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关注 私聊
  • 梦海之巅

    第12楼2016/12/29

    支持您的处理结果。

    检测机构申请项目时应该考虑后期自己的业务能力,有些项目即使通过评审考核,后期没用业务和检测项目对自身也是一种浪费。
    根据自身的能力量身打造符合自己的检测项目,才会在后期的第三方检测市场有立足之地。

0
    +关注 私聊
  • 老兵

    第13楼2016/12/29

    应助达人

    你这里不通过,再次申请扩项和换个评审员就过了,因为有的评审员的责任心不强,再加上不是该领域的专家,甚至不考任何盲样,因此变成了你申请多少项,就给你通过多少项。

    zyl3367898(zyl3367898) 发表:不能通过的坚决不能过,否则假报告出来了。

0
    +关注 私聊
  • 老兵

    第14楼2016/12/29

    应助达人

    作假机构的出现确实就亏了本分老实的企业,在市场竞争无力,远没有编数据来得快和满足客户的要求。

    skytoboo(skytoboo) 发表:感谢老兵为第三方检测公平竞争做的事, 因为作假机构太多,实在做事的企业每年亏损(至少利润微薄。),特别是环境检测。作为业内人员表示感谢。

0
    +关注 私聊
  • wgc5120

    第15楼2016/12/29

    真希望社会上多一些像老兵一样的评审专家,要不现在很多都是红包搞定一切。

0
    +关注 私聊
  • 承之

    第16楼2016/12/29

    应助达人

    然而现实就是造假成本太低。
    举世皆浊我独清 只能变成屈原了!

0
    +关注 私聊
  • 西瓜猫猫西瓜

    第17楼2016/12/29

    技术评审就应该由楼主这种真正懂技术的人来执行,让那些想投机取巧的人没有机会!

0
    +关注 私聊
  • czcdczg

    第18楼2016/12/29

    期待有更多老兵的出现,明察秋毫,公正廉明,只有这样才能净化检验市场,促进其健康发展。

1
    +关注 私聊
  • 老兵

    第19楼2016/12/29

    应助达人

    1、关于HJ 538-2009等环境标准与空气废气(或水和废水)四版书的关系可看下这个规定:http://bbs.instrument.com.cn/topic/3951105
    2、HJ 538是不适合检测环境空气的。选择一个方法,其检出限必须小于执行标准限值,否则对该项检测来说不是有效的方法,应该采用HJ539用石英滤膜采样-石墨炉法分析;
    3、 HJ685-2014 和HJ538-2009都是现行有效的的方法,其共同点是火焰法测固定源排气中的Pb,但还是有所区别的,HJ685-2014是测废气颗粒物中铅(尘Pb) ,而HJ538-2009测的则是废气中铅(总Pb);
    4、HJ 543 冷原子吸收法测气不是很有效的方法,可能最近就会发布热解法的冷原子吸收法,这个方法解决了试剂干扰、记忆效应和检出限高等传统测汞方法的弊病。

    skytoboo(skytoboo) 发表:同时咨询老兵一个问题。标准号: HJ 538—(2009) 出台,那么空气废气四版书的分析方法是不是不能申请CMA了呢?
    但538 没有石墨炉法,检出限又太高,不适合微量检测。538检出限0.1mg/m3, 而16297限值 好像是1.5*10-3左右的。
    其实火焰法做铅很不靠谱,很多数据可疑的时候,我们是用 石墨炉去做,或者ICP-OES做的。 火焰Pb很容易发生漂移,这个元素个人感觉不太适合用火焰做,如果没有个1~2mg/L 以上,火焰法测起来根本不准,特别焚烧炉这种多金属干扰的,PB用火焰就是耽误监管判断。
    同时538 没有作废,现在又有一个 HJ685-2014 和538没区别都是火焰法。
    两个标准是不是冲突了。哎,无奈,我是蒙了

    还有埋怨一下HJ 543 冷原子吸收法测工业废气汞, 检出限太高了2.5*10-3左右,这个方法用的是国产老式的测汞仪,标准是不是考虑要淘汰掉?
    检出限高,国产老式测汞仪电子档底单太简陋,人为操控因素大。

0
    +关注 私聊
  • 老兵

    第20楼2016/12/29

    应助达人

    不少实验室考虑的不是以后的维持成本,考虑的是多多益善,相互攀比,你认100项,我就要认200项,华而不实,不是考虑从专业实验室方向发展。

    梦海之巅(v3031709) 发表:支持您的处理结果。

    检测机构申请项目时应该考虑后期自己的业务能力,有些项目即使通过评审考核,后期没用业务和检测项目对自身也是一种浪费。
    根据自身的能力量身打造符合自己的检测项目,才会在后期的第三方检测市场有立足之地。

0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