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私聊
  • jack510070

    第21楼2011/10/18

    光学控温只能控制翻转点,恐怕只有日立的仪器那样做吧。我看过Z8000的电路,的确就是那样的。不过,包括国产原吸在内,很多仪器都不是那样。例如北分瑞利早期的WFX110,我曾与他们石墨炉系统开发者探讨过,他们采用的是光学测温信号反馈的模糊PID控制策略,对整个原子化过程的温度进行控制。
    我的工作从来没有从一只新管子一直用到其老化,所以温度老化的管子温度是增加还是减小,我并没有感性认识。不过安老师看到老化的管子更亮,就判断他的温度更高,这需要讨论。因为按照黑体辐射,表面越粗糙、越黑的物体,同等温度下期辐射更强。因此根据其亮度,老化的管子温度可能被高估。对于以光学信号反馈为基础的所谓温度控制,实际上得到的温度可能稍低些。
    其实,讨论温度高些低些意义不是太大,因为影响原子化效率的主要因素并不是温度的少许高低,恰恰是石墨管表面的情况。

0
    +关注 私聊
  • mxd001

    第22楼2011/10/18

    来过 学习了 就该跟各位老师说声谢谢!!!

0
    +关注 私聊
  • 马踏飞燕

    第23楼2011/10/19

    应助达人

    这个到没有发现过,但是我的石墨管一旦不好,就会出现标准曲线没法校正,打开一看,石墨管直接从中间断裂为两节了。

0
    +关注 私聊
  • 用心飞

    第24楼2011/10/20

    热解涂层的减少会改变峰形的尖锐程度。老化的石墨管热解涂层有一定程度破坏。而热解涂层最终改变的是待测元素原子化时的化合物类型。

0
    +关注 私聊
  • candacewang

    第25楼2011/10/21

    学习了,谢谢

0
    +关注 私聊
  • zhenzhu8938

    第26楼2011/10/23

    对于积分吸收,好像有个视频里面有解析到,是原子的绝对吸收,但是因为半峰宽太少了,要测量这个绝对吸收是需要50万分辨率(有个公式计算的,印象记得是50万)光栅(忘记了是光栅还是检测器了),一般的分光系统和检测器很难达到。
    我们现在的吸收印象记得是峰值吸收吧,也就是需要空心阴极灯做为光源而不是用连续光源。

0
    +关注 私聊
  • zhenzhu8938

    第27楼2011/10/23

    夕阳老师,您好,其实这个是我的理解,并不是一定正确。我在说明白清楚一点吧。对于问题一:因为石墨管老化,一般是表面长疙瘩了,损坏了,因为样导致管壁不均匀了,其实不是电子云,我的本意想说的是原子化时产生的原子蒸汽。对于问题二:我只是想说明,这些效应会导致了光谱峰的变宽,并不是为了解析样品峰的变化。我曾经咨询了这个版面一位专家,他是这样给我解析样品峰的:样品峰的出现是表示石墨管内产生原子蒸汽与时间的关系,而且可以根据一个化学反应的平衡去理解,分解产生原子蒸汽和变成化合物是一个动力学平衡,原子化温度促使这个平衡移动。我也曾经做过实验,对于不同原子化温度下,样品吸收峰是跟原子化温度成反比的,原子化温度越高,峰越窄。这个可以比较好的解析那个理解。
    三,回到问题的本身,石墨管的老化,并不影响它实现的温度(据我了解,虽然是利用电阻加热,但里面有个红外探头,是实时控温的),这样我们可以理解我们设定了多少温度,仪器在原子化过程的温度是不会受石墨管老化影响的,具体为什么峰形会变宽,我的理解是在那个化学反应平衡上:因为用基体改性剂,金属元素与Mg或Pd(一般是这些)形成配离子,在原子化过程中,是由C来分解这些配离子,从而产生了金属原子,因而石墨管会消耗,由于老化,这个分解跟以前比起来,是慢了,也就是产生原子蒸汽的能力没有以前强了,但5s的时间是足够的,因为只会引起峰变宽,而不引起吸收的变化。但如果石墨管损坏就可能不是这个结果了。
    这里想请教夕阳老师一个问题:基体改性剂进入石墨管后,在灰化过程的反应式是怎样的,举个简单的例子解析一下可以吗?(例如硝酸铅标准液,里面含有水分子,铅离子,氢离子,氢氧根离子和硝酸根离子),假设基体改性剂是硝酸钯,硝酸镁,或磷酸二氢铵??

    夕阳(anping) 发表:首先谢谢zhenzhu8938版友的解答,但是我还有几个问题想请教8938版友:
    (1)我对“石墨管使用多次后,束缚电子云的能力下降了”这句话没有理解,能否详细解释一下?
    (2)“由于我们看到的峰并不是光谱峰”这句话是对的,业内人士一直将石墨炉测试的峰型称之为“样品的吸收峰”,从未说是光谱峰。不过8938版友再次特意强调这两个概念是非常不错的。
    (3)8938版友提出的多普勒热效应对吸收谱线的影响的观点,的确是将我的疑问提高到一个理论高度来解释了。但是,多普勒热效应使吸收谱线变宽也就是正常谱线宽度的2~3个数量级,大概也就是0.00Xnm的范围了;而正常的石墨炉分析的吸收峰大约在1~5秒内完成,那么1nm所需要的时间取折衷值约为=1/(3 x 10e14)秒,用这个时间与1~5秒之比,显然太悬殊啦?因此,在这里,8938版友自己是否又将光谱峰与吸收峰的概念混淆了?

0
  • 该帖子已被版主-秋月芙蓉加3积分,加2经验;加分理由:鼓励讨论
    +关注 私聊
  • zhenzhu8938

    第28楼2011/10/23

    对于这个,我有点看法,不知道老师能否解析一下:因为我们会对石墨炉对光(调节石墨炉的位置),而且PE的工程师说,空心阴极灯发出的光应该是和石墨管的侧面重叠,这个的目的是保证了,产生的原子正确可能在石墨管内的任何地方,这部分都可以产生原子吸收。这个跟老师说的有点矛盾。
    对于原子化,我其实也是按照一个平衡来理解的,而且这个平衡应该符合热力学和动力学平衡的,出峰到峰值我们可以理解为这个平衡向原子化的方向移动了,原子蒸汽产生,直到最大了。因为会从进样口处跑了,所以原子蒸汽也慢慢减少了,直至回到基线(没有吸收了),对于进入检测器的光,我觉得是通过一个狭缝来控制的(因为狭缝那里有0.2L,0.7L,2.0L)一般是0.7的,所以不是所有的光都紧了分光系统,这个我可以理解。
    不过原子吸收带应该是一个概率跃迁,想请教一下070,能否详细的解析这个概率跃迁,以及对于分析的影响,我有两个想法,想听您解析一下!!谢谢

    jack510070(jack510070) 发表:空心阴极灯发出的光并非能够照耀石墨管内部任何地方,也并非任何地方的光都能进入单色器并最终被PMT读取。那些能够被HCL照到且最终能够进入单色器的部位总称为分析体积,分析原子只有进入这个体积才能够对吸光值信号作出贡献。石墨炉原子化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样品液珠所在位置是原子蒸气产生的地方,随后原子蒸气通过扩散弥漫在石墨管内部,并且从进样孔处跑出来,于是就有了所谓进入、扩散出分析体积这一过程。开始时分析体积内院子浓度较低,扩散不占主流,而进入分析体积内的原子呈增加趋势,因此我们观察到上升的吸收信号轮廓。随着分析体积内院子浓度的增加,扩散速度越来越块,因为按照扩散动力学的原理,物质从一个体积内扩散出去的速度正比于该体积内的浓度。当原子进入分析体积和从分析体积扩散出去的速度相等时,吸收信号达到峰值。随后,随着分析原子产生速率的下降,扩散运动称为主流,于是观察到呈下降趋势的信号轮廓。

0
  • 该帖子已被版主-秋月芙蓉加3积分,加2经验;加分理由:鼓励讨论
    +关注 私聊
  • 夕阳

    第29楼2011/10/23

    应助达人

    呵呵!henzhu8938 先生给我出了一道考题啊!
    我本人是电气工程师,不是搞化学出身的(我想这点您可能已经从我的所有的帖子里判断出来了吧?),所以唯恐说了一些外行话而造成误人子弟的结果,故,暂时不能满足您的要求,请多多见谅啊!

    不过为了满足您的要求,摘录一段他人的资料给您,权且算作不及格的答卷吧?如下:

    基体改进剂的作用机理:
    基体形成易挥发化合物,降低基体分解温度
    例: NaCl + NH4NO3 → NH4Cl + NaNO3
    熔点 801 170 307 335(升华)
    沸点 1431 210(分解) 380(分解)、、、、 、、、、
    HNO3可降低NaCl对Pb的干扰,生成的HCl,在干燥、灰化时除去,而NaNO3背景吸收很小,而HNO3可使Pb转为PbO避免生成PbCl2产生挥发损失。

    zhenzhu8938(zhenzhu8938) 发表: 这里想请教夕阳老师一个问题:基体改性剂进入石墨管后,在灰化过程的反应式是怎样的,举个简单的例子解析一下可以吗?(例如硝酸铅标准液,里面含有水分子,铅离子,氢离子,氢氧根离子和硝酸根离子),假设基体改性剂是硝酸钯,硝酸镁,或磷酸二氢铵??

0
    +关注 私聊
  • zhenzhu8938

    第30楼2011/10/23

    哦~~不好意思,因为我看你发的帖子,觉得你对整个原子吸收的结构和功能都很了解,而且很多帖子都是我一直想搞明白的问题,谢谢了~~不过这个也很有用,谢谢老师!!

    夕阳(anping) 发表:呵呵!henzhu8938 先生给我出了一道考题啊!
    我本人是电气工程师,不是搞化学出身的(我想这点您可能已经从我的所有的帖子里判断出来了吧?),所以唯恐说了一些外行话而造成误人子弟的结果,故,暂时不能满足您的要求,请多多见谅啊!

    不过为了满足您的要求,摘录一段他人的资料给您,权且算作不及格的答卷吧?如下:

    基体改进剂的作用机理:
    基体形成易挥发化合物,降低基体分解温度
    例: NaCl + NH4NO3 → NH4Cl + NaNO3
    熔点 801 170 307 335(升华)
    沸点 1431 210(分解) 380(分解)、、、、 、、、、
    HNO3可降低NaCl对Pb的干扰,生成的HCl,在干燥、灰化时除去,而NaNO3背景吸收很小,而HNO3可使Pb转为PbO避免生成PbCl2产生挥发损失。

0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