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私聊
  • 醋老西

    第21楼2006/11/07

    欧姆定律
    Ohm’s law
    电学的基本实验定律。1826年,德国物理学家G.S.欧姆由实验发现,通过一段导体的电流强度I与导体两端的电压U成正比,即I∝U,由此,将电压与电流之比定义为该导体的电阻R,得出
      U=IR这就是欧姆定律的积分形式。
      电荷的流动是由电场推动的,把上述欧姆定律用于导体某处微小的电流管,得出j=σΕ式中j和E分别是该处的电流密度和电场强度;σ是导体的电导率。这是欧姆定律的微分形式,它以点点对应的关系更为细致地描述导体的导电规律。
      欧姆定律的积分形式只适用于线性电阻,如金属、电解液(酸、碱、盐的水溶液)。非线性电阻的电压、电流关系不是直线 , 欧姆定律不适用 ,但通常仍定义其电阻为 R =U/I,而认为R是个变量。上述欧姆定律的微分形式也只适用于线性导体(见电阻)。当导体为各向同性媒质时,j与E方向相同,σ为标量;当导体为各向异性媒质时,j 与E方向不同,σ为张量。欧姆定律的积分形式适用于稳恒情形,也适用于变化不太快的非稳恒情形。微分形式则适用于一般的非稳恒情形。


    欧姆的实验装置(悬挂着的磁针可指示电流的大小)
      包括电源在内的闭合电路称为全电路,其中的电流强度I和电源电动势E、内阻r以及外电路电阻R的关系为Image:欧姆定律.jpg
      上式称为全电路欧姆定律。前文所述欧姆定律亦称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它们都是分析电路的基础,有重要的实验价值 。

    焦耳定律

    是定量说明传导电流将电能转换为热能的定律。1841年,英国物理学家焦耳发现载流导体中产生的热量Q(称为焦耳热)与电流I的平方、导体的电阻R和通电时间t成比例。采用国际单位制,其表达式为Q=I2Rt或热功率P=I2R其中Q、I、R、t、P各量的单位依次为焦耳、安培、欧姆、秒和瓦特。焦耳定律是设计电照明,电热设备及计算各种电气设备温升的重要公式。

0
    +关注 私聊
  • 醋老西

    第22楼2006/11/07

    基尔霍夫定律
      Kirchhoff laws
      阐明集总参数电路中流入和流出节点的各电流间以及沿回路的各段电压间的约束关系的定律。1845年由德国物理学家G.R.基尔霍夫提出。集总参数电路指电路本身的最大线性尺寸远小于电路中电流或电压的波长的电路,反之则为分布参数电路。基尔霍夫定律包括电流定律和电压定律。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 任一集总参数电路中的任一节点,在任一瞬间流出该节点的所有电流的代数和恒为零,即

    就参考方向而言,流出节点的电流在式中取正号,流入节点的电流取负号。基尔霍夫电流定律是电荷守恒定律在电路中的体现。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任一集总参数电路中的任一回路,在任一瞬间沿此回路的各段电压的代数和恒为零,即
    电压的参考方向与回路的绕行方向相同时,该电压在式中取正号,否则取负号。基尔霍夫电压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在电路中的体现。

    基尔霍夫第一定律是指在一电路相交处, 进出电流相等。

    基尔霍夫第二定律是指在一环形电路中,总电动势与总电流和电阻之积相等。

0
    +关注 私聊
  • 醋老西

    第23楼2006/11/07

    折射定律
    refraction,law of

      光线通过两介质的界面折射时,确定入射光线与折射光线传播方向间关系的定律,几何光学基本定律之一。入射光线与通过入射点的界面法线所构成的平面称为入射面,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分别称为入射角和折射角,以θi和θt表示。折射定律为:① 折射光线在入射面内。② 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正弦之比为一常数,用n21表示。

    最早定量研究折射现象的是公元2世纪希腊人 C.托勒密,他测定了光从空气向水中折射时入射角与折射角的对应关系,虽然实验结果并不精确,但他是第一个通过实验定量研究折射规律的人。1621年,荷兰数学家W.斯涅耳通过实验精确确定了入射角与折射角的余割之比为一常数的规律,故折射定律又称斯涅耳定律 。1637 年 ,法国人 R.笛卡儿在《折光学》一书中首次公布了具有现代形式正弦之比的规律。与光的反射定律一样,最初由实验确定的折射定律可根据费马原理、惠更斯原理或光的电磁理论证明之。
      上述光的折射定律只适用于由各向同性介质构成的静止界面。

    反射定律
    reflection,law of
      光在光滑界面上反射时确定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传播方间关系的定律。几何光学的基本定律之一。如图,入射光线IO与界面在入射点 O 的法线ON所构成的平面称入射面,入射光线IO与反射光线OR的传播方向可分别用它们与法线ON的夹角θi和θr表示。通常把θi和θr分别称为入射角和反射角 。反射定律为:①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同在入射面内。②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即 θi=θr。上述反射定律只适用于各向同性介质的界面,且只解决光线的传播方向问题而不涉及反射时的能量分配问题。光的反射与力学中弹性小球在光滑桌面上的反弹十分相似,I.牛顿曾根据光的微粒说(见光的二象性)证明过反射定律。


    光的反射定律最初是从实验得出,根据费马原理可证明,也可从光的波动观点出发借助于惠更斯原理( 见惠更斯-菲涅耳原理)从几何上加以证明,或从电磁场的边界条件出发从理论上证明。

0
    +关注 私聊
  • zhaowenming

    第24楼2006/11/07

    你发的我已经全部拷贝了,还有没有后面的!谢谢了。

0
    +关注 私聊
  • 醋老西

    第25楼2006/11/07

    还有一小部分了,一会补充完毕。

    态叠加原理

      量子力学的基本假设之一 , 可表述为如 果波函数Φ1 、Φ2、…Φn是描写微观粒子体系的可能状态 ,则它们的线性叠加 c1Φ1+c2Φ2+…cnΦn 也是粒子体系的一个可能的状态,式中c1、c2、…cn是常数。电子双孔干涉实验(见波粒二象性)是态叠加原理的一个特 例 ,电子通过双孔的态是Φ1+Φ2 ,电子在屏 上的概率分布在 | Φ1+Φ2 |2=| Φ1 |2+ |Φ2|2+Φ1*Φ2+Φ1Φ2*,Φ*是Φ的共轭函数,式中后两项体现双孔干涉的效果。态叠加原理表明微观粒子体系是线性系统,它所遵从的运动方程是线性方程。态叠加原理还是表象理论的基础。

    薛定谔方程

      E. 薛定谔提出的量子力学基本方程 。建立于 1926 年。它是一个非相对论的波动方程。它反映了描述微观粒子的状态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它在量子力学中的地位相当于牛顿定律对于经典力学一样,是量子力学的基本假设之一。设描述微观粒子状态的波函数为Ψ(r,t) ,质量为m的微观粒子在势场U(r,t)中运动的薛定谔方程为

    在给定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以及波函数所满足的单值、有限、连续的条件下,可解出波函数Ψ(r,t)。由此可计算粒子的分布概率和任何可能实验的平均值(期望值)。当势函数U不依赖于时间t时,粒子具有确定的能量,粒子的状态称为定态 。 定态时的波函数可写成
    式中Ψ(r)称为定态波函数,满足定态薛定谔方程
    这一方程在数学上称为本征方程 ,式中E为本征值 ,是定态能量,Ψ(r)又称为属于本征值E的本征函数。

      量子力学中求解粒子问题常归结为解薛定谔方程或定态薛定谔方程。薛定谔方程广泛地用于原子物理、核物理和固体物理,对于原子、分子、核、固体等一系列问题中求解的结果都与实际符合得很好。

      薛定谔方程仅适用于速度不太大的非相对论粒子,其中也没有包含关于粒子自旋的描述。当计及相对论效应时,薛定谔方程由相对论量子力学方程所取代,其中自然包含了粒子的自旋。

    狄拉克方程

    理論物理中,相對於薛丁格方程式之於非相對論性量子力學,狄拉克方程式是相對論性量子力學的一項描述自旋-½粒子的波函數方程式,由保羅·狄拉克於1928年建立,不帶矛盾地同時遵守了狹義相對論與量子力學兩者的原理。這條方程預言了反物質的存在,隨後1932年由卡爾·安德森發現了正子(positron)而證實。

0
    +关注 私聊
  • 醋老西

    第26楼2006/11/07

    光速不变原理,在狭义相对论中,指的是无论在何种惯性参照系中观察,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都是一个常数,不随光源和观察者所在参考系的相对运动而改变。这个数值是299,792,458 米/秒。

    光速不变原理是由联立求解麦克斯韦方程组得到的,并为迈克尔逊—莫雷实验所证实。光速不变原理是爱因斯坦创立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出发点之一。

    在广义相对论中,由于所谓惯性参照系不再存在,爱因斯坦引入了广义相对性原理,即物理定律的形式在一切参考系都是不变的。这也使得光速不变原理可以应用到所有参考系中。

    相对性原理

    物理定律在一切参考系中都具有相同的形式,这就是相对性原理。相对性原理是物理学最基本的原理之一,他指出不存在“绝对参考系”。在一个参考系中建立起来的物理规律,通过适当的坐标变换,可以适用于任和参考系。

    伽利略相对性原理

    力学定律在一切惯性参考系中具有相同的形式,任何力学实验都不能区分静止和匀速运动的惯性参考系,这就是伽利略相对性原理。该原理最早由伽利略提出,是经典力学的基本原理。

    狭义相对性原理

    物理定律在任何惯性参考系中具有相同的形式,这就是狭义相对性原理。爱因斯坦把伽利略相对性原理从力学领域推广到包括电磁学在内整个物理领域,指出任何力学和电磁学实验都不能区分静止和匀速运动的区别在任何惯性参考系。该原理是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

    广义相对性原理

    物理定律在一切参考系中都具有相同的形式,这就是广义相对性原理。狭义相对性原理虽然把伽利略相对性原理推广到了整个物理领域,但并不能包括非惯性参考系。爱因斯坦利用等效原理,把相对性原理推广到一切参考系。

    洛伦兹变换
    Lorentz transformation
      狭义相对论中关于不同惯性系之间物理事件时空坐标变换的基本关系式。设两个惯性系为S系和S′系,它们相应的笛卡尔坐标轴彼此平行 ,S′系相对于S系沿x方向运动 ,速度为v,且当t=t′=0时,S′系与S系的坐标原点重合,则事件在这两个惯性系的时空坐标之间 的洛伦兹变换为 x′=γ(x-vt),y′=y,z′=z,t′=γ(t-vx/c2),式中γ=(1-v2/c2)-1/2;c为真空中的光速 。不同惯性系中的物理定律必须在洛伦兹变换下保持形式不变。
      在相对论以前,H.A.洛伦兹从存在绝对静止以太的观念出发,考虑物体运动发生收缩的物质过程得出洛伦兹变换 。在洛伦兹理论中,变换所引入的量仅仅看作是数学上的辅助手段,并不包含相对论的时空观。爱因斯坦与洛伦兹不同 ,以观察到的事实为依据,立足于两条基本原理: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着眼于修改运动、时间、空间等基本概念,重新导出洛伦兹变换,并赋予洛伦兹变换崭新的物理内容 。在狭义相对论中,洛伦兹变换是最基本的关系式,狭义相对论的运动学结论和时空性质,如同时性的相对性、长度收缩、时间延缓、速度变换公式、相对论多普勒效应等都可以从洛伦兹变换中直接得出。





0
    +关注 私聊
  • 醋老西

    第27楼2006/11/07

    等效原理

    principle of equivalence

    引力的最基本的物理性质。在任何一个时空点上都可以选取适当的参考系,使一切物质的运动方程中不再含有引力项,即引力可以局部地消除。如果认为这种消除了引力的参考系是惯性系,那么,等效原理告诉我们,在任何一个时空点,一定存在局部惯性系。伽利略最早注意到,不同物体沿斜面的下滑运动是一样的,即引力加速度与物体的组成无关。牛顿根据单摆周期的测量发现,周期只与摆长有关,而与摆锤的质量和材料无关。这些结果都表明,任何物体的引力质量与惯性质量之比都是一样的。十九世纪末,匈牙利物理学家厄缶作了更精确的实验,把精度提高到10-9。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这个实验的精度又逐步提高到10-11和10-12。根据这个性质,只要选择适当的参考系,在所有力学方程中,引力与惯性力都可相互抵消掉。这个性质称为弱等效原理。再进一步推广,在这参考系中,力学方程和一切运动方程中的引力作用都被抵消掉,这就是等效原理,或称为强等效原理。

    爱因斯坦场方程

    從等效原理(1907年)開始,到後來(1912年前後)發展出「宇宙中一切物質的運動都可以用曲率來描述,重力場實際上是彎曲時空的表現」的思想,愛因斯坦歷經漫長的試誤過程,於1916年11月25日寫下了著名的重力場方程式而完成廣義相對論這份鉅作,這條方程式稱作愛因斯坦重力場方程式,或簡為愛因斯坦場方程式或愛因斯坦方程式。该方程是一个以时空为自变量、以度规为因变量的带有椭圆型约束的二阶双曲型偏微分方程。它以复杂而美妙著称,但并不完美,计算时只能得到近似解。最终人们得到了真正球面对称的准确解──史瓦茲旭爾得解。

0
    +关注 私聊
  • service

    第28楼2006/11/14

    好多物理知识啊,

0
    +关注 私聊
  • zhanglj1978

    第29楼2007/01/26

    太多了,看不了

0
    +关注 私聊
  • glasssnake

    第30楼2007/02/03

    物理方面的知识也有,以前都不知道。
    楼主辛苦了,学习一下,谢谢!

0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