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私聊
  • 醋老西

    第201楼2007/05/28

    郑儒永

    现有院士

    系统真菌学家。女。原籍广东潮阳。生于香港。1953年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植保系。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一直致力于真菌分类系统的合理化与完善,对白粉菌目全世界所有属的有性型、无性型特征进行了研究,1985年发表的白粉菌属级分类系统一直为国际权威刊物《子囊菌系统》采用。在种和种下级分类中纠正了过去长期存在的大种倾向和寄主范围过大的不合理现象。对变异性大、交叉性状多因而分类难度很大的毛霉目进行形态结合分子系统学研究,并开创了无性型结合有性型特征的系统分类,解决了一些有争议属种的分类归属。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了高等植物中的内生毛霉和首次报道了我国特有的人体病原毛霉新种和新变种。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0
    +关注 私聊
  • 醋老西

    第203楼2007/05/28

    郑守仪

    现有院士

    女,海洋原生动物学家。 生于菲律宾马尼拉,原籍广东中山。1954年毕业于菲律宾东方大学,教育学士。1955年就读于国立菲律宾大学研究生院生物系,1956年回国。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现代有孔虫研究。60年代,合作完成浮游有孔虫分类与生态研究。70年代以来,进行底栖有孔虫研究,已描记1500余种,约占世界已知现代种类1/4。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中国海有孔虫区系和生态特征,作为环境参数,为海洋生态学、生物地层学等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为了使微小的有孔虫成为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科研、科普教具,开创了有专利权的有孔虫属种宏观模型制作项目。著有《东海的胶结和瓷质有孔虫》、《中国动物志:胶结有孔虫卷》。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0
    +关注 私聊
  • 醋老西

    第204楼2007/05/28

    郑万钧

    已故院士

    林学和树木学家。江苏徐州人。1923毕业于南京江苏第一农校林科。1939年获法国图卢兹大学博士学位。中国林业科学院研究员、院长。在森林地理学和树木学研究中,深入调查、考察与进行定位试验,用动态的观点研究森林生态、林木生理、树木生长及林业经济指标,提出科学经营林业技术措施与管理方法,倡导实验森林地理学;根据树木外部形态特征及地理分布鉴别树种,研究树种的环境条件、生活习性、适应性能和利用价值,主要经济树种在不同地区、海拔成片栽植,研究生长发育规律,创立了实验树木学;组织编写了中国树木志等重要学术专著;命名了100余个树木新种和三个新属。1948年与胡先骕先生联合发表的活化石―水杉,被世界植物学界誉为近一个世纪以来最大的科学贡献之一。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0
    +关注 私聊
  • 醋老西

    第205楼2007/05/28

    郑作新

    已故院士

    鸟类学家。福建福州人。1926年毕业于福建协和大学生物系。1927年和1930年先后获美国密歇根大学硕士学位和科学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动物学会和中国鸟类学会名誉理事长,世界雉类协会会长。对中国鸟类进行系统的考察和研究,发现中国鸟类16个新亚种,撰写了一千多万字的论文和专著;在理论方面提出“低等类型的亚种被排挤到该种分布范围的边缘地区”的观点,从而估测种的起源地,这对生物进化论的优胜劣败的核心理论是有科学意义的补充论证。在鸟类分布方面,提出以秦岭为两个动物地理界,即古北界和东洋界在我国境内的分界线。这种提法与传统上所提的南岭不同,现已为国内外学术界所认同。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0
    +关注 私聊
  • 醋老西

    第206楼2007/05/28

    钟惠澜

    已故院士

    医学家。原籍广东梅县,生于葡属东帝汶的叻利岛。1929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北京友谊医院名誉院长,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教授、所长。首先证明了中国中华白蛉是黑热病的传染媒介及阐明犬、人、白蛉三者在黑热病传播流行环节中的关系,提出用骨髓穿剌的方法进行临床诊断,并首先应用“钟氏”黑热病补体结合试验方法诊断黑热病;首次发现淋巴腺型新型黑热病;在对回归热病的研究中推翻了西方学者的错误学说,建立了为国际医学界公认的新学说;发现8个新种肺吸虫,并首次发现拟钉螺为四川养殖吸虫的中间宿主;对钩端螺旋体病、中华分支睾吸虫病、麻风病等多种疾病的研究,在病因学、病原体、传染途径、诊断及治疗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0
    +关注 私聊
  • 醋老西

    第207楼2007/05/28

    周 俊

    现有院士

    植物资源与植物化学家。生于江苏东台。1958年毕业于华东化工学院制药工程专业。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四十年来,系统地进行了中国山毛榉科、薯蓣科、人参属、重楼属、白前属、乌头属及石竹科9属的酚类、萜类、甾体、生物碱和环肽的植物化学研究,发现新化合物296个,其中新类型5个。系统开展了药用植物水溶性成分配糖体的研究。发现中药白薇中存在新型甾体配糖体;阐明了重楼中偏诺皂甙结构(“宫血宁”有效成分)与活性的关系。近十年来开展了石竹科植物环肽的研究,提出了检测植物环肽的新方法,已在石竹科植物中发现新的环肽化合物66个。提出了“中药复方的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是组合天然化学库和多靶作用机理”的新观点。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0
    +关注 私聊
  • 醋老西

    第208楼2007/05/28

    周廷冲

    已故院士

    生化药理学家。浙江富阳人。1941年毕业于上海医学院。1947年获英国牛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军事医学科学院研究员。证明了细菌供体酶系统可以代替三磷酸腺苷-铺酶A-乙酸盐(乙酰硫激酶供体系统)在鸽肝受体酶系统催化下,可以完成芳香胺的乙酰化反应;首先发现氨基葡萄糖的乙酰化反应,阐明了乙酰基活化的两步酶催化反应;建立了家兔血吸虫病虫卵的实验模型;指导并参加军用毒剂防治药物的生化药理和毒理研究;近年来开展了受体生化药理学和生长因子的创伤治疗作用研究。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0
    +关注 私聊
  • 醋老西

    第209楼2007/05/28

    周泽昭

    已故院士

    外科学家。四川江津人。1926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医学院。历任北京医院院长、第一军医大学校长、重庆医学院院长、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顾问等职。在抗日战争中,冒着枪林弹雨,全力投入战地救护,还编印了《救护手册》、《战争毒气病的病理治疗》、《战争外科学》手册等。创建了中央医院,为战地救护 和保证中央主要领导同志,特别是毛泽东主席的健康作出了贡献;在开展教学、医疗、科研三结合的活动中取得了显著成绩。认真贯彻执行了团结中西医的政策,为中医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组织和参与了斜颈矫形的研究工作,设计了“完全性纤维中间切断术”用于手术方法矫正斜颈,摒弃了手术后石膏固定,改做早期运动。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0
    +关注 私聊
  • 醋老西

    第210楼2007/05/28

    朱 洗

    已故院士

    细胞学家。浙江临海人。1931年获法国国家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所长。长期从事两栖类、鱼类、家蚕等动物卵子成熟、受精等研究,发现卵子成熟程度与胚胎的正常发育有密切关系;输卵管产生的胶膜对受精有重要作用;创立了蟾蜍卵巢离体排卵的方法,为探讨卵子成熟、受精和发育问题开辟了新途径。1961年使人工雌性发育的雌蟾蜍与雄蟾蜍交配,繁殖出后代,证明了单性生殖的高等动物仍保有传代的能力;家蚕的混精杂交研究,发现了不同品种的逾数精子能影响子代的遗传性状。在应用方面,与合作者解决了蓖麻蚕的引种、驯化、越冬以及品种培育等问题;应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成功地解决了鲢、鳙等池养家鱼的人工催产以及鱼卵孵化和鱼苗培育等问题。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0
    +关注 私聊
  • 醋老西

    第211楼2007/05/28

    朱既明

    已故院士

    病毒学家。江苏宜兴人。1939年毕业于上海医学院。1948年获英国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1945年采用我国自己分离的菌种研制青霉素成功;发现甲型流感病毒丝状体,并首次在试管中将一个动物病毒(流感病毒)裂解为有生物活性的亚单位;发现流感病毒的β抑制素,被命名为“朱氏抑制素”,后又发现γ抑制素;先后于1957年、1968年及1977年发现引起世界性流行的甲型流感病毒的三个亚型;查明婴儿中毒性肺炎的病原(3型、7型腺病毒);研制成功高度减毒麻疹活疫苗;发现并研究存在于自然界的毒力减弱的温度敏感株流感病毒;1981-1988年领导并参与研制成功乙型肝炎哺乳动物细胞基因工程疫苗。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0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