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私聊
  • 冰山

    第31楼2018/01/02

    应助达人

    原来是这个意思啊,明白了

    feigekai(feigekai) 发表: 规范化的实验室因为对结果要求比较严格,发现有不太准的时候就干脆不用了,但是国企的实验室只想着省事,对结果似乎不太关心

0
    +关注 私聊
  • xww428

    第32楼2018/01/03

    液相自动进样器最终的定量应该是通过定量环来实现的,定量环体积是固定的,重复性的精度确实要比原子吸收采用的注射泵高

    夕阳(anping) 发表: 请教:液相自动进样器的水平是什么?与原吸的水平差异在哪里?

0
  • 该帖子已被版主-冰山加3积分,加2经验;加分理由:欢迎讨论
    +关注 私聊
  • 夕阳

    第33楼2018/01/03

    应助达人

    我记得我使用过的液相泵用的定量环有10微升,20微升,50微升和100微升几种规格的。如果是截取方式的话,每次的确是将定量环充满液体后,六通阀再进行切换,然后通过流动相的作用将截取的固定体积的样品送到分离柱去。但是我记得也有采取不将定量环充满液体后再经过六通阀的切换的方式使用的,同样将样品输送到分离柱去;如此定量环里充入的液体体积同样是依靠样品泵的形成大小而定的,这与原吸的进样方式是一样的。此外液相泵有没有自动稀释功能我记不得了。

    xww428(xww428) 发表: 液相自动进样器最终的定量应该是通过定量环来实现的,定量环体积是固定的,重复性的精度确实要比原子吸收采用的注射泵高

0
  • 该帖子已被版主-冰山加5积分,加2经验;加分理由:欢迎讨论
    +关注 私聊
  • qlmkk

    第34楼2018/01/04

    这一点,俺有不同的看法。如果您使用耶拿的原吸,相信,您会改变自己的观点的。

    夕阳(anping) 发表: 真不知道楼主还有这许多“苦衷”,真的抱歉!
    此外,我认为所谓的自动稀释功能主要是针对标液的配制吧?而对于样品而言,即便进样器两次进样,其主要目的还是起到添加基改的作用吧?由于每个样品的浓度参差不齐,对于浓度超标的样品,仪器的自动稀释功能怎样识别针对某一个样品而自动改变稀释比呢?据我所知,仪器的稀释量均是事先预设好的,即对所有的样品均“一视同仁”,并不会因某一个超浓度的样品而格外“厚爱”吧?
    另,楼主说的由于样品量太大,而人工稀释较为麻烦,所以才“迫不得已”使用自动稀释。即便如此楼主任何保证仪器的自动稀释符合预设的稀释比?如果说这些样品是经常测定的,浓度基本接近,那为何不减少称样量以减少人工稀释的烦劳工作呢?

0
    +关注 私聊
  • qlmkk

    第35楼2018/01/04

    我目前使用的是ZEEnit700p,仅就自动进样器的自动稀释功能来说,并不是您说的事先预设好的。而是根据第一次进样的样品吸光度,仪器自动计算第二次的样品进样量,以使样品的吸光度重新进样后,落在标曲的中间区域

0
    +关注 私聊
  • 夕阳

    第36楼2018/01/06

    应助达人

    您所说的自动稀释功能是指对未知样品吧?但是我说的稀释功能是指对制作工作曲线的标液而言。

    qlmkk(qlmkk) 发表:我目前使用的是ZEEnit700p,仅就自动进样器的自动稀释功能来说,并不是您说的事先预设好的。而是根据第一次进样的样品吸光度,仪器自动计算第二次的样品进样量,以使样品的吸光度重新进样后,落在标曲的中间区域

0
    +关注 私聊
  • qlmkk

    第37楼2018/01/08

    不管对工作曲线还是对样品,手动稀释与自动稀释,各有优缺点。如果愿意手动稀释标曲,那对于要稀释的样品而言,最好也用手动,否则,效果适得其反。不知道这样理解对不?不过从我个人的从业经验看,手动稀释带来的误差,远大于仪器自动稀释。

    夕阳(anping) 发表: 您所说的自动稀释功能是指对未知样品吧?但是我说的稀释功能是指对制作工作曲线的标液而言。

0
    +关注 私聊
  • qlmkk

    第38楼2018/01/08

    另,个人觉得,如果样品少,而检测人员个人技术水平高,不妨用手动稀释,而样品量大,则建议用自动稀释。您文中提到的影响自动稀释的那三点因素,个人觉得克服起来要比克服手动稀释带来的误差容易得多!

0
    +关注 私聊
  • yy_0324

    第39楼2018/01/13

    了解石墨炉的理论,学习相关知识!

0
    +关注 私聊
  • YYANGELA

    第40楼2018/01/22

    长知识了,持续学习中

0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