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200余氯计的结构和测试原理是什么?

  1. 类别:分析方法/应用文章
  2. 上传人:三信
  3. 上传时间:2013/6/14 15:54:56
  4. 文件大小:27K
  5. 下载次数:5
  6. 消耗积分 : 免积分

收藏

简介:

CL200余氯计的结构和测试原理是什么? CL200型余氯计是由总氯复合电极、显示仪表、试剂药片和标准样品杯等组成,这种仪器的测试方法,已经美国环境保护机构(EPA)批准,下面我们简单介绍其测试原理。 总氯复合电极由指示电极(铂片)、参比电极(晶体)、温度测试元件和电极外壳、插座等组成。它是一个固态传感器,不会破碎,液接界也不会堵塞,总氯电极与一般电位传感器在测量原理和结构上均有一些差别。差别在于: (1) 一般电位传感器的指示电极是直接对被测物敏感,而总氯电极的铂指示电极是利用总氯具有的氧化性,它能将碘化钾(KI)定量地氧化为碘(I2),而铂指示电位随着碘浓度的变化而改变,就这样间接地指示出氯浓度的变化。 (2) 一般电位传感器的参比电极多用银/氯化银电极,而总氯电极的参比电极是用化合材料制成的晶体,它在恒定的碘化钾浓度的溶液中,电极电位能保持恒定。 (3) 由于温度对测量电位的影响较大,因此,必须对测得的电位进行温度校正。故在总氯电极上多了一个温度敏感元件。 总氯电极测总氯的原理:所谓总氯是被测溶液中含有的游离氯(Cl2),次氯酸盐(OCl-)和氯的含氮化合物(如氯胺T)等的总称。总氯电极是利用这些物质的氧化性,与碘化钾(KI)反应,生成碘(I2)。 例如: 次氯酸盐 + 碘化钾 → 碘 ( OCl- + 2I- + 2H+ = I2 + Cl- + H2O ) 游离氯 + 碘化钾 → 碘 ( Cl2 + 2KI = I2 + 2KCl ) 铂指示电极的电极电位随着碘浓度变化而改变,服从能斯脱方程,晶体(参比电极)的电极电位也服从能斯脱方程,二者的电位差仅与溶液中被氯氧化所得的碘浓度有关,总氯电极显示的电位读数与总氯浓度有关。经过换算,可在显示器上直接读出ppm(1ppm = 1mg/L)。因此,总氯电极并非直接对氯响应,而是对生成的碘响应,是一种间接的测定方法。

打开失败或需在电脑查看,请在电脑上的资料中心栏目,点击"我的下载"。建议使用手机自带浏览器。

  • 注意:
  • 1、下载文件需消耗流量,最好在wifi的环境中下载,如果使用3G、4G下载,请注意文件大小
  • 2、下载的文件一般是pdf、word文件,下载后如不能直接浏览,可到应用商店中下载相应的阅读器APP。
  • 3、下载的文件如需解压缩,如果手机没有安装解压缩软件,可到应用商店中下载相应的解压缩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