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私聊
  • 老化验工

    第11楼2011/09/17

    有色液稳定性试验,当然是时间间隔越小越好,但如果你要测1-2小时内的稳定性如何,是没有必要1min读一次数的,原因是:能用于光度分析的大多数反应体系,在一定时间范围内,不稳定性的变化率都很小,只有在超出那段水平线时间区间之后,变化才会变得明显起来,而我们做稳定性试验的目的是确定时间曲线上的水平段部分,故5-10min是可以的,因为是初步试验一下,所以,我提出10min,一般我们安排学生实验时,是以5min的间隔来采集数据的。从实用的光度分析要求来看,如果在0-1小时范围内,都得不到十分钟以上的曲线平台的话,这个显色体系很难用于光度分析,有色物稳定性太差!
    对于你的测定,最大时间变化率有0.01/3min,这显然是比较大了,你需要检验一下仪器的波动所致,还是显色体系不稳定。你可以用很稀的高锰酸钾溶液(稀致A在0.2-0.8)来做时间曲线,如果在一定范围内,时间变化率远小于0.01/3min,几乎可忽略的话,你的仪器稳定性没有问题,再来看测定液的问题。
    我提到的误差范围,取自分析化学、仪器分析教材中的提法。取样时的量具精度和量程要与你取的量匹配,如果你取3.00ml,显然不应该用1000uL的取样器取三次,而应该用5000uL的取一次,或者用5.00ml的吸量管取一次(量3.00ml),取的次数越多,因为误差积累的原因,导致的总误差越大,当然,你也不应用25ml的吸量管取3.00ml,因为取的量只占量程的2/25,读数误差大(量程大则最小刻度也大,管子粗,你取量小时,读数的相对误差自然大)。你可以看看有关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的书籍,掌握一些方法和原则。
    最后,补充一句:时间曲线在研究反应过程中的应用就是动力学曲线,那不是用来测含量,而是用来监测反应过程中的吸光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合来自其他方面的数据研究化学反应的过程变化特征,这种动力学研究就要求采集数据的时间间隔要小,一般在20秒至1分钟。它与显色反应的稳定性实验要求不同。

0
    +关注 私聊
  • 祥子

    第12楼2011/09/17

    对于zlhuang0132先生还是要赞一下。

    anping老师,tutm老师,zlhuang老师都是我学习的楷模。

0
    +关注 私聊
  • 祥子

    第13楼2011/09/17

    这个可以看一下李昌厚的书,我上传到附件里了。

    具体见第四章,有仪器的各种指标对测试误差的影响。

    michellex87(michellex87) 发表:祥子老师,您好!
    我看到您们讨论的时吸光度的绝对误差,但我想知道的是,这种误差会对测试样品的结果产生多大的误差?

0
    +关注 私聊
  • michellex87

    第14楼2011/09/20

    老师,我已经按照您说的,去测这个体系的稳定性,我配的是Zn-SAF-CTMAB体系,结果如下
    请问这个体系稳定么?哪个段比较好呢?怎么去提高它的稳定性呢?我还在体系中添加了NH4F掩蔽铝,是否有影响?

    zlhuang0132(zlhuang0132) 发表:有色液稳定性试验,当然是时间间隔越小越好,但如果你要测1-2小时内的稳定性如何,是没有必要1min读一次数的,原因是:能用于光度分析的大多数反应体系,在一定时间范围内,不稳定性的变化率都很小,只有在超出那段水平线时间区间之后,变化才会变得明显起来,而我们做稳定性试验的目的是确定时间曲线上的水平段部分,故5-10min是可以的,因为是初步试验一下,所以,我提出10min,一般我们安排学生实验时,是以5min的间隔来采集数据的。从实用的光度分析要求来看,如果在0-1小时范围内,都得不到十分钟以上的曲线平台的话,这个显色体系很难用于光度分析,有色物稳定性太差!
    对于你的测定,最大时间变化率有0.01/3min,这显然是比较大了,你需要检验一下仪器的波动所致,还是显色体系不稳定。你可以用很稀的高锰酸钾溶液(稀致A在0.2-0.8)来做时间曲线,如果在一定范围内,时间变化率远小于0.01/3min,几乎可忽略的话,你的仪器稳定性没有问题,再来看测定液的问题。
    我提到的误差范围,取自分析化学、仪器分析教材中的提法。取样时的量具精度和量程要与你取的量匹配,如果你取3.00ml,显然不应该用1000uL的取样器取三次,而应该用5000uL的取一次,或者用5.00ml的吸量管取一次(量3.00ml),取的次数越多,因为误差积累的原因,导致的总误差越大,当然,你也不应用25ml的吸量管取3.00ml,因为取的量只占量程的2/25,读数误差大(量程大则最小刻度也大,管子粗,你取量小时,读数的相对误差自然大)。你可以看看有关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的书籍,掌握一些方法和原则。
    最后,补充一句:时间曲线在研究反应过程中的应用就是动力学曲线,那不是用来测含量,而是用来监测反应过程中的吸光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合来自其他方面的数据研究化学反应的过程变化特征,这种动力学研究就要求采集数据的时间间隔要小,一般在20秒至1分钟。它与显色反应的稳定性实验要求不同。

0
    +关注 私聊
  • 老化验工

    第15楼2011/09/21

    这个体系在45min以后开始平缓地线性“漂移”,我初测了下,大概在0.01/10min,这种漂移估计是仪器稳定性引起的,显色体系在45min后应该是稳定的。稳定性是差一点,不过测定时,你控制一批已显色的溶液在10-15min内测完应该是能办到。如果是仪器稳定性的原因,在50min以后还这样变化,可能不太好办,会不会是光源用的时间长了,测定中光强度有轻微衰减(结果明显时再考虑换灯了),如果是显色体系的问题(需要实验确证,如用高锰酸钾溶液来排除仪器稳定性的问题),主要是络合物稳定性(如离解),有机结构的缓慢变化,氢键的形成与解离等原因所致。这是分析方法的深层研究问题了。当弄清了原因后才好对症下药。一般PH的影响较大,另外,显色剂的用量增大一些,此外,如果有机物中有醛基,你加入的铵根可能也会缓慢作用(类似于甲醛法测铵反应),情况较复杂,当然,研究的空间也较大,或许可以做篇好文章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