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在间充质干细胞加速烧伤创口愈合方面的应用

近日,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科肖仕初课题组,在学术期刊《Materials Today Bio

上发表题为“Acceleration of burn wound healing by micronized amniotic membrane seeded with umbilical cord-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的论文,其中特别提到了上海勤翔IVScope 8500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以及软件。



据世卫组织2018年的公开报道,每年18万人死于烧伤,其中绝大部分属于中低收入国家。在临床实践中,早期手术对无生命组织进行清创后进行移植仍然是深度烧伤伤口护理的金标准。然而,对于大规模烧伤患者,自体皮肤移植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仍然是主要的障碍。

该论文研究有两个创新点:

第1, 应用了来源于脐带的间充质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可分泌外泌体或者囊泡,得益于它们的治疗特性,包括抗炎和免疫调节潜力,再生能力,再上皮化和新生血管,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加速各阶段的伤口愈合,防止伤口挛缩和瘢痕形成。

第二,构建了来源于人羊膜的微载体,并把它和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形成3D培养体系,比单纯培养间充质干细胞效果更好。

在动物实验中,作者选用了6-8周的雄性C57BL/6小鼠,对这些小鼠均进行烫伤处理,处理当天记为day 0。然后再对它们施以4组不同的处理,分别为:mAM-MSC(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 mAM(人羊膜), MSC(间充质干细胞), sham(对照)。其中,间充质干细胞的用量均为5*105,并且内含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别在day 0,day 3,day 7,day 9进行图像采集和分析。结果如下:


mAM-MSC(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组相对于MSC(间充质干细胞)组来说,间充质干细胞的存活时间更久,并且二组的结果差异极为显著。间充质干细胞的存活时间越久,对于伤口的修复越有利。

从伤口修复的实际效果来看,mAM-MSC组别相对于MSC组,不仅剩余伤口面积在四个组别中最低,而且疤痕最小,恢复的最好。


希望该研究成果能早日应用于临床,解决自体皮肤供给的瓶颈,为广大烧烫伤患者带来福音!



阅读26次
关注
最新动态

相关产品

当前位置: 勤翔科学仪器 动态 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在间充质干细胞加速烧伤创口愈合方面的应用

关注

拨打电话

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