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的计算与测定

2005-12-26 12:05  下载量:289

资料摘要

资料下载

二. 孔径分布的计算与测定 根据孔半径的大小,固体表面的细孔可以分成三类:微孔,孔径〈 2nm,活性炭、沸石、分子筛会有此类孔;中孔,孔径2~50nm,多数超细粉体属这一范围;大孔,孔径 〉50nm,Fe304、硅藻土等含此类孔。 目前,常用压汞法测定大孔范围孔径分布,用气体吸附法测定中孔范围孔径分布。 1. 毛细凝聚模型: 在毛细管内,液体弯月面上的平衡蒸汽压P小于同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P0,即在低于P0的压力下,毛细孔内就可以产生凝聚液,而且吸附质压力P/P0与发生凝聚的孔的直径一一对应,孔径越小,产生凝聚液所需的压力也越小。 凯尔文(kelvin)方程: 开始发生毛细凝聚液的孔径rk与吸附质分压的关系: rk= — 0.414 / log(P/P0) ----- (5) 赫尔塞方程: 实际发生凝聚时,在毛细管壁上已有一层氮的吸附膜,其厚度t也决定于P/P0,可用赫尔塞方程表达如下: t = 0.354 [-5 / ln (P/P0)]1/3 ------ (6) 因此与P/P0相对应的孔的实际尺寸rp为 rp = rk + t ------(7)

资料下载

文献贡献者

相关资料 更多

相关产品

当前位置: 北京精微高博 资料 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的计算与测定

关注

拨打电话

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