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私聊
  • 我是风儿

    第11楼2018/05/05

    应助达人

    其实浓缩比与标准中的计算公式释释比是个相反的概念吧,不过经”Evil_小龙“的解释似乎浓缩比释稀更好理解。

0
    +关注 私聊
  • 我是风儿

    第12楼2018/05/05

    应助达人

    这是我今天走的在苹果(仁果类水果)基质中有机磷混标(按NY/T761-2008检出限配制),样品浓缩比为1的色谱图,从下面可以看出各化合物的信噪比还是达得到的。

1
    +关注 私聊
  • Evil_小龙

    第13楼2018/05/05

    你们的内控比较严格

    我是风儿(nphfm2009) 发表:混标的浓度都配制为同一浓度,当然更好配,可是问题的关键是每个农残项目的响应,检测限是不一样的啊!我们体系的内部质控要求是不同的样品基质要加标,且加标量为3LOD,不然报告审查员会退回来的

0
    +关注 私聊
  • Evil_小龙

    第14楼2018/05/05

    标准中常见的是稀释因子(dilution factor,DF),这又是另一个概念了,改天我写一篇关于标准中计算公式理解的原创。

    我是风儿(nphfm2009) 发表:其实浓缩比与标准中的计算公式释释比是个相反的概念吧,不过经”Evil_小龙“的解释似乎浓缩比释稀更好理解。

0
  • 该帖子已被版主-我是风儿加2积分,加2经验;加分理由:期待
    +关注 私聊
  • Evil_小龙

    第15楼2018/05/05

    按照标准走,标液中化合物的信噪比肯定是能满足要求的。样品中农残,如果有,往往是痕量(trace)的,这时候如果浓缩的倍数多,样品中化合物峰响应就会好一些,积分器识别峰也会相对简单,定量会稍微准确。

    我是风儿(nphfm2009) 发表:这是我今天走的在苹果(仁果类水果)基质中有机磷混标(按NY/T761-2008检出限配制),样品浓缩比为1的色谱图,从下面可以看出各化合物的信噪比还是达得到的。

0
    +关注 私聊
  • 我是风儿

    第16楼2018/05/05

    应助达人

    这样做也有一定的牺牲,就是样品的基质干扰也大了

    Evil_小龙(v2933141) 发表:按照标准走,标液中化合物的信噪比肯定是能满足要求的。样品中农残,如果有,往往是痕量(trace)的,这时候如果浓缩的倍数多,样品中化合物峰响应就会好一些,积分器识别峰也会相对简单,定量会稍微准确。

1
    +关注 私聊
  • zyl3367898

    第17楼2018/05/05

    应助达人

    你用基质配混标,然后算信噪比,3倍信噪比就是检出限吗?但是不是应该把这些标液加入到蔬菜中,进行前处理,然后上机来计算信噪比。

0
    +关注 私聊
  • 我是风儿

    第18楼2018/05/05

    应助达人

    是的,我们是将混合标准溶液加入到基质中,与基质同步进行前处理,然后上机计算信噪比的,

    zyl3367898(zyl3367898) 发表:你用基质配混标,然后算信噪比,3倍信噪比就是检出限吗?但是不是应该把这些标液加入到蔬菜中,进行前处理,然后上机来计算信噪比。

0
    +关注 私聊
  • 我是风儿

    第19楼2018/05/05

    应助达人

    对小龙版友提出的GB 23750-2009中的计算公式及浓缩比的计算:
    GB 23750-2009的样品处理:

    而标准中的计算公式为:

    针对标准中的前处理,那么待衍生的样液所代表的样品的量为:C=25g/125mL*20mL*4.5mL/20mL*1mL/5mL/2mL=0.09克,这个标准的计算公式错误在于:
    不用再将样液转化成衍生后的最终样液,因为待衍生的样液是与标准溶液同步进行衍生的

0
    +关注 私聊
  • Evil_小龙

    第20楼2018/05/06

    这个标准 “6.7 结果计算与表述” 部分 确实有点问题,至少存在歧义。

    我是风儿(nphfm2009) 发表:对小龙版友提出的GB 23750-2009中的计算公式及浓缩比的计算:GB 23750-2009的样品处理:而标准中的计算公式为:针对标准中的前处理,那么待衍生的样液所代表的样品的量为:C=25g/125mL*20mL*4.5mL/20mL*1mL/5mL/2mL=0.09克,这个标准的计算公式错误在于:不用再将样液转化成衍生后的最终样液,因为待衍生的样液是与标准溶液同步进行衍生的

0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