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荧光技术在地质录井现场的应用(一)

  1. 类别:分析方法/应用文章
  2. 上传人:东莞明驰
  3. 上传时间:2004/5/25 0:23:56
  4. 文件大小:0K
  5. 下载次数:50
  6. 消耗积分 : 免积分

收藏

简介:

摘 要 为解决现场录井中存在的一些难题,根据显微荧光分析原理,可以将该实验室技术应用于现场,对现场获得的岩心、岩屑样品进行常规的岩矿鉴定和荧光观察分析,为现场评价储层含油性和岩性识别提供新的分析方法。通过大量实钻井岩心、岩屑样品的岩矿鉴定技术和荧光技术的综合应用,对储层含油性评价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解决了现场特殊岩性识别难的技术问题,拓宽了地质录井技术的应用领域,为现场储集层性质评价提供了及时而准确的依据。 关键词 显微荧光技术 荧光特征 储层含油性 岩矿特征 含油性识别 引言 显微荧光技术是石油系统地质实验室的一项常规的分析方法,地质录井处在对外承包项目中,发挥人力资源优势,首次将显微荧光技术应用于现场录井,并获得了成功。国内外的显微荧光技术应用主要还是局限于实验室内,目的是探索性的开展水淹层的研究和储层物性的评价。为解决现场录井中存在的一些难题,应用荧光显微镜技术,在现场进行推广应用,解决了现场存在的特殊岩性识别和含油性评价等方面的问题,加强了现场录井手段,提高了录井质量,为勘探开发效果的提高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一、显微荧光技术原理 显微荧光技术是通过荧光显微镜研究岩石与其含油特征的一种快速简便的分析手段,是石油系统地质实验室的一项常规的分析方法。荧光显微镜是以紫外光作为光源,紫外光激发能够发光的物质产生荧光,石油中某些具有共轭双键的有机物质可被激发而发荧光。观察分析这些发光物质本身的变化及其与岩石结构、构造的相互关系,从而分析判断有机质的类型、变质程度、有效储集空间、油气运移等一系列有关石油地质问题。因此偏光显微镜下准确地取得岩石的成分、结构、次生变化及缝、洞资料,是荧光镜下鉴定的基础,而岩石的发光特征如发光部位、发光颜色及发光亮度等则是荧光镜下所需观察研究的内容。 由上述可知,荧光显微镜能对烃类与岩石组构进行同时观察,能将不同组分的烃类物质在岩石中的存在方式清晰地反映出来,直观地揭示了岩石中石油烃类物质的分布与岩石结构、构造的关系,是目前研究烃类与岩石之间成因关系的一种重要手段。 二、现场地质应用成果 根据显微荧光技术的原理和特点,通过近三十口井的应用效果分析,在现场地质录井中主要取得了如下研究成果: 1. 烃类产状、发光特征及含油规律性 (1)烃类产状及发光特征 大量现场应用成果表明,在东濮地区的目的层段中,保存在储层中的烃类根据其产状特征主要有两种存在形式: ①依附于碳酸盐晶体和岩屑颗粒的束缚烃,其是不可动的,因此是无效的。 主要是依附于碳酸盐碎屑和晶体的烃类发光,少量是泥岩岩屑发光。依附于碳酸盐晶的束缚烃发光,发光颜色有亮黄色、橙黄色等荧光,发光亮度一般较大。存在于碳酸岩碎屑颗粒的束缚烃发光,如团粒、鲕粒、内碎屑等,一般发棕褐色、黄色、黄褐色等荧光,是同沉积期吸附于颗粒内的有机质。见下面图片: ②分布于粒间孔或缝内的烃类发光根据其产状和颜色,又可分为有效烃和无效烃: A 有效烃:一般分布于孔缝中,发兰色、蓝灰色、蓝绿色、白色、黄色等荧光,常呈弥漫状发光,并浸染周围,能否获商业油流与含烃浓度有关。 B 无效烃:主要分布于粒间基质间和晶隙间,多为原生或次生残余烃,一般发黄褐色、褐色、棕色等荧光,在单偏光下呈黄褐色和褐色、棕色。 (2)含油性规律 通过大量实钻井现场应用效果分析,显微荧光技术对岩石含油性的识别具有较好的效果。 对于油层而言,不同的油质由于组分和流动性的差异,具有不同的显示级别和物性标准,但总的原则是不变的,那就是都有较发育的孔缝空间、较好的连通性,孔缝空间内都含有可动油,表现在荧光镜下的特征是:孔缝呈连通网状发弥漫状荧光并浸染周围基质和颗粒周缘。产油多少与孔缝空间大小、含油空间发光强度及浸染周围基质和颗粒程度有关:物性好、浸染厉害、发光强度大,获高产油气流的可能性大。

打开失败或需在电脑查看,请在电脑上的资料中心栏目,点击"我的下载"。建议使用手机自带浏览器。

  • 注意:
  • 1、下载文件需消耗流量,最好在wifi的环境中下载,如果使用3G、4G下载,请注意文件大小
  • 2、下载的文件一般是pdf、word文件,下载后如不能直接浏览,可到应用商店中下载相应的阅读器APP。
  • 3、下载的文件如需解压缩,如果手机没有安装解压缩软件,可到应用商店中下载相应的解压缩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