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天津发布颗粒物源解析结果

导读:天津市环保局发布天津市颗粒物源解析研究结果,扬尘成为首要污染物。

8月22日,天津市环保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天津市颗粒物源解析研究结果:本地PM10、PM2.5污染贡献中,扬尘成为首要污染物。

  据数值模式、CMB模型与源清单的计算结果,天津市环境空气中PM10来源中本地排放占85%-90%,区域传输占10%-15%。在本地污染贡献中,扬尘、燃煤、机动车、工业生产为主要来源,分别占42%、23%、14%、14%,餐饮、汽车修理、畜禽养殖、建筑涂装及海盐粒子等其它排放对PM10的贡献约为7%。

  PM2.5来源中本地排放占66%-78%,区域传输占22%-34%。在本地污染贡献中,扬尘、燃煤、机动车、工业生产为主要来源,分别占30%,27%、20%、17%,餐饮、汽车修理、畜禽养殖、建筑涂装及海盐粒子等其它排放对PM2.5的贡献约为6%。

  据了解,本次发布数据基于全市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的观测数据,解析了天津市颗粒物的浓度水平及时空变化规律,并根据天津市近年来的气候变化特征、天气形势类型,分析了天气形势对大气污染的影响,重点对煤烟尘、城市扬尘、机动车尾气尘、土壤风沙尘、建筑水泥尘和金属冶炼尘等进行了污染源样品的采集。

  本次发布数据运用数值模式、受体模型、源排放清单等方法解析了天津市PM10、PM2.5的主要来源,揭示了天津市PM10、PM2.5的化学组分特征及时空变化规律。研究结论得到了环境保护部会、中科院、工程院认可。

  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国家环境保护城市空气颗粒物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主任冯银厂表示,通过源解析研究,天津PM2.5和PM10的污染水平在京津冀三省市中分别排名第二,本次研究将为大气空气污染防治“指名方向、找到敌人”,为政府治理决策提供依据。

  天津环保局大气处副处长张伦梁表示,环保部门将基于上述源解析结论,加强扬尘、燃煤、工业、机动车污染的控制,坚持PM10、PM2.5防控措施并重,认真落实并积极实施《天津市清新空气行动计划》中的各项管理措施。加强颗粒物气态前体物的控制,针对颗粒物主要组分中除地壳物质外,其它物质主要来自气体前体物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挥发性有机物(VOCS)二次转化的特性,加强燃煤、机动车和工业生产等气态前体物主要排放源的控制。并持续开展颗粒物成分监测、精细化的颗粒物来源解析,大气污染物动态排放清单等方面的研究,科学指导大气污染的治理。另外,实施区域联防联控,实现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的整体改善。

来源于:新浪网

热门评论

写评论…
0

8月22日,天津市环保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天津市颗粒物源解析研究结果:本地PM10、PM2.5污染贡献中,扬尘成为首要污染物。

  据数值模式、CMB模型与源清单的计算结果,天津市环境空气中PM10来源中本地排放占85%-90%,区域传输占10%-15%。在本地污染贡献中,扬尘、燃煤、机动车、工业生产为主要来源,分别占42%、23%、14%、14%,餐饮、汽车修理、畜禽养殖、建筑涂装及海盐粒子等其它排放对PM10的贡献约为7%。

  PM2.5来源中本地排放占66%-78%,区域传输占22%-34%。在本地污染贡献中,扬尘、燃煤、机动车、工业生产为主要来源,分别占30%,27%、20%、17%,餐饮、汽车修理、畜禽养殖、建筑涂装及海盐粒子等其它排放对PM2.5的贡献约为6%。

  据了解,本次发布数据基于全市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的观测数据,解析了天津市颗粒物的浓度水平及时空变化规律,并根据天津市近年来的气候变化特征、天气形势类型,分析了天气形势对大气污染的影响,重点对煤烟尘、城市扬尘、机动车尾气尘、土壤风沙尘、建筑水泥尘和金属冶炼尘等进行了污染源样品的采集。

  本次发布数据运用数值模式、受体模型、源排放清单等方法解析了天津市PM10、PM2.5的主要来源,揭示了天津市PM10、PM2.5的化学组分特征及时空变化规律。研究结论得到了环境保护部会、中科院、工程院认可。

  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国家环境保护城市空气颗粒物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主任冯银厂表示,通过源解析研究,天津PM2.5和PM10的污染水平在京津冀三省市中分别排名第二,本次研究将为大气空气污染防治“指名方向、找到敌人”,为政府治理决策提供依据。

  天津环保局大气处副处长张伦梁表示,环保部门将基于上述源解析结论,加强扬尘、燃煤、工业、机动车污染的控制,坚持PM10、PM2.5防控措施并重,认真落实并积极实施《天津市清新空气行动计划》中的各项管理措施。加强颗粒物气态前体物的控制,针对颗粒物主要组分中除地壳物质外,其它物质主要来自气体前体物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挥发性有机物(VOCS)二次转化的特性,加强燃煤、机动车和工业生产等气态前体物主要排放源的控制。并持续开展颗粒物成分监测、精细化的颗粒物来源解析,大气污染物动态排放清单等方面的研究,科学指导大气污染的治理。另外,实施区域联防联控,实现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的整体改善。