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中外学者在沪研讨材料基因组发展

导读:第六届无机材料专题——材料基因组工程研究进展研讨会日前在上海大学举行。

  相较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火热,公众对于“材料基因组计划”一直知之甚少。“材料基因组”一词,应该是受了“人类基因组计划”极大的影响。这两个计划虽然针对的对象完全不同,但是其最大的相似点是两者都是从对研究对象最基本组份(一为核苷酸-基因-细胞,一为原子-分子-化合物)的了解出发,来试图更多地了解“人”和“材料”,或者可以说,材料基因组和人类基因组这两大科学计划存在内在逻辑上的关联。从材料来讲,只有知道元素不同的排列组合以及它的性能,才能发展出的新的材料。

  传统的材料研制方法主要为试错法,即利用现有关于材料的理论与知识经验,通过调整研究材料配比,进行表征测试和检验,最终找到满足需求的材料。这样的方法导致材料研发周期过长,远不能满足人们对新材料的需求,能否有一个更加科学的方法替代试错法?能不能在现有数据库平台的基础上,通过数学计算、材料的原理来预测要达到某种材料所需要的组成,然后再通过实验进行合成,并检测是否符合要求?正是基于这样的考量,“材料基因组计划”应运而生。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教授级高工王海舟曾经表示,“材料基因组计划”可以将新材料的研发速度“至少翻一番”。王海舟认为,材料基因组计划的做法把传统的“研发—产品”这一过程整个翻转过来,即从应用需求出发,倒推符合相应结构功能的材料。这样一种颠覆性的改变,意味着需要对各种材料有足够多的认识和积累,包括结构组成、性能、工艺优化等。“‘材料基因组计划’不像人类基因组计划那样璀璨耀眼,但其意义却十分重大。”

  他表示:“‘材料基因组计划’可以实现材料领域发展模式的转变,把新材料研发和应用速度从目前的10~20年缩短为5~10年。它能够揭示物质构成、不同元素排列与材料功能之间的关系,进而实现有目的地设计新材料。

  日前,第六届无机材料专题——材料基因组工程研究进展研讨会在上海大学举行。吴以成、陈立泉、崔俊芝、叶恒强、江东亮、南策文、王崇愚、丁文江、周国治、王海舟等多位院士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高瑞平、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Jeffrey Reimers等200余位中外学者,共同研讨了材料基因组工程的最新进展。

  原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致信表示,希望科学家能抓住机遇,积极建设我国材料创新平台,加快我国从材料大国向材料强国的转变,使材料创新成为推动我国制造业和经济增长的原动力。

  中国科学院院士叶恒强在报告中介绍了原子尺度的结构预测与直接观察相结合取得的进展。同时,他坦言目前材料研究中存在“铺摊子”或“摊大饼”问题。为此,他建议在国家层面建立新材料研究协调小组,以推动材料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

  计算材料科学是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最活跃的前沿方向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崔俊芝介绍了以多家合作方式研发的初具规模的“支持新材料研发的集成化信息平台”以及以此平台为基础完成的“面向飞行器设计的材料建模与多学科优化”等研究项目。

  上海大学校长罗宏杰则表示,上海大学将努力推进材料知识库、计算和设计、可控制备、精确表征和性能服役等环节的交叉、融合及协同创新,吸引国内外一流科学家前来合作交流。

来源于:中国科学报

打开APP,掌握第一手行业动态
打赏
点赞

相关会议

更多

热门评论

写评论…
0

  相较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火热,公众对于“材料基因组计划”一直知之甚少。“材料基因组”一词,应该是受了“人类基因组计划”极大的影响。这两个计划虽然针对的对象完全不同,但是其最大的相似点是两者都是从对研究对象最基本组份(一为核苷酸-基因-细胞,一为原子-分子-化合物)的了解出发,来试图更多地了解“人”和“材料”,或者可以说,材料基因组和人类基因组这两大科学计划存在内在逻辑上的关联。从材料来讲,只有知道元素不同的排列组合以及它的性能,才能发展出的新的材料。

  传统的材料研制方法主要为试错法,即利用现有关于材料的理论与知识经验,通过调整研究材料配比,进行表征测试和检验,最终找到满足需求的材料。这样的方法导致材料研发周期过长,远不能满足人们对新材料的需求,能否有一个更加科学的方法替代试错法?能不能在现有数据库平台的基础上,通过数学计算、材料的原理来预测要达到某种材料所需要的组成,然后再通过实验进行合成,并检测是否符合要求?正是基于这样的考量,“材料基因组计划”应运而生。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教授级高工王海舟曾经表示,“材料基因组计划”可以将新材料的研发速度“至少翻一番”。王海舟认为,材料基因组计划的做法把传统的“研发—产品”这一过程整个翻转过来,即从应用需求出发,倒推符合相应结构功能的材料。这样一种颠覆性的改变,意味着需要对各种材料有足够多的认识和积累,包括结构组成、性能、工艺优化等。“‘材料基因组计划’不像人类基因组计划那样璀璨耀眼,但其意义却十分重大。”

  他表示:“‘材料基因组计划’可以实现材料领域发展模式的转变,把新材料研发和应用速度从目前的10~20年缩短为5~10年。它能够揭示物质构成、不同元素排列与材料功能之间的关系,进而实现有目的地设计新材料。

  日前,第六届无机材料专题——材料基因组工程研究进展研讨会在上海大学举行。吴以成、陈立泉、崔俊芝、叶恒强、江东亮、南策文、王崇愚、丁文江、周国治、王海舟等多位院士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高瑞平、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Jeffrey Reimers等200余位中外学者,共同研讨了材料基因组工程的最新进展。

  原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致信表示,希望科学家能抓住机遇,积极建设我国材料创新平台,加快我国从材料大国向材料强国的转变,使材料创新成为推动我国制造业和经济增长的原动力。

  中国科学院院士叶恒强在报告中介绍了原子尺度的结构预测与直接观察相结合取得的进展。同时,他坦言目前材料研究中存在“铺摊子”或“摊大饼”问题。为此,他建议在国家层面建立新材料研究协调小组,以推动材料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

  计算材料科学是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最活跃的前沿方向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崔俊芝介绍了以多家合作方式研发的初具规模的“支持新材料研发的集成化信息平台”以及以此平台为基础完成的“面向飞行器设计的材料建模与多学科优化”等研究项目。

  上海大学校长罗宏杰则表示,上海大学将努力推进材料知识库、计算和设计、可控制备、精确表征和性能服役等环节的交叉、融合及协同创新,吸引国内外一流科学家前来合作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