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cret
第12楼2015/01/17
1。因为你不做pI很高的蛋白,也不care出峰的时间,所以你看不出太多的差别。
2。加尿素,一是打开蛋白空间结构,而是增加蛋白溶解度
3。优化有各自的标准的,有的企业可能需要严格遵循beckman标准方法,有的比较灵活,就可以采用较短的聚焦时间。只要marker的线性和聚焦的峰形没问题就可以。
4。电压迁移,出口端溶液需要换成乙酸溶液。提供Ac-以供质子交换时候的电荷平衡。
我思无邪
第15楼2015/01/28
《毛细管等电聚焦中使用的毛细管填充两性电解质,两端插入不同的pH的磷酸和NaOH中,过程是否类似于等速电泳pH梯度形成的过程?在毛细管两端是否需要添加封堵剂?
毛细管等电聚焦的过程分为:进样、聚焦和分离三个步骤。不知道大家在进样的时候目标蛋白是如何进样的:是混在两性电解质中进样还是单独气压进样?聚焦过程中marker与样品分别移动到等电点的位置,这个聚焦的程度是如何把握的?还有最后观察到的结果——推出的过程是电压推出还是气压推出的,这个过程有什么不同?》
================================
我做过一些protein的cIEF,试着回答一下:
1 cIEF 的pH梯度形成过程与IEF是一致的,都是在电场中电势的作用下,两性电解质(CA)即形成一个由阳极到阴极逐步增加的pH梯度,是否与等速电泳一致?这个没做过,不好说;
2 封堵剂是需要的,原因前面有人说过了,补充一下我认为也由稳定pH梯度和便于后面电迁移的作用;
3 进样方式我做的都是与CA混合上样的,单独进样也不是不可以,那么可能需要在进行一次聚焦,由于CE高效性,可能有点多余;
4 聚焦与否的问题及时是否迁移到相应等电点的问题,这个你可以通过marker 的线性回归系数的计算和对比聚焦时间的差异来分析;
5 推出的过程的话有几种可选,但电迁移是我认为目前最合理也最有效的方式,它的原理就在于两端的缓冲液的成分变化,聚焦时两侧分别为强酸和强碱,推出时变成强酸和弱酸。
瞎分析,说的不对的地方请各位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