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私聊
  • qianguiyun1

    第31楼2012/08/29

    应助达人

    看了你的文章,受益匪浅。

    xdzh130(xdzh130) 发表:感谢版主为我加分,想必大家也有兴趣,那我就如实招了吧:
    小时候我在农村长大,家里穷,炒菜就用猪油和菜油。刚工作那阵还发粮票油票,自己去粮站买。大约四五年后(90年代中期),市面上开始出现桶装油,我所在的化工厂福利不错,也开始给职工发,那时厂外的人都羡慕我们,觉得桶装油好时尚,我们也感觉良好,就这样吃了十来年,一直都没觉得有啥,只是有时将油提回老家,妈妈偶尔会唠叨几句,说桶装油没有榨的菜油香。
    几年前到了自来水公司搞化验,天天和“进口”的东西打交道,慢慢地有了点食品安全的意识;这几年像三聚氰胺、苏丹红、毒大米、地沟油,举不胜举。两三年前,有两次在住家附近我亲眼看见一大型油罐车,停在路边给一大堆没贴商标的塑料油桶灌油,看那油质量不好。从此之后,我开始怀疑桶装油了,去油房买看着榨的油吃。
    正巧自己在搞气相,又有顶空,何不自己测一测呢?把自己看着榨的菜油、花生油当标准,桶装油当样品,装入顶空瓶,反复摸索,找到最佳平衡温度和时间,以及适当的程序升温曲线,FID检测,一个个色谱峰出现!无需标准品去一个个定性定量,只需找到特征峰(比如只有花生油有而菜油没有的几个大峰就是花生油的特征峰),然后将桶装油的峰与之对比,一眼便知其大概含量。让我最切齿的是,所谓“人民大会堂专用油”居然只有30%不到的花生油,其余的天晓得!查了些资料,可能是棕榈油,因附近找不到“看着榨的棕榈油”,从而无法肯定。纯花生油,5度以下才慢慢变浑浊,我亲自试过;至于为何标榜“12度以下浑浊是纯花生油的物理特性”,你查查棕榈油的凝固点就明白了。一千个人中,知道此的恐怕只有一二,所以商家才能如此恬不知耻地宣传!
    超市中最贵的可能是橄榄油了,可惜我没吃过。正巧同事的老公在黎巴嫩维和,两个月前带回来一些橄榄油,我要了几十毫升,但愿是正宗的,有空了我再找找桶装油的茬儿!

0
    +关注 私聊
  • qianguiyun1

    第32楼2012/08/29

    应助达人

    现在大企业只能说相对好点,也不能绝对放心。

0
    +关注 私聊
  • jnusmalldog

    第33楼2012/08/29

    这个还真深有同感,应该是六七年前,我这里也接受了一个委托样品,用塑料的胶桶装回来半桶半凝固状的油脂(按委托方说是地沟油,按花生油的标准检测),那时候不饱和脂肪酸的组成还没有扩项,就由最常规的能出数据的酸价、过氧化值下手,结果发现竟然合格,最后就以外观不符合花生油标准去判断了不合格,其它数据都直接不出了。

    鸭梨山大(l_a_lakers) 发表:都别扯淡了,原先有个县,以芝麻油产业文明,后来发现用地沟油兑香精可以获暴利,于是那里产业转移了,地沟油加芝麻油香精,棉籽油(颜色较深)调色,后来地方工商质检公安联合打击,我们发现常规指标全部合格,酸价过氧化值都合格,霉菌毒素也合格,最后拿不饱和脂肪酸说事,低了就判不合格,可是有些样品发现不饱和脂肪酸高了,应该是人为添加了,还好有政府撑腰说搞倒他们,要么真不好办,但是有些当地大型油企还是没事,原因你们懂的
    后来同事们蛋疼开始讨论,为什么各个指标都正常,非说不可食用?
    最蛋疼是一次有人送来一桶油,问能不能检测这个是不是油,想想还真不好回答
    所以,便宜没好货,那些低价油真的不能买,你想想,造假油是某些地方的产业啊,有多少产品流向市场

0
    +关注 私聊
  • 燕飞

    第34楼2012/08/29

    昨天看新闻,橄榄油调和油里面含有的橄榄油是低于1%的,几乎等于没有。
    调和油基本是忽悠人的。

0
    +关注 私聊
  • 依拉勃

    第35楼2012/08/29

    压榨的也信任了,看来得回家自己榨了

0
    +关注 私聊
  • 阿三

    第36楼2012/08/29

    为什么要吃调和油呢 有什么优势吗

0
    +关注 私聊
  • xdzh130

    第37楼2012/08/29

    看来大家对食用油都很关注,一日三餐谁都离不开它,这可关系到每个人的健康!
    我吃的菜油都是在油房亲眼看着榨的,刚榨出来的油有100度左右,而且很浑浊,为避免夜长梦多,我都是买这种滚烫的油,用搪瓷盆装着端回家,趁热加盐开水,一般一盆油大约加200毫升盐开水(10克盐),然后用竹筷迅速搅匀,放凉后盖好,大约两周后杂质下沉,将上层清油倒出,装在小口土陶罐中封好,吃一年绝对不会变味。
    去年11月到上海布鲁克办事处参加瓦里安450-GC气相色谱仪培训(三天),说实在,要说学到多少东西,那是违心话,毕竟自己都使用三年多了。去一趟上海最大的收获,就是买了三个搪瓷桶,白色医用的,有盖,装油不错,以后不必用搪瓷盆端油了,挑着回家方便,清洗也更直观。70后都记得,小时候好多生活用品都是搪瓷的,耐高温和酸碱,比现在铺天盖地的塑料制品好多了,可惜劣币要驱逐良币啊!
    回想自己从漕河泾挤公交,在漕宝路转地铁去虹桥,乘高铁去杭州,再转火车去安徽宣城、黄山,把搪瓷桶寄存在火车站,游了黄山又转火车去鹰潭、重庆,终于回到泸州,一路上大包小包,和难民没区别。在鹰潭将心爱的摄影三脚架忘在了火车站,但搪瓷桶一路陪我,虽然三个才值一百多元,不过以后它们就跟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了。回想起这事儿,自己都觉得像个疯子,可本地买不到,易碎品又不能网购,谁叫我生活在当下的中国呢?

0
  • 该帖子已被版主-官人|云飘飘加10积分,加2经验;加分理由: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关注 私聊
  • 小虾米

    第38楼2012/08/30

    那我们消费者怎么办?

0
    +关注 私聊
  • 儒雅凤

    第39楼2012/08/30

    这个检测难度很大。

0
    +关注 私聊
  • oymuma

    第40楼2012/08/31

    油换着吃,才会营养均衡,少吃油,吃好油

0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