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私聊
  • 阳光的味道

    第11楼2011/12/28

    以前在书上看过这样一种进样方式,先准确吸取溶液,再抽一点空气,再进样,这样进样也应该可以消除针尖效应吧。仅供参考

0
    +关注 私聊
  • xiao-jin

    第12楼2011/12/28

    我在以前跟一位化学系资深老师,在关于手动进针时如何控制进针后的停留时间长短进行过交流。他介绍:他在指导学生做样时规定他的学生,当针扎进进样器后,心里默数“1、2、3”(好像与秒表时差不多)后再拔针,我自己做后感到效果可以。
    的确,针在扎进进样器后,针的停留时间会影响样品峰的形状。但对于操作者来说,首先,要根据分析对象来确定针的停留时间,也可以适当调整进样器的温度和进样器内的衬管等,一旦确定后要求每次进样都得重复一样的动作和时间。结合那位老师的做法,在我后期的工作中,我感到还是不错的,借此推荐给大家试试。

0
    +关注 私聊
  • xiaomaomi9319

    第13楼2011/12/28

    谢谢,不知重现性如何啊

0
    +关注 私聊
  • xiaomaomi9319

    第14楼2011/12/28

    谢谢,分享

0
    +关注 私聊
  • xiaomaomi9319

    第15楼2011/12/28

    “夹心面包”法作为基准,是以此方法的结果作为进样结果是否标准的参考依据吗,谢谢

    安平(byron1111) 发表:可能要看具体的样品吧。

    可以用“夹心面包”法作为基准。

0
    +关注 私聊
  • 诗诗思思

    第16楼2011/12/28

    有一次操作就是如此,出峰面积相差十万八千里!呵呵!

    xuexiaohong(xuexiaohong) 发表:停不停看物质的粘性吧,进样后活塞往回提一下试试

0
    +关注 私聊
  • caoyured

    第17楼2011/12/29

    建议半秒钟左右就可以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