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网膜下隙阻滞的进展(附:单侧蛛网膜下隙阻滞).doc

  1. 类别:分析方法/应用文章
  2. 上传人:〓疯子哥〓
  3. 上传时间:2024/5/6 10:03:10
  4. 文件大小:28K
  5. 下载次数:0
  6. 消耗积分 : 7积分 移动终端:免积分

收藏

简介:

自从1898年Bier把脊麻应用于手术以来,由于使用细针,硬膜穿刺后头痛(Post-dural puncture headache PDPH)的发生率已明显降低[1~2]。本文浅谈蛛网膜下隙阻滞的进展。 单侧蛛网膜下隙阻滞:局麻药加葡萄糖或注射用水后成为重比重或轻比重液,利用其“下沉”或“上浮”特性,结合体位调节,使麻药在蛛网膜下隙内发生肢体两侧不对称阻滞,称为单侧蛛网膜下隙阻滞[3](简称单侧腰麻,以下如无特别说明,腰麻即为双侧腰麻,),它也具有阻滞起效快、效果确切、肌松好、局麻药用量少和阻滞成功率高等优点;低平面的单侧腰麻阻滞范围更小,对血流动力学影响也更小[4~6];特有临床价值的是对高龄老人的血流动力学影响也很小 [4~5],Khatouf M等[5]对80岁以上高龄老人髋部手术应用单侧腰麻,认为方法简单、安全可靠。这些可能是目前单侧腰麻应用日益广泛的主要原因。我院自2000~2005年6年来已实施单侧腰麻3000多例,其中80岁以上近400例,阻滞效果好,也几乎无血流动力学改变;小剂量单侧腰麻已成为我院高龄和高危病人下肢手术的首选。经过反复阅读文献和不断的摸索,发现单侧腰麻突出的优点:①、用药少,阻滞范围小,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②、用药少,阻滞时间短,有利于肢体功能锻炼。③、根据Esmaoglu A[7] 等的报告和我们初步的研究显示:单侧腰麻能降低了腰麻后尿潴留的发生率。

打开失败或需在电脑查看,请在电脑上的资料中心栏目,点击"我的下载"。建议使用手机自带浏览器。

  • 注意:
  • 1、下载文件需消耗流量,最好在wifi的环境中下载,如果使用3G、4G下载,请注意文件大小
  • 2、下载的文件一般是pdf、word文件,下载后如不能直接浏览,可到应用商店中下载相应的阅读器APP。
  • 3、下载的文件如需解压缩,如果手机没有安装解压缩软件,可到应用商店中下载相应的解压缩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