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核酸蛋白检测仪的发展与性能

层析分离技术是我国高校《生化分析实验》中的基础实验。70年代后期国内研制的“核酸蛋白检测仪”,使用某一波长(280nm或254nm等)进行定性检测分离,用记录仪描谱,长期在高校实验室使用。在我国科技人员努力下,近年来,市场上相继出现了可代替记录仪的“电脑采集器”、“电脑核酸蛋白检测仪”、“双波长电脑核酸蛋白检测仪”、“层析-电导联用系统”等产品,迅速应用到教学实验、科学研究和药物生产领域。

一、 检测原理

所有紫外吸收检测器工作原理都是基于光的吸收定律---朗伯-比耳定律。该定律指出,当一束单色光(λ)辐射通过稀浓度物质溶液时,如果溶剂不吸收光,则液体的吸光度与吸光物质的浓度和光经过溶液的距离成正比。其关系式为:

A(λ)=a(λ)bc

A=-LgT=Lg1/T

二、层析装置分类:

按描谱方式分有:记录仪描谱和电脑描谱(外加采集分析器)

按检测波长分有:单波长检测和双波长(多波长)同步检测

按检验器分有:核酸蛋白检测和核酸蛋白检测、电导检测联用

三、传统检测仪:

传统层析实验装置由单波长核酸蛋白检测仪(外加电脑采集器或将电脑采集器装入检测仪中也属此类)、层析柱、恒流泵、部分收集器和记录仪等部件构成。用一种波长(如280nm或254nm等)下对已知物质(蛋白或核酸等)进行实验检测,高校实验室的层析实验装置大多属于此类。特点如下:

1、检测前必须选定一种波长(280nm、254nm)进行检测,利用物质特征波长分离已知组分。

2、要求学生在检测前一定要先调整透过率为100%,然后再调整吸光度为0。学生经常会问:虽然透过率和吸光度在此点(T=100%,A=0)符合了A=lg(1/T)关系,但怎样保证在测量范围内都符合朗伯--比尔定律?

3、传统检测仪为保证测量读数落在仪器有效测量范围内,在仪器面板上都设有灵敏度选择装置(2.0A、1.0A、0.5A、0.2A、0.1A、0.05A等)。因此,测量前要选择合适的灵敏度;②真正吸光度值是仪器显示数与灵敏度的乘积;③测量中不要改变灵敏度,否则可能会带来基线变化。

4、传统检测仪在不同灵敏下的测量结果均为0-10mv直流信号,将此信号输出到记录仪或电脑采集器。显然,记录纸或电脑屏幕上的吸光度也并非样品实际的吸光度,也应受到仪器灵敏度的调制。

四、新型检测仪

以对蛋白、核酸、肽等生物大分子物质的检测、分离和纯化为目的,新型层析实验系统中的电脑核酸蛋白检测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1、系统智能调整吸光度到0.000,透光率到100%。,并在测量范围内的吸光度和透过率严格符合A=Lg(1/T)。

2、单波长检测或双波长同步检测。

3、系统自带数据采集工作站,检测、采集、软件工作站一体化系统集成。分析软件具有实时描谱、分析参数、图谱保存、图谱打印、图谱编辑等功能,提供峰高、峰宽、峰面积、归一化、保留时间、半峰宽、峰底宽、面积含量、纯度、层析柱分辩率等参数。

    最近出现的“单波长核酸蛋白检测_电导检测联用系统”、“双波长核酸蛋白检测_电导检测联用系统”和“三波长核酸蛋白检测_电导检测联用系统”等产品,为科学研究、寻找目标物分离条件和提高工作效率提供了新方法。



阅读44次
关注
最新动态
当前位置: 上海金鹏 动态 国产核酸蛋白检测仪的发展与性能

关注

拨打电话

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