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私聊
  • delingha

    第41楼2014/03/25

    最近一直很忙,好久没来了。关于NIR的环境适应性的问题,其实大家都知道主要的影响因素:温度、湿度、灰尘、振动、环境光。

    温度对液态样品的影响最大,固态样品好一些,所以如果做液态样品温度控制很重要。此外,温度不光是环境温度,还包括仪器的散热问题,因为NIR光源本身也存在温漂问题。对于饲料和农产品行业企业应用,我建议还是要提供比较好的温度环境,如果环境温度变化过大本身对样品谱图采集不太好,另外也要使用正确的背景光谱。

    湿度和灰尘的影响,目前的仪器厂家都提供了防尘防潮的防护,差别不会太大。

    振动方面,对于扫描光栅的NIR主要影响的是光栅的机械定位精度,傅立叶变换技术的影响的是干涉仪的干涉信号强度,用户考察仪器的时候应该咨询厂家对这个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环境光的干扰方面,这个对扫描光栅的NIR影响相对大一点,因为傅立叶变换技术采用干涉信号检测,很容易剔除这个影响。这也就是为什么傅立叶的仪器采样一般都是外置敞开的,而光栅的会提供一个遮光盖子的原因。

    至于您提到的先照射样品后分光的阵列检测仪器,您说不符合朗伯-比尔定律,我想是个误解,因为这是近红外分析技术的基础。关键之是在于如何厂家如何解决吸光度计算时对于背景光影响的因素。具体解决手段由于我没有相关的技术资料所以还是不献丑了。

    basixigua(basixigua) 发表:怎么不说说,对环境的适应性呢? NIR的最大优势是快速、过程控制把,一般的饲料、农产品行业的企业实验室可没有制药行业实验室条件那么高端哦。

    然后再问下专家,先照样品再解析光的仪器(例如阵列)不符合朗伯定律,他们的基础是什么呢?一直没明白。

0
    +关注 私聊
  • delingha

    第42楼2014/03/25

    近红外的发展趋势确实是在向着小型化和在线化发展,这两个趋势还是要分开来看的,毕竟对于技术要求的取向有很大差别。

    小型化看重的是仪器的结构要小巧,简单,稳定。目前的AOTF技术和阵列检测器技术应该是在这个方向有优势,但是AOTF技术的造价成本目前还是比较高,而阵列检测器技术的温漂、谱区范围等技术问题也还有很多问题。

    在线化方面,主要应该解决的是恶劣环境的适应性,仪器性能的稳定性,多检测点分布,多种采样形式检测。这方面恰恰是FT技术的优势方向,所以个人观点,在这个领域才是FT技术的最强应用领域,如果说目前FT技术在这个方向还有什么制约,主要应该是光纤传输的衰减问题。其实,在线领域的应用在国内外都已经有很多了,但是好像本版的版友大部分是饲料、农产品领域较多,而这方面早在很多年前石化、精细化工和制药等行业就有很多应用案例了,即便是国内也很多了,而这主要是FT技术的市场。

    至于说在饲料、食品、农产品领域的在线应用,目前光栅技术主要是采用阵列检测器技术,每一个检测点放置一个光谱仪,然后通过数据通信与上位机连接。这一技术如果检测点少,成本方面还是划算的,检测点越多性价比越低,而且只能够适应于固体样品的漫反射检测,对于乳制品行业、油脂行业、发酵行业等液态样品就无能为力了。

    basixigua(basixigua) 发表:专家们不是说近红外的趋势是便携小型化和在线化吗?这两个点,FT怎么能替代光栅?

0
    +关注 私聊
  • delingha

    第43楼2014/03/25

    前几天和一个研究所的老师聊天,他说目前在近红外领域叫得上名字的算法足有八九十种,如果再算上一些不太常见的小算法,目前发表过的算法种类少说要有500-600种。我当时就懵了,这要是做为企业用户,没有相关的数学知识储备怎么选择呀?而且老师还说,很多小算法就是单一为了解决特定的问题而提出的,这样的算法其实就算是厂家提供了,对大部分用户也没什么用吧?

    我觉得用什么算法,最根本的还是要看是否能够解决最主要的应用需求,太过特殊的算法还是科研为主吧?

    picard(yuan314159) 发表:关于 “PLS1型算法和PLS2型算法究竟哪个好。”
    这两种算法是公开的,你可以在网上找到,如果想试验,你可以用R语言(没用过Unscrimbler ,估计也会有)试验一下。
    至于某些厂家为什么不用PLS2,估计不是不会,而是没需求。如果他的客户需要新的算法,你看他会不会开发。
    每种算法都有局限性,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算法,说白了就是在找合适的主成分。现有的算法有时候并不能找到合适的主成分。

0
    +关注 私聊
  • athosmi

    第44楼2014/03/25

    日常使用PLS足以,那八九十中算法一多半都是用来凑论文数的。

    能把PLS玩好了的人就已经很牛X了……

    delingha(arvid_huang) 发表:前几天和一个研究所的老师聊天,他说目前在近红外领域叫得上名字的算法足有八九十种,如果再算上一些不太常见的小算法,目前发表过的算法种类少说要有500-600种。我当时就懵了,这要是做为企业用户,没有相关的数学知识储备怎么选择呀?而且老师还说,很多小算法就是单一为了解决特定的问题而提出的,这样的算法其实就算是厂家提供了,对大部分用户也没什么用吧?

    我觉得用什么算法,最根本的还是要看是否能够解决最主要的应用需求,太过特殊的算法还是科研为主吧?

0
    +关注 私聊
  • delingha

    第45楼2014/03/28

    赞同!

    athosmi(athosmi) 发表:日常使用PLS足以,那八九十中算法一多半都是用来凑论文数的。

    能把PLS玩好了的人就已经很牛X了……

0
    +关注 私聊
  • maiyaya101

    第46楼2014/04/11

    我是刚进论坛的小菜鸟,看了近红外的一些帖子后,对 delingha(arvid_huang)真是狠狠佩服了一下!讲的很专业,带感!说到小型化,其实主要是厂家的设计理念了,这个应该不是专业方面的问题;在线型的话主要是环境适应性和防振方面的问题,相信不同的厂家都会有不同的解决方案。

    近红外在国内可能还不是很普及,但是从国外的情况来看,应该是以后相关行业检测的大趋势,尤其是在线测量方面!本人拙见,哈哈!

    delingha(arvid_huang) 发表:近红外的发展趋势确实是在向着小型化和在线化发展,这两个趋势还是要分开来看的,毕竟对于技术要求的取向有很大差别。

    小型化看重的是仪器的结构要小巧,简单,稳定。目前的AOTF技术和阵列检测器技术应该是在这个方向有优势,但是AOTF技术的造价成本目前还是比较高,而阵列检测器技术的温漂、谱区范围等技术问题也还有很多问题。

    在线化方面,主要应该解决的是恶劣环境的适应性,仪器性能的稳定性,多检测点分布,多种采样形式检测。这方面恰恰是FT技术的优势方向,所以个人观点,在这个领域才是FT技术的最强应用领域,如果说目前FT技术在这个方向还有什么制约,主要应该是光纤传输的衰减问题。其实,在线领域的应用在国内外都已经有很多了,但是好像本版的版友大部分是饲料、农产品领域较多,而这方面早在很多年前石化、精细化工和制药等行业就有很多应用案例了,即便是国内也很多了,而这主要是FT技术的市场。

    至于说在饲料、食品、农产品领域的在线应用,目前光栅技术主要是采用阵列检测器技术,每一个检测点放置一个光谱仪,然后通过数据通信与上位机连接。这一技术如果检测点少,成本方面还是划算的,检测点越多性价比越低,而且只能够适应于固体样品的漫反射检测,对于乳制品行业、油脂行业、发酵行业等液态样品就无能为力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