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量性状的统计分析实验

2016-10-31 07:46  下载量:0

资料摘要

资料下载

一、 实验目的 通过对作物品种某些数量性状的资料整理和数学分析,初步了解数量性状的基本特征。同时,学会和掌握对资料的分类、分组、制次数分配表,绘次数分布图及遗传力的测定等生物统计法及其在研究遗传变异和作物育种中的应用。 二、 实验说明 作物品种的各种性状,通常可分为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如豌豆中的红花和白花,不同种子形态的饱满和皱皮,玉米籽粒的糯与非糯性等,具有明显的质的区别,不易混淆,统计分析时容易分组归类,这类性状,称为质量性状。有些作物如小麦、水稻、玉米等植株的高矮、产量的高低,果树所结果实的大小,水稻的不同穗长等等,常常不能简单地归属于不同的组别,而是由低到高,由小到大,由轻到重,组成一个连续的系列。这类变异称为连续变异,呈现连续变异的性状称为数量性状。 三、 材料的整理 研究数量性状时,可把变异的数值一一登记起来,便获得初步的结果,如表1,但这样的资料是没有系统的, 没有经过系统化的整理归类,不能使我们对该性状的变异特性有很明白的概念。 材料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来整理。 (一)次数分配表的制作 1、求全距 全距是数据内变数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它是整个样本的变异幅度。由表1中可以找出最高值是193,最小值是48,因此全距为192-48=144(cm) 2、确定组距和组数 将资料全部变数值按其大小分成若干组,每组的距离相等,称为组距

资料下载

文献贡献者

相关资料 更多

相关产品

当前位置: 上海士锋生物 资料 数量性状的统计分析实验

关注

拨打电话

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