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谱100年回顾扎记(11)

  1. 类别:--
  2. 上传人:rfu
  3. 上传时间:2003/5/11 11:29:55
  4. 文件大小:0K
  5. 下载次数:0
  6. 消耗积分 : 10积分 移动终端:免积分

收藏

简介:

色谱100年回顾扎记(11)

   毛细管气相色谱的出现

 

色谱柱的柱效,一直是研究色谱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研究课题,从茨维持,马丁 (Martin) 辛格 (Synge),柯尔曼 (Keulemans) 等都在为提高色谱柱的柱效方面进行了不懈的研究。毛细管柱的创始人高雷 (ML. EGo1ay) 1955 年开始也在当时的 Perkin-E1mer 公司从事提高色谱柱的柱效方面的研究。

高雷认为一支理想的色谱要比填充柱 ( Celite 做载体) 的性能高一万倍,因此他认为理论和实际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所以大有改进的余地。而开管柱(毛细管柱)却可大大改进分离性能,比填充柱可提高约一百倍。

高雷在 1957 年由美国仪器学会在美国密执安大学举行的第一届气相色谱会议上,发表了第一篇有关毛细管气相色谱的报告 。此时他的理论方面的研究还有些粗略,但是他介绍的一张色谱图,是在一支 91m 长的色谱柱上得到 12000 块理论塔板数。这样的水平现在看起来当然是不值一提了,但在当时毕 竟是一个难能可贵的开始。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高雷和他的同事 (主要是 R.D.Codon ) 研究了毛细管柱的制备问题,并把他的毛细管柱色谱理论进一步完善。于是在 1958 年的阿姆斯特丹国际气相色谱会议上,提出了著名的高雷方程,阐述了各种参数对柱性能的影响。另外,他还发表了两幅色谱图,其中一幅是在一支 45 m 长内径为 0.25 mm  的不锈钢毛细管柱中涂以邻苯二甲酸二(十八酯),柱效达 50000 多块理论塔板数,检测器是用高雷自己设计的微型热导池。在 58 min  内可以把间-二甲苯和对-二甲苯分离开。柱温 70℃,载气为氦,流速为 0.48 mLmin,间-、对-二甲苯的相对保留值只有1023

 

打开失败或需在电脑查看,请在电脑上的资料中心栏目,点击"我的下载"。建议使用手机自带浏览器。

  • 注意:
  • 1、下载文件需消耗流量,最好在wifi的环境中下载,如果使用3G、4G下载,请注意文件大小
  • 2、下载的文件一般是pdf、word文件,下载后如不能直接浏览,可到应用商店中下载相应的阅读器APP。
  • 3、下载的文件如需解压缩,如果手机没有安装解压缩软件,可到应用商店中下载相应的解压缩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