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私聊
  • jiasheng

    第24楼2014/08/01

    这位版友还是很有耐心的。

    澳作生态(SH102933) 发表:呵呵,您觉得我会那样说吗?
    麻烦您把那个销售的邮箱告知我,我去处理。
    以后不会再给您发送广告邮件。

    另外可否告知您的QQ,以后有问题可以向您请教!

0
    +关注 私聊
  • shoen0739

    第25楼2014/08/07

    第一次听说了 元素分馏效应
    百度及参考了文献,比较认同这个说法:
    指激光剥蚀
    出来的气溶胶化学计量成分与样品原始组成之间的偏差, 这种分馏与时间变化无关。产生原因与剥蚀的激光参数,传输,离子化均有关系。


    原文由 澳作生态(SH102933) 发表:关于您的问题,1 μm左右过小的剥蚀斑点,ICP-MS不会接收到信号,没有意义。其次,对于您的生物样本,如果采用纳秒级的LA,由于元素分馏效应的影响,会使MS的信号不稳定,这对您的样品检测影响是很大的。


    对于1um光斑,已有文献说明可以得到很好的信号,因为我们的生物样本是采用稀有金属染的。
    考虑到 分馏效应 ,我们的信号积分时间会是50ms,甚至更长,所以对结果影响不大。


    原文由 澳作生态(SH102933) 发表:当高能纳秒激光打在样品上时,首先会是一个熔化的过程,接着会是汽化,然后是去激化,由于每个元素的沸点不同,被输送进ICP-MS的时间就会不同。

    对于那张ns fs的颗粒对比图,确实不错。飞秒的产生的颗粒更加均一,看起来不错。

    此处应该不是输送时间不同,我认为是产生的小颗粒,离子化程度等影响,造成信号波动,与输送时间无关,但是与输送条件有光系。(距离,气流,管路大小等)


    Fs剥蚀过程中,Pb/U基本保持恒定,并接近真实值;而ns剥蚀的Pb/U持续升高至真实值的近3倍,说明产生了严重的元素分馏。

    对于这张图,我没大明白。对于分馏效应,应该是波动较大,但不是这种持续升高或者降低,这条线上的波动时由于分馏效应产生的,但是为什么持续升高? 还有在前100s内,ns的波动幅度更小,难道是ns更稳定?? 这个能否提供原文?我再看看。

0
    +关注 私聊
  • 澳作生态

    第26楼2014/08/11

    图上所看到的是锆石Pb/U的一个比值变化,飞秒的比值波动整体趋于一个平稳的状态,而纳秒的比值却是在不断变化的。对于您“在前100s内,ns的波动幅度更小,难道是ns更稳定??”这个问题我不是很明白,我没有看到纳秒的比值更小呀?对于1um光斑,已有文献说明可以得到很好的信号”这个文献您方便提供一下吗?我也学习一下。 另外,我给您发送一些飞秒和纳秒对比的文献,相信会对您有帮助的,方便提供邮箱或联系方式吗?

    shoen0739(shoen0739) 发表:第一次听说了 元素分馏效应
    百度及参考了文献,比较认同这个说法:
    指激光剥蚀
    出来的气溶胶化学计量成分与样品原始组成之间的偏差, 这种分馏与时间变化无关。产生原因与剥蚀的激光参数,传输,离子化均有关系。


    原文由 澳作生态(SH102933) 发表:关于您的问题,1 μm左右过小的剥蚀斑点,ICP-MS不会接收到信号,没有意义。其次,对于您的生物样本,如果采用纳秒级的LA,由于元素分馏效应的影响,会使MS的信号不稳定,这对您的样品检测影响是很大的。


    对于1um光斑,已有文献说明可以得到很好的信号,因为我们的生物样本是采用稀有金属染的。
    考虑到 分馏效应 ,我们的信号积分时间会是50ms,甚至更长,所以对结果影响不大。


    原文由 澳作生态(SH102933) 发表:当高能纳秒激光打在样品上时,首先会是一个熔化的过程,接着会是汽化,然后是去激化,由于每个元素的沸点不同,被输送进ICP-MS的时间就会不同。

    对于那张ns fs的颗粒对比图,确实不错。飞秒的产生的颗粒更加均一,看起来不错。

    此处应该不是输送时间不同,我认为是产生的小颗粒,离子化程度等影响,造成信号波动,与输送时间无关,但是与输送条件有光系。(距离,气流,管路大小等)


    Fs剥蚀过程中,Pb/U基本保持恒定,并接近真实值;而ns剥蚀的Pb/U持续升高至真实值的近3倍,说明产生了严重的元素分馏。

    对于这张图,我没大明白。对于分馏效应,应该是波动较大,但不是这种持续升高或者降低,这条线上的波动时由于分馏效应产生的,但是为什么持续升高? 还有在前100s内,ns的波动幅度更小,难道是ns更稳定?? 这个能否提供原文?我再看看。

0
    +关注 私聊
  • 澳作生态

    第27楼2014/08/11

    图上所看到的是锆石Pb/U的一个比值变化,飞秒的比值波动整体趋于一个平稳的状态,而纳秒的比值却是在不断变化的。对于您“在前100s内,ns的波动幅度更小,难道是ns更稳定??”这个问题我不是很明白,我没有看到纳秒的比值更小呀?对于1um光斑,已有文献说明可以得到很好的信号”这个文献您方便提供一下吗?我也学习一下。 另外,我给您发送一些飞秒和纳秒对比的文献,相信会对您有帮助的,方便提供邮箱或联系方式吗?

    shoen0739(shoen0739) 发表:第一次听说了 元素分馏效应
    百度及参考了文献,比较认同这个说法:
    指激光剥蚀
    出来的气溶胶化学计量成分与样品原始组成之间的偏差, 这种分馏与时间变化无关。产生原因与剥蚀的激光参数,传输,离子化均有关系。


    原文由 澳作生态(SH102933) 发表:关于您的问题,1 μm左右过小的剥蚀斑点,ICP-MS不会接收到信号,没有意义。其次,对于您的生物样本,如果采用纳秒级的LA,由于元素分馏效应的影响,会使MS的信号不稳定,这对您的样品检测影响是很大的。


    对于1um光斑,已有文献说明可以得到很好的信号,因为我们的生物样本是采用稀有金属染的。
    考虑到 分馏效应 ,我们的信号积分时间会是50ms,甚至更长,所以对结果影响不大。


    原文由 澳作生态(SH102933) 发表:当高能纳秒激光打在样品上时,首先会是一个熔化的过程,接着会是汽化,然后是去激化,由于每个元素的沸点不同,被输送进ICP-MS的时间就会不同。

    对于那张ns fs的颗粒对比图,确实不错。飞秒的产生的颗粒更加均一,看起来不错。

    此处应该不是输送时间不同,我认为是产生的小颗粒,离子化程度等影响,造成信号波动,与输送时间无关,但是与输送条件有光系。(距离,气流,管路大小等)


    Fs剥蚀过程中,Pb/U基本保持恒定,并接近真实值;而ns剥蚀的Pb/U持续升高至真实值的近3倍,说明产生了严重的元素分馏。

    对于这张图,我没大明白。对于分馏效应,应该是波动较大,但不是这种持续升高或者降低,这条线上的波动时由于分馏效应产生的,但是为什么持续升高? 还有在前100s内,ns的波动幅度更小,难道是ns更稳定?? 这个能否提供原文?我再看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