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私聊
  • 翠湖园

    第21楼2011/10/28

    雷电的危害和预防

    1. 尖端放电与避雷针



    在强电场作用下,物体曲率大的地方(如尖锐、细小的顶端,弯曲很厉害处)附近,等电位面密,电场强度剧增,致使这里空气被电离而产生气体放电现象,称为电晕放电。而尖端放电为电晕放电的一种,专指尖端附近空气电离而产生气体放电的现象。

    当雷雨云过境时,云的中下部是强大负电荷中心,云下的下垫面是正电荷中心,于是在云与地面间形成强电场。在地面凸出物如建筑物尖顶、树木、山顶草、林木、岩石等尖端附近,等电位面就会很密集,这里电场强度极大,空气发生电离,因而形成从地表向大气的尖端放电。

      避雷针是一根耸立在建筑物顶上的金属棒(接闪器)与金属引下线和金属接地体等三部分组成的防雷装置。它的作用是使可能会袭击建筑物的闪电吸引到它上面,再进入地里,借以保护建筑物。关于避雷针为何能防雷的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有人认为避雷针的尖端放电,中和了雷雨云中积累的电荷,起到了消除电的作用。但近年来通过尖端放电电量计算,它远不能中和所有电荷。

0
    +关注 私聊
  • 翠湖园

    第22楼2011/10/28

    2. 人的闪电防护

    雷鸣电闪时在室外的人,为防雷击,应当遵从四条原则。一是人体应尽量降低自己,以免作为凸出尖端而被闪电直接击中。二是人体与地面的接触面要尽量缩小以防止因“跨步电压”造成伤害。所谓跨步电压是雷击点附近,两点间很大的电位差,若人的两脚分得很开,分别接触相距远的两点,则两脚间便形成较大的电位差,有强电流通过人体使人受伤害。第三是不可到孤立大树下和无避雷装置的高大建筑体附近,不可手持金属体高举头顶。第四是不要进水中,因水体导电好,易遭雷击。总之,应当到较低处,双脚合拢地站立或蹲下,以减少遭遇雷的机会。

      雷电期间在室内者,不要靠近窗户、尽可能远离电灯、电话、室外天线的引线等;在没有避雷装置的建筑物内,应避免接触烟囱、自来水管、暖气管道、钢柱等。

0
    +关注 私聊
  • 翠湖园

    第23楼2011/10/28

    防雷击须知

    ①在打雷下雨时,严禁在山顶或者高丘地带停留,更要切忌继续蹬往高处观赏雨景,不能在大树下、电线杆附近躲避,也不要行走或站立在空旷的田野里,应尽快躲在低洼处,或尽可能找房层或干燥的洞穴躲避。
    ②雷雨天气时,不要用金属柄雨伞,摘下金属架眼镜、手表、裤带,若是骑车旅游要尽快离开自行车,亦应远离其它金属制物体,以免产生导电而被雷电击中。
    ③在雷雨天气,不要去江、河、湖边游泳、划船、垂钓等。
    ④在电闪雷鸣、风雨交加之时,若旅游者在旅店休息,应立即关掉室内的电视机、收录机、音响、空调机等电器,以避免产生导电。打雷时,在房间的正中央较为安全,切忌停留在电灯正下面,忌依靠在柱子、墙壁边、门窗边,以避免在打雷时产生感应电而致意外。   

0
    +关注 私聊
  • 翠湖园

    第24楼2011/10/28

    ⑥雷雨天气发生时,即使在安装了避雷针的情况下,也应该迅速拔掉室内电视、电冰箱以及天线电源的插头,防止空间电磁波干扰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此外,从电闪雷鸣的形成和发生过程来看,空旷场地上、建筑物顶上、高大树木下、靠近河湖池沼以及潮湿地区是雷击事故多发区。
    ⑦在室外,要考虑到雷电活动区域,看雷电活动远近,一般是听雷声就能判断出远近,不要躲到避雷针和大树下面。在空旷的地方不要打雨伞,因为雨伞有针尖,电场强度要集中些。不要在空旷地方打手机。要蹲下来,两脚并拢。  
    ⑧如遇雷雨天气,最好躲入一栋装有金属门窗或设有避雷针的建筑物内。一辆金属车身的汽车也是最好的“避雷所”,一旦这些建筑物或汽车被雷击中,它们的金属构架或避雷装置或金属本身会将闪电电流导入地下。

0
    +关注 私聊
  • 翠湖园

    第25楼2011/10/28

    个人防雷
    1.应该留在室内,关好门窗;室外工作者应尽快躲入室内。   
    2.不宜使用防雷措施不足的电器,不用水龙头。   
    3.切勿接触天线、水管、铁丝网、金属门窗、建筑物外墙、远离电线等带电设备或其他类似金属装置。   
    4.减少使用电话和手提电话。   
    5.切勿游泳或从事其他水上活动,不宜进行室外球类运动。   
    6.切勿站于山顶、楼顶或其他近导电性高的物体。   
    7.切勿处理开口容器盛载的易燃物品。   
    8.在旷野应远离树木和桅杆,至少离树5米远。   
    9.在空旷地不宜打伞,不宜把羽毛球拍等扛在肩。   
    10.不宜开摩托、骑单车。   
    11.雷雨时若头发竖起,应蹲下,双脚并拢,减小跨步电压。

0
    +关注 私聊
  • dahua1981

    第26楼2011/10/28

    应助达人

    非常有趣的自然现象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