碘消毒剂
    碘伏 iodine

    紫黑色液体。是碘与表面活性剂的不定型结合物。

    使用方法和范围:0.3~0.5%的碘伏用于手和外科皮肤消毒。广谱杀菌作用,可杀灭细菌繁殖体、芽孢、真菌和部分病

    毒。

    安全使用:稀溶液毒性低,无腐蚀性。稀溶液不稳定,使用前配制,避免接触银、铝和二价合金。

    毒性:人经口LDLo:28 mg/kg。大鼠经口LD5014 g/kg; 吸入LCLo:137 ppm/1H。小鼠经口LD50:22 g/kg。

    中毒表现:

    正常使用:对粘膜有明显刺激作用。少数人有过敏反应。

    误用:口服过量可发生腐蚀性胃肠炎样症状,呕吐、呕血、烧心、便血等。

    高浓度碘液接触皮肤和眼睛,可引起灼伤。

    过敏反应重者可发生喉水肿、哮喘样发作或休克。

    处理:

    眼或皮肤污染时立即用清水彻底冲洗,如症状不能缓解或加重,应专科医院就诊。

    经口摄入中毒后,可服用大量淀粉、米汤,注意防治喉痉挛和肺水肿。

    发生过敏反应时给抗过敏药物及对症处理。




    醇类消毒剂
    可凝固蛋白质,导致微生物死亡,可杀灭细菌繁殖体,破坏多数亲脂性病毒。主要用于浸泡、擦拭消毒,需反复应用

    ,可受有机物影响。

    1.异丙醇 isopropyl alcohol

    无色挥发性液体。

    使用方法和范围:70%的溶液用于浸泡、擦拭消毒。

    毒性:人经口TDLo:14432 mg/kg(男性),也有报告223 mg/kg。人经口LDLo:5272 mg/kg(男性)。大鼠经口LD50

    :5045 mg/kg; 吸入LC50:16000 ppm/8H。兔经皮LD50:12800 mg/kg。本品属微毒类,其蒸气对眼及呼吸道粘膜有

    刺激作用,主要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

    中毒表现:

    正常使用:可出现轻微的呼吸道和眼睛刺激症状。少数病例可有接触性皮炎。

    误用:急性中毒主要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出现流涎、恶心、呕吐、腹痛、头痛、眩晕、共济失调,重者可发生出血

    性胃肠炎、肺水肿、脑水肿、肾功能衰竭等。严重急性中毒表现为深度昏迷、低血压、反射消失,甚至死亡。实验室

    检查可有血丙酮增高,血异丙醇增高,尿丙酮增高,尿异丙醇增高,血糖降低。

    处理:

    口服中毒者必须反复彻底洗胃。对症、支持治疗,如吸氧,注意保暖,积极防治休克、脑水肿和肾功能衰竭,维持

    酸碱和电解质平衡。

    严重中毒者可采用血液透析,以减轻症状。

    2.乙醇 ethanol

    无色、易挥发的液体。

    使用方法和范围:75%的乙醇溶液浸泡、擦拭消毒。主要用于手部皮肤消毒。

    毒性:微毒。大鼠经口LD50:7060 mg/kg,吸入LC50:20000 ppm/10H。小鼠经口LD50:3450 mg/kg,吸入LC50:39

    mg/m3/4H。兔经皮LDLo:20 gm/kg。成人中毒剂量为75~80ml,致死量为250~500ml,血中乙醇浓度达到0.4~0.5%时可

    致死。小儿对乙醇的耐受性低,儿童致死量为6~30ml。

    中毒表现:

    正常使用:可出现轻微的呼吸道和皮肤刺激症状,少数人有眼睛刺激症状。

    误用:

    乙醇蒸气可引起眼及上呼吸道粘膜轻度刺激症状。

    急性中毒的主要临床表现分三期:

    a. 兴奋期:面色潮红、欣快感、言语增多、易感情用事、有时安静入睡。

    b. 共济失调期:动作迟钝、步态蹒跚、语无论次、言语含糊不清。

    c. 昏睡期:转入昏睡状态,面色苍白、皮肤湿泠、口唇微绀、心跳加快、血压下降,严重者大小便失禁、抽搐

    、昏迷,最后可发生呼吸麻痹。

    其他可出现恶心、呕吐、低血糖、溶血性贫血或血小板减少,亦可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和急性中毒性肝病。

    处理:

    轻症者可静卧,保温。

    口服中毒者立即催吐,用1%碳酸氢钠或清水反复洗胃。50%葡萄糖60~100ml,静注,同时胰岛素16~20单位,皮下注

    射,同时肌注维生素B1、B6及烟酸,以促进乙醇氧化,促使清醒。对症及支持治疗,注意保暖,昏迷者使用纳洛酮,

    每次0.4~0.8mg,可反复应用,慎用镇静剂。维持电解质平衡和酸碱平衡。

    血液透析适用于重症中毒时血液乙醇浓度极高者(乙醇浓度>110mmol/L或500mg/dl)。

0
    +关注 私聊
  • 小虾米

    第15楼2011/02/13

    具体的资料见:http://www.instrument.com.cn/ilog/wuxia330/notes/26825/

0
    +关注 私聊
  • 去年冬天

    第16楼2011/02/13

    这个帖子内容更适合化学版块

0
    +关注 私聊
  • 小M

    第17楼2011/02/14

    应助达人

    好全的化学毒啊

0
    +关注 私聊
  • yuduoling

    第18楼2011/02/14

    比较齐全的毒性资料

0
    +关注 私聊
  • 青林

    第19楼2011/02/17

    提醒很不错,值得注意

0
    +关注 私聊
  • 小虾米

    第20楼2011/07/03

    毒性无处不在!

0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