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微载体细胞培养技术【接种】工艺最佳条件

Introduction

前言

微载体是直径50到300μm,密度略大于水,表面可供贴壁细胞贴附生长的微珠材料。与传统二维基质材料相比具有更高比表面积,在同等规模的培养容器内可培养更多数量的细胞,并且可搭配生物反应器实现细胞大规模悬浮培养,有效节约人力、物力、空间成本。

微载体细胞培养技术流程包括:细胞接种、细胞增殖和细胞收获三个主要阶段。其中,细胞接种是将种子细胞加入含有微载体的培养容器,使细胞贴附到微载体表面的过程。选择适宜的接种工艺条件,使细胞能够高效、均匀地贴附微载体(图1),从而充分利用微载体的比表面积,成为保证后期细胞大规模扩增的重要前提。

图片

图1:细胞贴附在3D微载体表面

(图源:华龛生物,侵权必究)

下面我们将简单介绍微载体培养技术中不同接种工艺参数对于细胞接种效果的影响,为大家选择适宜的接种工艺条件提供参考。


PART 1

细胞状态

一般而言,用于接种微载体的种子细胞应尽量选用处于指数生长期、而非平台期的细胞。据文献报道,接种处于指数增长期、而非长至汇合的细胞,微载体培养细胞产量可能提高2-3倍[1]


同时,为保证贴附均匀度,应采用单细胞悬液、而非细胞团块接种微载体。如采用二维贴壁培养方式育种,应保证贴壁的细胞经过蛋白酶(如胰蛋白酶)充分消化为圆形单悬细胞,而非仅限于将细胞从培养表面脱附。否则,脱附但未经充分消化的细胞可能仍保持细胞-细胞间贴附,自发结团,无法均匀贴附微载体。

需要注意的是,蛋白酶消化时间过长可能会对细胞活力造成损伤,甚至诱导细胞(如一些种类的干细胞)凋亡,因此需要针对不同细胞特点选择适宜的消化酶和消化时长,以尽量保持细胞活性[2]


PART 2

微载体浓度│细胞密度│细胞-微载体比例

微载体培养细胞的产量上限与细胞生长总面积、也即微载体总表面积直接相关,同时也受到培养基用量的制约。因此,微载体浓度和细胞密度并非越高越好,而是应选择最大化利用培养基营养,同时保证体系内溶氧、pH等环境参数稳定的浓度或密度。


市场上多数厂商推荐的微载体浓度为每升培养基1至6克微载体。而接种细胞密度除了受到培养基用量和微载体浓度影响外,还受细胞本身贴附速率、生长特性影响,一般建议每毫升接种104-106个细胞。

在接种初期,细胞-微载体的个数比例会直接影响细胞的贴附效率和均匀度。


◆ 过低的细胞-微载体比例会导致部分微载体无法被细胞贴附,降低微载体表面利用率和后续细胞增殖倍数。据理论估算,如果细胞-微载体比例低至1:1,体系内最终将有36.5%的微载体没有细胞贴附;而若将细胞-微载体比例提升至4:1,这一比例会下降到1.8%[3]


◆ 由于微载体表面积有上限,接种的细胞-微载体比例也不必过高,以免浪费细胞。经验显示,不同种类细胞、或同种细胞在不同类型微载体表面的最适接种比例均有差异[2]。例如,猴肾VERO细胞接种实心球型微载体的最适细胞-微载体比例不低于8:1[4],接种多孔微载体的最适比例则为30:1至60:1[5]


目前,大部分微载体厂商都会提供微载体产品的单位质量颗粒数信息,用户可根据微载体用量计算适宜的接种密度。


PART 3

搅拌模式与搅拌速率

桨叶搅拌式生物反应器是最常与微载体联用的细胞培养平台。在接种阶段,应适当搅拌培养体系,使细胞与微载体充分接触,帮助细胞高效、均匀地贴附微载体。接种阶段的搅拌模式可分为持续搅拌和间歇搅拌。


◆ 间歇搅拌模式是指间歇性开启桨叶进行短时间搅拌,其余时间关闭桨叶保持静态培养,如此循环数小时至一天,到接种完成后改为持续搅拌模式。间歇搅拌模式使细胞有充足时间在静止状态下贴附微载体,适合细胞贴附微载体速率较慢或接种密度较低的情况,已被广泛应用于间充质干细胞(MSCs)、多能干细胞(PSCs)、胚胎干细胞(ESCs)培养[2]


持续搅拌模式则更适合细胞贴附微载体速率较快的情况。一项针对VERO细胞在两款不同微载体表面贴附均匀度的研究显示,对于VERO细胞贴附速率更快的一款正电荷修饰的实心球型微载体,采用持续搅拌模式获得的细胞贴附均匀度优于间歇搅拌模式;而对于另一款细胞贴附速率较慢的基于ECM材料的多孔微载体,这一结论则正好相反[5]


由此可见,接种阶段的适宜搅拌模式受到细胞贴附速率、接种密度等参数的影响。而细胞贴附微载体速率又与贴附原理(如电荷吸附或细胞-ECM相互作用等)和微载体特点(如实心或多孔)有关。应结合细胞、微载体的特点综合选择搅拌模式。

除搅拌模式外,搅拌速率也是影响细胞接种效果的重要因素。


 细胞搅拌速率过低,微载体无法与细胞充分混合,细胞容易自发沉降结团,无法贴附均匀[6]


 高搅拌速率,会增大细胞承受的剪切力,可能造成细胞损伤或其他应力诱导的细胞性质变化,影响细胞质量[7];同时,细胞在高剪切力作用下更易从微载体表面脱附[6]


故应在保证微载体可以充分动态悬浮的前提下,采用尽量温和的搅拌速率辅助接种。


Conclusion

总结

微载体培养技术中的接种效果受到细胞状态、微载体浓度、细胞密度、细胞-微载体比例、搅拌模式与搅拌速率等多种工艺参数影响。


技术人员应充分了解细胞贴附微载体的基本原理,综合考虑细胞及微载体特性,选择适宜的接种工艺条件,以确保最优细胞培养效果。


Key Products 

相关产品

图片

更仿生由数万颗弹性三维多孔微载体组成,孔隙率>90%,粒径大小可控于50-500μm区间, 均一度≤100μm,形成真正的3D仿生细胞培养。

资质全:

2项中国CDE药用辅料资质,

备案号:F20200000496、F20210000003;

3项美国FDA原料药及药用辅料资质, 

备案号:037798 & 035481、29721。

易收获配合特异性降解技术,实现温和无损的细胞收获。

更安全:拥有权威机构出具的裂解残留检测、细胞毒性、热原反应、遗传毒性、体内免疫毒理学相关质量评价报告,以及溶血性、皮下注射局部刺激性、主动全身过敏性、腹腔注射给药毒性等安全性评价报告。

易放大:通过3D培养方式,结合华龛生物3D细胞智造平台全线产品可以实现全自动封闭式大规模细胞培养,实现百亿量级细胞收获。

通过定制化微载体,满足不同细胞培养需求

图片
图片

华龛生物全系3D微载体

(点击可查看大图)


阅读117次
关注
最新动态

相关产品

当前位置: 华龛生物 动态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微载体细胞培养技术【接种】工艺最佳条件

关注

拨打电话

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