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私聊
  • hxh

    第11楼2007/03/03

    武大的分析化学是很有名气的。

0
    +关注 私聊
  • zhz6688

    第12楼2007/03/03

    应助达人

    我觉的武汉大学的比较好,因为我们当时学的就是武大的教材.

0
    +关注 私聊
  • 88667841

    第13楼2007/03/04

    今年国家最高自然科学基金奖颁发给拉南京大学和香港大学呀,这就看出来差距拉,其他的学校化学要努力呀!!!

0
    +关注 私聊
  • bamboo

    第14楼2007/09/23

    长春应化所,有院士汪尔康。南京大学:院士陈鸿渊。北师大、武汉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厦门大学这些都是分析专长。

0
    +关注 私聊
  • xrdnl

    第15楼2007/09/23

    应该是名牌理工大学的好,

0
    +关注 私聊
  • wangyh186

    第16楼2007/09/23

    我认为,北京大学最好。然后有清华和南京大学,厦大、武大也都不错。总之,都比教厉害。呵呵。

0
    +关注 私聊
  • 高卧东山

    第17楼2007/09/23

    分析化学不太清楚,不过就化院的整体水平而言,南大的基础工作是相当扎实的。我觉得真正实力保守说是前三,所以不太同意haypiny转的那篇文章。

0
0
    +关注 私聊
  • huangza

    第19楼2007/09/24

    应助达人

    分析科学研究中心简介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学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早在 20 世纪 60 年代,武汉大学分析化学学科就建立了教育部直属分析化学研究室。在曾云鹗、赵藻藩、程介克等教授的带领下, 1987 年,分析化学学科成为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重点学科,同时建立了分析化学学科中唯一的国家专业实验室 ——“ 稀土元素分析及生物电分析化学与电化学实验室 ” ,是当时 国内公认的稀土分析研究中心之一 。 1978 年编写的综合性大学统编教材《分析化学》,到 2000 年已出版了第 4 版,深受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欢迎,并获得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通过国家专业实验室和重点学科建设,武汉大学分析化学学科已成为国内外有影响的分析化学教学与科研的重要基地,为我国分析化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作出了突出贡献。在 2001 年国家级重点学科评估中,再次成为国家重点学科。
       分析化学重点学科有一支学风严谨、 学术水平高、 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在编教师 24 人,其中教授 10 人(博士生导师 10 人;年龄在 35 - 45 岁的年轻教授 6 人);副教授 11 人(年龄在 35 岁以下的 3 人);讲师 3 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有 17 人。教师队伍中有出国留学经历或在国外获得博士学位者 16 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1 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 1 人、 跨世纪优秀人才基金获得者 1 人、 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获得者 1 人。他们中有知名度较高的学术带头人,也有新涌现的后起之秀,在科研、教学和研究生培养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主力军作用, 有 11 人次在全国学术团体及学术刊物担任理事或编委以上职位。
       分析化学重点学科的科学研究工作覆盖了现代分析化学中光分析、电分析和分离科学等领域;结合生命科学、环境科学、材料科学以及国家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对分析方法和技术的迫切需求,不断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具有交叉学科研究特色。 曾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发明奖、教育部或有关部委科技进步奖以及省科技进步奖等。 近 5 年承担的科研项目有国家杰出人才基金 1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1 项,面上基金 20 多项,科技部科技攻关项目 1 项,“ 863 ” 1 项,省部级科研项目 20 多项。每年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的研究论文 100 余篇,近期在 J. Am. Chem. Soc., Anal. Chem. 等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多篇研究论文;出版有影响的专著 10 部;获省部级以上成果奖 6 项 。
       在研究生培养方面,近两年来,平均每年招收博士研究生 30 多名、硕士研究生约 35 名,在读研究生总数近 200 人。此外,还先 后接受 博士后、访问学者多名。 2000 年以来,已培 养 博士生 80 多名,硕士生 70 多名,已成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教学与科学研究基地;所培养出的绝大多数学生具有优秀或良好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有理想和献身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受到广泛好评。他们中的大多数已成为教学、科研和产业部门的技术骨干,相当部分已经成为各单位的学术带头人。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学科建立了较完整和颇具特色的分析化学本科教学体系,多年来在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和教师培养等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具有较大的影响。所编写的《分析化学》和《仪器分析》教材被国内多数高校采用,相关的实验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也倍受欢迎。

    教授:

    张华山  胡胜水  曾昭睿  胡继明  庞代文  冯钰锜  何治柯  胡 斌  曾百肇  王 红

    副教授:

    刘良斌  李广祖  王长发  孟凡昌  秦永超  童 华  邢 钧  唐宏武  周 平  刘志洪  黄卫华  张志凌

    讲师:

    方 程  何 蔓

0
    +关注 私聊
  • dxiu_lin

    第20楼2007/10/31

    吉大不错 个人认为

0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