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私聊
  • symmacros

    第11楼2011/12/07

    应助达人

    色谱柱污染只需割掉柱前端10cm左右,是说明高沸点的物质残留在柱子的开始端(难以向前推进),和一般样品组分在低柱温下在柱子开始是液态的情况有所不同。

0
    +关注 私聊
  • ins0mnia2010

    第12楼2011/12/07

    这个我也没有测,是在看别人用DMSO溶解正丁醇时想到的,如果基于低温下溶剂在柱头冷凝这个假设成立。那么前后两程序的正丁醇在色谱柱中的分配行为应该是一样的,峰宽也应该一致的。

    symmacros(jimzhu) 发表:做系统适用性试验是不是要在测定样品相同的条件下进行?你测定的色谱柱理论塔板数是在延长2min后的值。假如延长保留时间,不知道峰宽增加多少?请问两红种方法测定的n各是多少呢?

0
    +关注 私聊
  • symmacros

    第13楼2011/12/07

    应助达人

    估计正丁醇的峰宽可能不会完全相同,前后两者情况的分配行为也许有差别。溶剂在柱头冷凝会不同程度影响目标物的峰型和出峰时间的。

    ins0mnia2010(ins0mnia2010) 发表:这个我也没有测,是在看别人用DMSO溶解正丁醇时想到的,如果基于低温下溶剂在柱头冷凝这个假设成立。那么前后两程序的正丁醇在色谱柱中的分配行为应该是一样的,峰宽也应该一致的。

0
    +关注 私聊
  • ins0mnia2010

    第14楼2011/12/08

    假设溶剂-水,溶质为高沸点NaOH,冷柱头进样,如果初始柱温很低,气体和液体都属于流体,在载气的吹扫下水会携带着溶质前移,移动到哪,随着柱温箱温度升高,水挥发,NaOH沉积,这时NaOH走到哪,就得割到哪。

    特别对那些不填装玻璃棉的衬管,如果液体在色谱柱内运行很快,那我们柱子不是割几次就要game over了。

    symmacros(jimzhu) 发表:色谱柱污染只需割掉柱前端10cm左右,是说明高沸点的物质残留在柱子的开始端(难以向前推进),和一般样品组分在低柱温下在柱子开始是液态的情况有所不同。

0
    +关注 私聊
  • symmacros

    第15楼2011/12/08

    应助达人

    道理是对的,NaOH走到哪,就得割到哪。但一般不会进NaOH的水溶液,对柱子和质谱可能有危害。

    ins0mnia2010(ins0mnia2010) 发表:假设溶剂-水,溶质为高沸点NaOH,冷柱头进样,如果初始柱温很低,气体和液体都属于流体,在载气的吹扫下水会携带着溶质前移,移动到哪,随着柱温箱温度升高,水挥发,NaOH沉积,这时NaOH走到哪,就得割到哪。

    特别对那些不填装玻璃棉的衬管,如果液体在色谱柱内运行很快,那我们柱子不是割几次就要game over了。

0
    +关注 私聊
  • 2451504

    第16楼2011/12/08

    有点明白LZ的意思了

    ins0mnia2010(ins0mnia2010) 发表:我们色谱系统出鬼峰的时候不就是通过提高色谱柱温将里面的高沸点物质赶出么?

    低温下假如正丁醇1分液体可变为1000分气体,30度恒温,每分钟只挥发1分气体,就需要1000分钟完全挥发,色谱峰无限展宽,峰高基

    本就低于检测限了。

    即使有少量正丁醇挥发,我30度下多保留两分钟,也只有千分之2的正丁醇挥发,大部分仍然还处于液态状态。

    再一个例子,为什么色谱柱污染只需割掉柱前端10cm左右?是否这也说明了液态的样品在柱子里的位移十分有限?

    这些都仅凭我的一些感性认识,没有系统学习过物化知识,举的例子有不妥的希望大家还能帮忙指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