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TOF的飞行之路

编者荐语:

小编强烈echo一下作者:TOF竞争的下半场—肯定是多次反射的技术类型(Multi-Reflection TOF, 简称MTOF),高分辨率是基本的入场门票。 在同样尺寸TOF内,利用多次反射,且把灵敏度损失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是个技术活!!

以下文章来源于仪点点科学 ,作者頫行

仪点点科学.

为中华利器之崛起而科普

从近几年市面上的TOF相关质谱新产品分析,基本上到了拐点,要进入到下半场的竞争。

何为下半场呢?卖个关子。



TOF质谱定位于高分辨,质荷比维度的高分辨能力才是其最充分的名片

至于灵敏度、扫描速度、动态范围等方面,针对不同应用有不同的侧重,只能说是必要而不充分的性能。

必要而不充分,并非不重要,这个基本逻辑要有。

TOF的分辨率计算很直观:

图片

提升分辨率R最直接的办法——增加飞行距离,进而增加t

离子在飞行管内部,无论是直线飞行、V形飞行、N形飞行或W形飞行,都是想办法增加增加飞行距离,进而提高分辨率,至于在反射的时候能量聚焦了(降低△t),分辨率性能进一步提升,也只是个好的副作用而已。

图片

罗列下常见几家TOF产品的飞行路径:

V形:A家,B家,P家,S家(直的),S家(弯的),W

N形:S家(弯的)

W形:W家(小编注:敬请期待2024年加入的TW家

这些是TOF质谱竞争上半场的主要参与者。



由于栅极Grid的存在,飞行距离的增加(分辨率的提升)以牺牲灵敏度为代价。

假设通过一次Grid的透过率是90%,

V形飞行,经过一次双级反射器Dual-Stage Reflectron,等于要经过4次的Grid,离子传输率为0.9^4 = 65.6%

N形飞行,经过2次反射器,离子传输率为:43%

W形飞行,经过3次反射器,离子传输率为:28.2%

即便把通过Grid的透过率提升到95%

V形、N形和W形的离子传输率为:81.5%66.4%54.1%

想通过提高Grid的透过率来提升分辨率同时尽可能保证离子传输率,终究是隔靴搔痒。

毕竟以上这些飞行路径最多也就三次反射、距离不超过5m,分辨率也一般不超过10万而已。



要进一步提高分辨率,在灵敏度可以接受的基础上,首先,gridless无栅的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其次,如何合理物理尺寸内进一步提升飞行距离,便是各显神通的地方了。

备注:以下表示一个cycle,不一定要回到起点附近的意思。


青铜段位:单圈固定长度,可变飞行圈数。

“MULUM Linear plus”质谱,貌似没有商业化(目标是For future space missions),做个了解还是有益的。

图片

单圈飞行距离1.284m,整个质量分析器的尺寸还是挺小的,转个500圈,分辨率也能到35万以上。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是该产品的分辨率性能写照。

图片

不能说好,也不能说不好。

只能说,轴。

这设计有个弱点:随着分辨率的提升(圈数增加),质量窗口越来越窄。

备注:重离子飞的慢,轻离子飞的快,分析准确的前提是重离子不能被套圈!


白银段位:提高单圈长度,只飞一圈。

JEOLSpiralTOF产品(在青铜MULTUM的基础上开发)。

图片

单圈飞行长度17m,质量分辨率性能如下,扇形静电场具备一定能量聚焦的能力,单从曲线趋势来看应该还是客观的。

图片

JEOL在磁质谱方面还是有功底的,曾经在上个世纪80年代发布了当时最大的质谱JMS-HM1000(或者叫GEMMY),分辨率超过20万。

图片


黄金段位:提高单圈长度,可以飞两圈。

LECOPegasus HRT产品,飞行路径如下。

图片

30in*6in*4in(约75cm*15cm*10cm)这么紧凑的真空区域中可以达到20m的单圈飞行长度(m/z 2500的离子从头到尾需要飞1ms),分辨率达到25000@219 m/z

再飞一圈,飞行长度约40m,分辨率达到50000@219 m/z

图片

依然要注意:为了避免最快的离子把最慢的离子给套圈了,造成信号上的干扰,质量范围要大大降低了,Mmax/Mmin 不能超过 4

4这个值为 N^2 / (N-1)^2 N是圈数(这为2),不多解释。


铂金段位:进一步提高单圈长度,可以走两圈。

如WatersMRT产品,飞行路径如下。

图片

100*45cm的区域内单圈飞行距离约48mm/z 1000的离子从头到尾需要飞1.3ms),分辨率超过20万。

图片

可见该分辨率性能的大幅度提升,并非主要得益于飞行距离的提升,更多应该是离子光学的改善。

自从T家发布了自称不是TOF的质谱后,W家也多挤了一些牙膏——让离子再走一圈,分辨率提升到30万,使用这个模式的同时,质量范围必然是减小了,比如300-1000 m/z,或者 600-2000 m/z



顺着这个思路想想,这有点意思了,如果一些应用只需要较小的质量窗口(前端有四极杆做过滤),对质量分辨率又有极高要求,让离子再跑两圈又何妨?

这点牙膏,相信未来肯定是要挤的,小编在此做个预测。

到这里,也差不多了收尾了,TOF质谱竞争的下半场——肯定是多次反射的技术类型,高分辨率是基本的入场门票。

曾经有读者问小编:怎么看待TOFOrbitrap的发展?

现在我可以比较大胆的回答:未来10年,多次反射TOF质谱应该会有更大的提升空间。

到时再看,谁是王者



阅读26次
关注
最新动态
推荐产品
更多

相关产品

当前位置: TOFWERK 动态 转载:TOF的飞行之路

关注

拨打电话

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