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私聊
  • marshalking

    第42楼2011/07/18

    做人还是不要太武断的好,尤其是为人师表。“没有control,没有参数优化数据,反正稀里糊涂的一通小改,性能上去了一点”这是一个严谨的人说的话吗,这种态度,还想着中国质谱赶超国外?大家互相交流我觉得是好事,共同进步嘛,或者说走在前面的知道的多的,多分享一点,大家水平都上来了嘛。国产质谱要想发展,还是脚踏实地的好。我们不是哪个厂家的死忠,如果您是以这种态度评价的安捷伦、岛津、或者国产的某家,我一样会看不惯出来说一下。

0
    +关注 私聊
  • dong3626

    第43楼2011/07/18

    应助达人

    不用戴手套,直接就操作 了么?

0
    +关注 私聊
  • 徐好狗

    第44楼2011/07/18

    你们既然要说3100不好,说说理由嘛!恐怕还是压根没用过,实际上也根本不想用,还是降价买安捷伦的,可惜安捷伦是不降价的,只有岛津降。

    3100的事,东西现在就是没人,前几年老师傅在的时候,做的还是真不错的。遮掉名字,把5973和DSQII的谱图混在一起,我挑出的最好的就是3100的(不过3100也是老师傅调的)。产品的事不是严谨的死拼技术就能赢的。没3100,用户购买GCMS要多掏20%以上。不过,不管钱的用户是无所谓的。

0
    +关注 私聊
  • marshalking

    第45楼2011/07/18

    说实话,还真没用过,不过据调查dongxi卖出去的3100基本都是闲置的。没记错的的话东西的四极杆好像是国内加工的,加工精度有待提高。再就是气相是他的软肋,虽然加了质量流量计来实现载气自动控制,但控制情况远远不及EPC。另外控温精度等就不说了。在客户那,无论从指标上还是使用上都与进口的有一定差距。在研发实验室调试的情况我不知道,也不知道是如何调试的,但是在客户那确实不给力啊,这是事实,不用争辩。我没说拼技术不拼技术,技术拼不过,先把能手里的牌打好也行。我说的是严谨的工作作风,这个跟技术没关系,跟人有关系,技术和产品都是人搞出来的。不说了,这个说下去没意思了。

0
    +关注 私聊
  • 徐好狗

    第46楼2011/07/19

    你这也是一堆据说。。。

    不过目前是适合于观望,产品好多是生产、厂家调试、现场调试、售后服务的问题。

0
    +关注 私聊
  • 不懂色谱

    第47楼2011/07/19

    徐好狗居然好意思把NSF的评审也拿出来说事,熟不知每年的NSF都是到处派发评审的,每个老板每年还不是收到十来份申请书,上过研究生的同学都知道NSF也就这回事。
    另外,我在清洗离子源时发现DSQ的预四极杆怎么也到不了解30度的偏转,不知道徐好狗实验室到底有没有DSQ的仪器?而且,从这几年LCMS的新产品看,很多家都采用了弯曲的通道,如果没用的话,为什么大家都采用了这个设计?
    国产的仪器到底怎样,并不是说看某一次调出来一个好谱图就拿出来比较,要看的是能否一直稳定的出数据,这个问问那些国产质谱用户就知道了。

0
    +关注 私聊
  • buckbee

    第48楼2011/07/19

    回楼上的兄弟,为什么LC-TripleQMS大量采用弯曲四极杆,是因为LC-MS设计的时候特别怕离子传输通道上的污染问题,这个不光是放一个大泵就能解决的。Waters是用一个step wave 的离轴设计来实现,ABI的5500、Thermo的TSQ都用了弯曲方杆来实现该功能。但是在GC-MS用这个技术其实不是太实用,因为GC-MS其实不是太害怕,一个是样品的特点决定的,另外GCMS的离子源加热,像Agilent连质量分析器也在加热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这个问题。
    上面的帖子看了这么多,我觉得大家要给国产仪器一点时间,从很多行业发展来看都证明了有一个强有力的国产设备提供商对于我们能够用得起、用得好高端仪器是很有益处的,远的如华为、联想,近的如迈瑞。无论东西电子的产品如何的不如5975和DSQ,我认为都是暂时的,只要国产仪器在这个领域中还在继续的前行就留给我们很多的希望和空间,毕竟在通用分析仪器领域和国外巨头直面交锋这条路很难走。Agilent和Finngan都是经历了很长时间的积累才有今天的境界,无论是东西电子还是普析都刚刚起步,不要拿一个刚刚学步的孩子和这些巨无霸进行比较,尽管我知道市场不相信眼泪,但是作为一个国内用户还是要把他们认作自己的孩子,给予一定的宽容和支持,不要一味的口诛笔伐。我相信“十二五”期间,国产仪器质谱起码在气质联用这一块一定会有所突破,有所建树。

0
    +关注 私聊
  • ruan651209

    第49楼2011/07/20

    楼上的话题,坛上讨论太多了,真不提也罢。

    1 本人十分期待国产,多方联系共同开发SVHC系列检测未果。
    其他名厂家来过,但机会还是想留给国产,也许空耗多年,认了。
    卖国咱没机会,爱国,人家机会也不给你。
    2 国产的,靠企业化运作而开发的,很少
    大头是课题运作,所以你懂的
    3 课题鉴定之日,就是成果高搁之时
    4 鉴定会,我也希望能如实下结论。但现行体制下,因为评审者几乎完全可能是未来的被审核者,故“国际领先”满天飞。
    一课题,因GC—CI—MS法测邻苯,结论竞“国际领先”
    5 基于4 ,样机那是十分完美(如徐老师说,老师傅调制),不然指标不能先声夺人,而生产线上产品的稳定性,不敢恭维!售后及服务可说惨淡。
    6 各部委体制内混得愉快的人,已忘却或抛弃市场竞争之事。
    能将说某机型实话的俺认定为“五毛”,顺表个态:这行当做了多年,某老师该去的场合,咱也蹓过,实在见“国际先进及领先”太多,不想去了,傻子骗傻子,花纳税人钱而已。趁还没退休,多做点检测吧。
    咱时间效率也是高的,真要做枪手,一贴给个百元,真还得看我心情如何,“五毛”,打不住的。
    7 联想及华为,现在运行的体制与仪分行业无涉!
    创新,首在体制。以为自己指标已接近或超过外机,即登堂入室,荣登市场份额宝座,差矣。

    说点,大家更有信心,或更无信心呢?对于国货。

0
    +关注 私聊
  • 徐好狗

    第50楼2011/07/20

    To buckbee:

    很多设计不是厂家吹的那样的因果关系,根本的原因是MS市场竞争激烈,大家都在降低成本。

    比如弯曲这个事情,其实MS最大头分子泵各家都在改用单个便宜分流泵,这样一来真空腔不能做太长,不得已才用的弯曲CC减少长度。所以不是因为弯曲了就变小了,而是为了变小所以要弯过来。限制性因素是分流泵设置的。然后要把这个限制讲成好听的,就成了宣传资料上的那些话。你就信?用户本该像质问我一样去质问厂家,或者见了大牌子没了底气,或者知道没必要和销售争。

    新QJET改动的中文资料上讲的那就更搞笑了,不说了。。。销售翻译的,销售也不懂。最搞笑的是销售把这个还当成了买点,看来厂家内部通气也不足,或者研发的爷们儿也不想和用户多啰嗦。

0
    +关注 私聊
  • 星际小王子

    第51楼2011/07/20

    呵呵,其实弯曲设计就是个噱头,唯一的优势就是真空腔体减小,那仪器体积也固然减小。就这么简单。

0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