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私聊
  • qaz15000

    第21楼2016/01/24

    最有用的聚焦还是靠色谱柱的液膜,溶剂聚焦我感觉是个伪命题,因为当溶剂聚焦有用的时候,你会发现峰形根本没法看。而且在分流进样条件下,色谱柱聚焦就够了,高沸点溶剂只会使你的峰无比难看。

    安平(byron1111) 发表:常用的手段,降低程序升温的开始温度,实现溶剂聚焦

0
    +关注 私聊
  • 安平

    第22楼2016/01/25

    应助达人

    有数据么?
    给个具体案例看看?

0
    +关注 私聊
  • 安平

    第23楼2016/01/25

    应助达人

    有实验支持么?有色谱图么?

    qaz15000(qaz15000) 发表: 我的意思是瞬间不分流进样要看分流开启的时间,开启时间不同导致进入色谱柱的样品量不一样。气体均匀气化是可能性很小的,我们有些气象色谱的认识被误导了。

0
    +关注 私聊
  • 皮皮鱼

    第24楼2016/01/25

    1、汽化室内,溶剂和样品都是同时气化的。
    2、之所以叫溶液态样品,就是因为溶剂占95%以上。这个是虚数,大致就是说绝大部分都是溶剂。
    3、“当然包括5%的待测组分“,是因为待测组分在溶液态样品中本来就只有5%。
    4、无论进入色谱柱的,还是被分流吹走的,都是一样的混合均匀的气化后的溶液态样品而已,没差异。
    5、瞬间不分流之所以能够达到降低溶剂拖尾,是因为减少了在汽化室玻璃衬管内溶剂被载气不断稀释后的长时间进样,不会因此而导致溶剂峰进样宽度被过度拉长。

    具体峰宽理论,可以参考前面置顶部分我的关于峰宽构成的帖子。

0
    +关注 私聊
  • p3059977

    第25楼2016/01/25

    谢谢,赞!

    皮皮鱼(yuen72) 发表:1、汽化室内,溶剂和样品都是同时气化的。
    2、之所以叫溶液态样品,就是因为溶剂占95%以上。这个是虚数,大致就是说绝大部分都是溶剂。
    3、“当然包括5%的待测组分“,是因为待测组分在溶液态样品中本来就只有5%。
    4、无论进入色谱柱的,还是被分流吹走的,都是一样的混合均匀的气化后的溶液态样品而已,没差异。
    5、瞬间不分流之所以能够达到降低溶剂拖尾,是因为减少了在汽化室玻璃衬管内溶剂被载气不断稀释后的长时间进样,不会因此而导致溶剂峰进样宽度被过度拉长。

    具体峰宽理论,可以参考前面置顶部分我的关于峰宽构成的帖子。

0
    +关注 私聊
  • 安平

    第26楼2016/01/25

    应助达人

    分流进样,可能会有样品气化不均匀的问题。可能会产生分流歧视。

    不分流,气化相对要均匀。

0
0
    +关注 私聊
  • wazcq

    第28楼2016/01/25

    应助达人

    说说我的理解:不分流进样溶剂溶质开始是气化均匀的混合进入毛细柱,到了一定阶段即大部分进样完成。少部分样品扩散进入死体积(比如分流/不分流共用的衬管分流点以下的那部分)因为溶质沸点高,扩散就会比溶剂慢,进入毛细柱就成了溶剂的比例会大些,所以到了一定时间就得开分流阀以减少溶剂拖尾!

0
    +关注 私聊
  • zyl3367898

    第29楼2016/01/25

    应助达人

    溶剂会出一个大峰,然后是样品峰出现。

0
    +关注 私聊
  • 安平

    第30楼2016/01/25

    应助达人

    基本正确,就是可以去除掉溶剂的拖尾部分,减弱对保留较弱组分的干扰。

    但是不能消除溶剂效应。

    还是需要其他聚焦手段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